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四五章 灭国之功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三四五章 灭国之功

作者:子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三四五章 灭国之功

“没想到,竟真被兄长料定了。”

李靖一脸的感叹,却也有几分惋惜。毕竟如果开春再接着打,只要再有五六个月,突厥是真要被打到除名的,反抗力量都得被打到西域去。

不过却也正是有着这种认识,所以本就人心各异的突厥,便就自己分裂内讧起来,干死了老大请求投降,只要不打了,只要保证他们的富贵,什么都可以谈。

王言看出了李靖的惋惜,笑道:“药师不必叹息,突厥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而今都蓝既死,群狼无头,互相不服气,各自有盘算,已是难成气候。

而今彼辈主动来降,战是死,和是慢些死,他们肯定是想要慢些死,寻找机会摆脱困局。然而如今是战是和,皆在我大隋,什么条件他们都会答应。

只要我大隋实治草原,不过数年,这些头人、大汗便就分崩离析。自此以后,我中原之地,再无北疆之狼患。”

李靖点了点头,明白了王言的意思。

他对大隋官员的操行,也是十分了解的。眼下是既有中原人迁徙过来融合人口,又有官员治理,还有大军在侧,那些官员收拾突厥人真的跟玩一样,不说轻轻松松,但也费不上多大的力气。

那些什么头人,这个汗那个汗的,真的不够大隋的官员玩,他们的心眼子还是不够多。

但李靖却也还是忍不住的叹气:“终究未能覆灭突厥,可惜此灭国大功兄长不得啊。”

王言哈哈笑:“药师看轻我了,说多少遍了?我就是行伍小卒出身,走至今日已是天幸,荣华富贵皆有,如何还不满足?

打仗是要死人的,哪怕突厥非我大隋一合之敌,却总也少不了许多死伤。纵是灭国之功,下边用命的兄弟们又能得到多少好处?还不是叫那些塞进来的豪门大户子弟赚去了名利?

药师亦是饱读史书,可在那字里行间瞧见几个卑鄙之人?史书很厚,可终究太小,装不下我等用命血战的袍泽弟兄啊。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不打,那就不要打。药师莫非以为,我是好战的狂人?错了,我比谁都想要安稳的过日子。”

李靖感受到了好大哥胸怀天下,达济赤民的大气魄,感受到了好大哥话语之中的真诚。

他沉默了一阵子,小声说道:“兄长,愚弟还是要多说一句,兄长当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理,将军,只有在战阵之上,才是最安全的。被圈在大兴之中,那可就任人拿捏了啊,兄长……”

这是实在话了,王言含笑点头:“至少二十年之内,不愁这个问题。殿下还年轻,日子还很长。为兄非是自傲,但用兵打仗,舍我其谁?不管是否让我上阵,只要我在,就是我大隋军队的定海神针。这就是我活下去的理由。至于其他的事情,二十年之后再看,为兄本是无名小卒一个,可是从来不怕死的。”

李靖听出了王言话里的意思,君臣相得,好大哥就是好臣子,君臣不相得了,好大哥也干的出造反的事儿。

他思索了一下,似乎王言从来没有同他说过什么忠君爱国的话。王言对杨广、对皇家的忠诚,是源自于杨广、皇家对他的提携,让他位高权重,让他过好日子,让他娶公主,抬升门楣。

但这些事儿都是相互的,王言也给了足够的,甚至是超额的回报。他帮助杨广立功,坐上了太子之位,他帮助皇家打击豪门大户,他研究各种东西,开发海外之地获取海外的钱粮,而今更是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打的突厥分崩离析,凡此种种,可以说王言的回报是更多的。

李靖知道,好大哥从来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谁尊重他,他就尊重谁,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他见过王言跟混小子好好说话,见过王言贴心的扶着老头,老太太,见过王言对待突厥的降卒也没有瞧不起。

他却也听闻,王言收拾了哪一家豪门大户的人,听闻王言指名道姓的骂了哪个大官,跟哪个大户对着干,在海外派人干死了谁家的船队,弄死了多少人等等。在草原上同样也见到了对于那些来蹭军功但坏了事儿的二代、三代,甚至是好几代的公子哥们的狠戾。

别人拿什么态度对王言,王言就会用更好或更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他沉默了更长的时间,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

他为这种事感觉到悲哀,或许是他此次参与了战争,并且还是跟随在王言身边,这让他感觉到了身为主帅的不容易,也感觉到了主帅在战时的绝对权力,并由此对皇帝有了一些不信任……

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反思,王言也感到欣慰,李靖还是有几分忠君爱国思想的。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他还想着跑去给杨广报信呢,结果被李渊给抓了,于是他就降了李渊,之后才跟了李世民,入了天策府。

王言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由着别人生杀予夺。所以他才会开始就预备着造反,这是变革,却也是保命的手段。

这不是他与杨广的矛盾,是他与皇帝这个位置的矛盾。

也怪不到别人,只怪他太能干了。

杨广是个狠人,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哪怕王言跟杨广的关系再好,在杨广觉得王言有威胁的时候,就要研究王言了,跟皇帝的交情,当然是做不得数的。

皇帝都是独夫,越是有事业心要干大事儿的皇帝,就越是独。有度量的,有自信的,没有几个人。皇帝是高危职业,都缺安全感,看谁都是反贼。

别说杨广这样,自己亲爹都下手的选手了,王言可不多啥……

不过眼下的情况肯定是很好的。

突厥人自己砍了都蓝的人头,开始派人去到了杨素那边和谈,由长孙晟主导。但是罢兵的文书,还是没有送到王言这里。

所以王言尽职尽责的履行着他身为雁门行军总管的职责,眼看着开始化冻,天气越来越暖和,他所统率的五万大军也活动了起来,猫了一个冬天,不是喝酒就是嫖,也该开始进行一些恢复性的军事训练了。

在训练之余,也缓缓的向草原之中进发,上千的过往战斗中打出来的精锐的斥候游骑,开始前出扩散,进行先期的侦查活动。

十分简单干脆的,干死了突厥派过来监视王言动向的斥候。于是突厥那边也就收到了消息,于是谈判的速度骤然加快,于是在草的嫩芽,又一次顶破草原的土地之时,王言收到了正式的文书,罢兵!

罢兵的条件是,这边的东啊突厥,包括西突厥,全部内附,服从大隋的统一管理,维护并执行大隋的政策,配合大隋官员进行治理。

突厥贵族没有反抗的余地,他们已经分裂了,已经人心不齐了。如果再打下去,他们都会死。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归附了大隋,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带着部族远走西域。

这对大隋是件好事,走的肯定都是不服管教的刺头,省了不少力气。而且他们去到了西域,也必然不老实,在西域那边惹事生非,这对大隋是有利的事情。

突厥内附,标志着突厥政权的灭亡。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言也算是一战打出了灭国大功。

同时突厥覆灭的影响力也不止于此,随着消息的扩散,吐谷浑老实了,西边高原上的各种部族也老实了,高句丽都安稳了不少。一仗给大隋打出了又一次的安稳发展的时间,可以安心的经略百越、南越之地……

面对罢兵的命令,王言一句怨言没有,尽了最后的行军总管的职责,精编了手下的五万大军,汉胡一体,安排了各自的驻防地点。

毕竟草原是新得的地方,武力镇压反动是必要的事情。绝对不能让突厥喘过这口气,回头再生事端。

同时王言也在这时候,又一次的确定好了战后的抚恤等等,以及他老王家自己的一些收买人心的照顾。

等到安排妥当以后,散布在各地方的部队,就是由着各种的都督、大都督话事了,或者是更进一步的杂牌武将领导部队,没有王言这种统帅的事儿了。

王言很早以前,身份就已经由武将,转换成了统帅。那是在最初,组建水军部队的时候,队伍越来越大,管的也越来越多,虽然那时候他仍旧只是扬州骠骑将军,但实际上就是水军统帅。

只不过是这一次对突厥的灭亡之战,他第一次正式挂帅行军总管,这才算是彻底的成为了一名实际上的军方统帅,实际成为了一派军方大佬。

他的军中班底,自然便是他统领过的部队,扬州的水军以及草原上的这些隋军,和突厥军队。他在战时,就已经临阵提拔了不知道多少人。在战后,进行统一的封赏之后,这些人注定要被拆开,那时候他的影响力,就算是扩张到全军去了。

哪怕这对王言同样有利,但相比起这些人聚到一起,威胁就小多了。这是老杨家,对王言这样的统帅的必要限制。

毕竟真的维持原样,什么都不动。以王言的威信来说,他的文书,说不定比朝廷的文书都好使。王言都能直接调动部队。

而且王言不必要可以调动所有部队,他只要能够调动一部分,剩下的人自然就景从了。那才是真正的大威胁。

与其如此,让王言在全军扩散一下影响力,但是无法有效的调动军队,只能利用军中人脉办事儿,就要好的多了。

总也不能真的弄死王言……

来时是一堆人马轻装简行,回程也大抵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大堆的拿命蹭功劳的豪门大户之家的子弟没有撤走,他们现在还是各级的军官,有的不想走了,有的想要调走,那就得是他们身后的家族各施手段了。

王言倒是没有觉得这些人蚕食他的根基,这些人没有那个能耐。主要是这一次打胜仗,他也是收获了不少豪门大户的人情的。是杨广做主塞进来的,但事儿显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王言是主帅,他要整死这些人有无数的办法。但他没有那么做,只是弄死了几个实在坏事儿的,剩下的该给的功劳一分没差,该升的职,也都没有故意针对。

甚至就算是死的那几个,家里人还得感谢王言呢。毕竟两国交战,并非儿戏,王言出征之前看谁不顺眼砍几个祭旗,立立军威,他们也都是有准备的,没有小题大做的借此政治发难,追究他们的家族就不错了。

当然他们的感谢也只是面上的罢了,毕竟死的自家人,有个态度意思意思就行,大家也还是看不过眼的。

那些大户也是一样,人情归人情,看不上还是看不上,毕竟王言是异类么。

王言却是不管那许多,他带着部曲,和多出来的一个李靖回到了大兴。李靖的事儿,都是他安排的,直接随他一起调回来了。

留在那边也没什么用,毕竟突厥都相当于是被灭国了,除了镇压反叛,也没什么大的战事,没什么意思了。

他的归途,是一路有人提前传消息到大兴的。

所以当他回到大兴的时候,在十里之外,便遇到了出城迎接的杨广以及一大堆的朝臣。这已经给了王言很高的礼遇。毕竟他没有带大军回来,杨广又是皇帝接班人,还有各种的公卿大臣,规格已经很高了。

“子言,哈哈哈哈……”

杨广热情的抱了一下王言,使劲的用拳头捶着王言坚实的胸口,哈哈哈开心的狂笑,以此展示他对王言的亲切、信重,也给其他朝臣,看一看他对手下头牌是如何态度。

“臣幸不辱命,未辜负陛下与殿下对臣的期望。”

“岂止是没有辜负,你功莫大焉啊,青史留名,一代名帅,我大隋有你王子言,何愁不兴啊,哈哈哈……”

“此非臣一人之功,乃是陛下妙算,殿下支持,诸公群策群力,军将戮力同心,军士用命血战,还有我大隋倾国之力保我大隋军队精良武备,吃饱穿暖,如此方有此大胜……”

王言与杨广一通商业互吹,分享着胜利果实,回城去了……

?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