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四一章 太子近臣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三四一章 太子近臣

作者:子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18 来源:小说旗

眼见王言看着信,一脸的笑意,萧媚不禁凑近了去。

“什么好消息啊,夫君这般高兴?”

“太子被废,囚禁深宫,晋王成太子了。”说着,王言把手里的信递给了萧媚。

后者看了一遍,这是杨广亲自手书。杨广的书法很不错,但这信上的字却是狂放潦草,可见书信之时的内心激荡。

“太好了,夫君,晋王做了太子,以后夫君的日子肯定比之前好太多了。他们再是阻拦,夫君也能走的更高。”

王言好笑的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啊,便是当今陛下尚不能万事一言而绝,何况太子呢。而且眼下海贸、水军为重,我走不了。怎么也得再做个两三年,叫别人瓜分了水军,这才会把我调走。”

说起这个,萧媚也是很气愤:“夫君,真就这么看着?一点儿都不行动?这是咱们的根基啊。”

“咱们哪里有什么根基,你又不是看不明白,若咱们对抗、不配合,那就是自寻死路了。不过咱们肯定的也不会束手待毙,水军不是那么好瓜分的,我自有布置,今后总能指挥的动一部分。”

“那就好,若不然凭白给别人做了嫁衣,咱们就赔大了。”

“倒也不能说赔,毕竟咱们也赚了不少钱粮嘛,而且咱们的船队是最大最好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去年还派了人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等他们回来,说不得咱们又发现了一处宝地。”

土豆、地瓜、大米、辣椒等等,都是必要弄回来的。海外进口粮食是一方面,总要保证自家的产量足够才好。

而且真说起来,哪怕是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粮食的总产量也足够保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会饿死,吃不饱但总也能吃上饭,吃上几口就饿不死。是大户的囤积,是各个环节的盘剥,是赈灾的不利,是调配的不合理,导致的总有人饿死。

相对来说,从海外进口粮食不是一个赚钱的好选择,大户之家不缺粮食,甚至都多到发霉。所以众多的大户之家,更倾向的是弄其他的各种东西,如香料、海产、矿产以及地方特产等等。他们不会浪费船上宝贵的空间,来装更多的粮食,只要足够船员的消耗就是了。

老王家的大船队,却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从海外拉粮食回来,甚至还帮助南越那边改良稻种,让他们有更多的产出。

如此海量的粮食拉回来,再加上他本身在大隋境内收购的粮食,已经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在南方,他已经几乎统一了南方的粮食市场。以他的收购价、销售价为基准,大家都跟着他的步调走。

好处就是他维持了南方的粮价,不会因为丰收而贱卖,也不会因为减产而提高价格,导致百姓们买不起粮食。

维持在一个种地的百姓有的赚,不做农事的百姓也不会花太多的钱去买粮食。

当然这是他请示了杨广之后才做的,他又给杨广讲了粮食与经济,于是杨广就让他实行了,同时杨广也给杨坚讲课。

这一次杨勇被废,杨广上位,可以说完全就是众望所归。王言给杨广弄回来的功劳太多了,文治武功样样齐全。

草原大胜,建立出海的水军,扬州治理的也相当不错,一派繁荣气象,整个江南老老实实,大家一团和气。

对比起来,杨勇就显的很废了。这一次又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早看他不顺眼的亲爹妈,顺势也就达成了统一,直接给他撸下去,让更懂事儿,更有能为,更孝顺的杨老二上了位。

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毕竟如果不让杨广上位,那么等到杨勇上去以后,必然不会让杨广好过,杨广显然也不会引颈就戮,最终就是两人自相残杀,败坏大隋国运,得不偿失。

于是就让目前看起来更废物,毛病更多的杨勇下去,换了更有能为的杨广上来,免去了很多的麻烦。这是杨坚和独孤伽罗都能看到的。

听过了王言的一番话,萧媚说道:“妾身看那杨广并非善类,哪怕当了太子,定然也是不甘心一直由人摆布,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暗害陛下。夫君位极人臣的日子不远了。”

王言笑道:“不管是不是要暗害,这种事儿咱们肯定不能掺合,让宇文化及他们干去吧,他们心思坏。”

“夫君还是不放了宇文化及。”

“有机会我得砍死他。”

萧媚不禁莞尔一笑,他知道王言是个记仇的。目前没报的仇就两个,一个宇文家,一个杨素,这两家都不好动。

王言摆了摆手:“不说了,别让琼花知道,我给咱们的太子殿下写个回信,好好拍拍马屁。”

琼花公主是个天真烂漫的人,长于深宫,嫁给了王言以后,一家人也是和和睦睦,没有其他的什么烦心事,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是不要影响了琼花的好心情。王言还是很照顾她的,毕竟他从来都是好男人么……

杨广上位太子,成为储君,影响还在持续的扩散。

毫无疑问,这对王言来说是极好的事。他一直坚定的追随、支持杨广,并且有着相当大的功劳,是杨广能够上位的主要推手之一。

哪怕他出身卑鄙,这个时候人们也得说他有吕不韦之能了,恰好,他眼下也确实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商人。

短短几年时间,在商事上就超过了许多大户几百年的积累。

当然也单单只是商事,其中主要还是海贸、烈酒、护肤、化妆品占了大头,再多加一个养殖。现在他是大隋最大的鸡鸭鹅牛羊猪养殖、贩卖,别人干不过他。

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养殖经验,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精通养殖,会兽医的人才。跟他混,是真的能吃上肉。

不过大户们也不是以商事见长,毕竟他们做生意没有太多的新意,靠的是关系,做的是独家。他们更厉害的,是几百年来互相联姻,以血缘关系编织出来的一张利益的大网。世家子出去溜达,到哪都是认识的人,硬攀的话,到哪都有几分亲戚。

同时他们利用土地、粮食,捆绑家族所在地的百姓,让百姓们累死累活的种地供养他们,同时也安稳不生事,保持着他们在地方的无上权威。

这些是王言比不过的,人家树大根深,都是政治盟友,他在朝堂上是真没什么盟友,差了太多。

当然在当了威海大将军以后,除了他掌握的海贸咽喉的职责,本身也是大隋的一派山头了。除了结好他做海贸的,也开始有了一些寒门出身的人跟他示好,军中更是不用说了,许多中层军官跟他示好,希望得到他的庇佑。

事实上他现在的名声是很好的,无论军士、农民,都在帮他吹嘘,一些行商也到处传播,说王言手下的农庄是有多么富足,庄户们生活的多么好。

庄户们生活的也确实很好,种地足够吃喝,家里养着一大堆下蛋的,隔三差五的吃只鸡没有问题,一个庄子里养的猪,因为不是同一批,也不都是过年杀的关系,也足够一个月杀一头肥的,大家分吧分吧填填油水。

养殖消耗的粮食,王言从海外进口填补消耗,同时大家因为吃了肉,粮食吃的就少了一些,一个个也是得到了营养补充的脸泛红光了。

同时因为王言持之以恒的投入教育,找寒门士子给庄户子弟们开蒙,过去许多年,长成的孩子们已经加入到了王言的商业帝国的各个岗位,忠心耿耿的给王言做事,他们把王言的产业,看的跟他们自己家的一样。

王言给的也确实多,盈余的部分除了必要的用以扩张的钱,以及持续不断的进行各种战略物资积累的支出以外,他给手下的人发了相当多的钱,就是让大家都过好日子。

结果也确实是这样,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在军中就更简单了,不论是此前在太原,还是扬州,府兵们都是吃好喝好的,王言亲自跟地方大户敲诈要钱给大家发红包。现在的水军更不必说,都是发大财的。

同时他们的家人,也基本都是跟着王言吃饭。反正家里有困难,只要找王言这个大将军就对了。不管是缺钱,还是家里人被地方大户、官员欺负了,王言都帮他们出头。

王言的威信,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

现在杨广上位,作为杨广最信重的人,王言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毕竟杨广今后顺位继承,王言这个可以放心的亲信,定然是权倾朝野。

杨广也不可能犯什么大错误,如同杨勇一般被撸下去,大家族们也知道杨坚、杨广是要压制他们的,王言就是最合适的人,而王言也一直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所以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大家自然要争取,同王言修好。至少也不能太过敌对,否则今后王言上位,专门盯着他们咬,谁也受不了。

是的,他们很直接的认为,王言就是杨广手下一条忠心的狗。

不过对此王言也没有排斥,毕竟这时候门下走狗还是好听的词呢,他也确实是忠诚杨广的,没人比他更忠诚。

这些人表示的亲近,他都毫不客气的接受。

其实这些人的用心也没有那么纯粹,他们的目的是同化了王言,大家同一个阵营,明面上给杨坚、杨广演演戏,糊弄糊弄你好我好大家好。

若非是王言已经娶了公主,他们也会将寻常人望都不能望的贵女嫁给王言,进行姻亲关系的绑定。现在不行了,他们的贵女嫁出来当妾室,那不是堕了自家门楣么,大家族的贵女外嫁,都是做当家大妇的。

王言的生活安稳下来,无视了派过来的各层级军官的动作,默默的维持着海上的秩序,安稳的经营着自家的生意,进行造反的力量储备。

对外的探索也扩张了不少,台湾、海南岛都成了补给站,包括日本、琉球,都被教训了一顿,日本有大量银子的消息也扩散了出去,眼红的大户们可以说是杀疯了。他们奴役人,搞分化,都很拿手,大家赚的很愉快。

最南端已经探索了澳洲,那边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发现了这个消息以后,让人们很振奋。目前正在那边寻找矿藏,要奴役不容易找见的本地人挖矿,要给他们带去文明。

对于海外土地的探索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沿着大陆前进,到一个没发现的地点,就做好海图,记好路线,在周边区域进行探索,而后在陆地上搭建补给站,并以此为基,继续向前探索。

这个过程很缓慢,是以年为单位推进的,不过发展了这么多年,结果还是很好的。至少东南亚已经探索的差不多,在西边已经摸到了三哥那边,眼下正处于笈多王朝末期,也是很强大的一个王朝。

而在北边,则是围绕着半岛过去,已经度过了白令海峡,到了北美,距离拿回那许多的种子已经不远了。

整体的踏足海洋的流程,是以王言的商队为主,他家的商队和水军和兵一处,承担了探索的任务。后边的大户们,则是跟在他的后边,犹如饕餮一般,到处捞好处。当然他们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后勤工作,建设补给站等等,都是世家出人出力。

而海贸的广阔土地,无尽的财富,让大户们都把眼光放到了外边,对大隋的百姓祸害的就少了,加上大隋的富裕,倒也真是国泰民安,开皇大治了。

不过虽然国内安稳,但是边疆地区却并不平静。

安静了好几年的突厥又不老实了,长孙晟的分化瓦解计策虽然有用,但是对这个好,那个就不高兴。

都蓝可汗向隋朝上表请婚,长孙晟建议把公主嫁给突利可汗,这是安义公主,等到安义公主死后,又有个义成公主,都蓝当然不高兴了,就要跟大隋找麻烦,于是屡屡犯边袭扰。

高句丽那边也不安静,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二月,杨坚命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九月,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军队不利而还。

当时王言还派了一万水军过去参战,结果打的很狼狈,毛都没捞到。

到了开皇十九年(599年)又是汉王杨谅总管三路大军,跟突厥打了起来。

也是这时候,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水军已经被接管的差不多了,又是爆发大战的用人之际,于是在扬州已经九年之多的王言,终于解除了威海大将军的岗位,受诏还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