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五四章 镇压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三五四章 镇压

作者:子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三五四章 镇压

虽然说是一千精骑,但队伍其实是不小的。

战斗人员有一千多,战马有三千,还有随军进行后勤工作的一百余人。这都是必要的配置。

同时为了应对高估自己的情况,王言对一千精骑进行了混合编制,其中一半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一半是行动灵活的轻骑兵。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大家都能安全。

王言不是怕自己死,是怕高高兴兴跟着他出来赚功劳的手下们死的太惨。

事实上如果不是担心杨广猜忌太过,他单人独骑都能平了杨谅反叛之事。原因也很简单,杨谅手下有不少他的人。

但是难免会出现意外么,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也不是那么托大的人,毕竟他虽然不怕麻烦,但更喜欢轻松。

当然结果确实也没出乎王言的预料,总体而言,还是很轻松的……

杨谅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以为只要他振臂一呼,他掌控的地盘就都会响应,但结果并非如此。真正响应他的,也只有一小半而已。

眼下的大隋别管各种的矛盾如何,但确实还是很繁荣的,表现出来的蒸蒸日上。有脑子的人,可不会在这种时候跟着造反。

甚至如果足够聪明,再稍稍看看实力,大隋这些年征战南北,灭了突厥,武功极盛。杨谅总不会比突厥更难打,连割据一方都做不到,这还造得什么反?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观望的,看看杨谅到底能搞出什么局面,到时候再做决定。

王言半路还收到消息,说是杨谅因为没人跟他的脚步一起造反,从而怒急攻心,急的病倒了去。倒也不能怪杨谅,实在是现实太过骨感,太过清冷了些,顺风顺水的杨谅承受不住打击,预料到了失败,生个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成败却不会因为杨谅的痛苦而转移,王言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除了刚到的时候,用了三天的时间,他一千多人干了一万多叛军以后,就再也没有抵抗了。

马儿小跑着一路前进,所到之处无不开城门投降。

王言的处理方法很干脆,每到一个地方,用两三天的时间收集一些百姓、军卒对于地方的官员、武将的评价,评价不好的武将全砍了,现场提拔人手接替。理政的文官则是一部分过分的人都给砍了,剩下的下狱,等着之后办大案搞株连。

而后留下一些兵马维持地方秩序,余下的直接收编,提拔一些人上位。再扩散兵马,去接收其他反叛的地区。

这时候王言怎么处理文官武将已经四面传播开来,这些人当然不投降了,但是没有用。他们不降,中下层的军官以及基层的军卒会帮他们降。

王言到了地方受降现砍,还有人能活下来。军官、军卒们要主动投降,各种的武将、官员,除了比较有口碑的人,就没有能活的,直接就是杀全家,干脆的狠。

于是大家就都老实了,老早的表示要投降,自觉口碑不好的也都主动聚集到了一起被军卒圈禁。只有一些掌握兵权,又自知必死的武将不服,总要有些乱子,不过他们也都陷入到了军卒的汪洋大海中了,一个没活下来。

王言就如此不慌不忙的,慢慢的带着不断壮大的兵马北上,缓慢的逼近太原。

等他到了太原以后,看到的就是出城迎接的一大堆的地方大户、官员、武将,比如李渊,甚至是其他地方的官员、武将,以及大开的城门。

这情况王言是知道的,是先前没跟着杨谅一起造反的那些人,眼见着王言一路不费丝毫力气的横扫过来都坐不住了,于是他们很懂事儿的主动过来攻打太原,给杨广一个绝对支持的态度。

李渊就是这么被解救的,据说杨谅造反,李渊不支持,于是老李一家子都被杨谅软禁了去。

到了这个地步,杨谅叛乱已经基本上相当于是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秋后算账,待到算完了账,这次事情才算是真的结束。

王言缓缓的带领着部队打马近前,在马上俯视着下方众人:“唐公,这是何意啊?”

李渊没有在意王言此刻的桀骜姿态,拱手见礼:“见过丹阳公,此乃我大隋忠臣,为我大隋平叛,使我百姓免遭涂炭,卫我大隋和平安宁。”

因为跟王言打过交道,身份也足够,所以李渊被弄来招待王言,当然也负责跟王言谈一下之后的处理问题。

王言全权负责平叛,事急从权嘛,这边的事王言都能做主。当然之后杨广找不找麻烦不说,至少现在他说话就算。

所以面前的这许多人,都是希望王言手下留情。大家族的联系千丝万缕,之前王言都砍死了一大堆了,真不能再砍了。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王言下了马,在李渊的介绍下,同这一帮人认识了一遍。比较突出的就是杨义臣、周法尚,这都是有名声的将领,都挺牛逼的。

不过在王言面前,都黯然失色了去。

毕竟王言战绩彪炳,还是皇帝近臣,已经到顶了,这帮人在王言面前都差三筹。

王言对他们的态度还可以,一团和气,安排了大军驻扎以后,接管了城防,带着自己的部曲去到了城中。

在汉王府之中,见到了被软禁起来,正在病榻之上的汉王杨谅。

此刻的杨谅很虚弱,面色苍白,他这一场病还没好呢,就被更大的打击又给干倒了,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王言很有礼貌的行了个礼:“见过汉王殿下。”

杨谅疲惫的靠在床榻之上,扯出一个嘲弄的笑容:“杨广打算如何处理本王?”

“没说。好好养病吧,等养好了再给你送去大兴,等候陛下发落。”王言摆了摆手,“就别想没用的了,吃好喝好比什么都强。”

没有跟杨谅有过多的对话,看过了杨谅的状态就算完,接着王言又去看了被李渊等人囚禁的一大堆的杨谅的手下,又让部曲找出了之前确定的名单挨个的比对,在的死不死另说,不在的是一定要找到再弄死的。

如此看过一番过后,王言才随着李渊等人去参加了宴会。

好酒好菜,有乐队舞女,有武将搏戏,一大帮人推杯换盏,就是捧着王言说话,都要给王言捧到天上去。

之后又是安排了女人伺候着王言洗澡睡觉,王言欣然笑纳。

如此到了第二天上午,李渊一个人找到了王言下榻所在,见到了穿着一身黑色棉袄,披头散发的在院子里喝茶晒太阳的王某人。

“丹阳公当真好雅兴啊。”李渊上来就是小捧一句。

王言轻笑一声,说的很直接:“急的又不是某家,如何没雅兴啊?唐公且坐。”

李渊苦笑了一下,坐到了王言对面,眼看着王言在那摆弄着茶具:“未想到丹阳公竟能研究出如此雅趣。”

他说的是清茶的冲泡程序,以及相应的各种器具。

事实上此前仍旧喝茶汤的时候,一应的物什也不少,士大夫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东西烦琐化以为高雅。

清茶的冲泡程序,毫无疑问也是士大夫研究出来的,王言倒是习惯了,拾人牙慧而已。

但是当今的士大夫却都感觉挺恶心的,毕竟如此雅事,竟是出自一介匹夫之手,不知道多少人,每逢与三五好友冲泡香茗,必要骂一骂王言才舒服。

“许是太闲了。”王言笑道,“唐公也知,某家不为豪门所容嘛,每天的心思都在这些没甚大用的事物上,不过打发时间而已。”

李渊干笑一声,没有接这个茬,跟王言一边喝茶,一边说起了没用的。

眼见王言笑吟吟的应付着,李渊终于憋不住了,咳了两声清清嗓,说起了正经事儿。

“不知丹阳公打算如何收尾啊?”

“直说,你们是什么想法?”

“不不不,丹阳公误会了,非是我们,而是他们。”李渊连连摆手,直接摆脱了干系,“只是我与丹阳公有过交往,能跟丹阳公说的上话,他们推我来说话而已。他们的意思是,到此为止。”

说完,李渊喝着茶水,好像很不在意,无论怎么样都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唐公当知,汉王造反乃是大事,陛下又是御极不久,此等事绝非某家可以做主,而是身受皇命。”

“不知皇命为何?”

“自是并州全体要拥护陛下,跟陛下一条心。”

李渊听明白了,跟着杨谅造反的人多半都得死。

王言也不仅仅是平叛而来,就结果来看,平叛对于王言来说轻而易举。更重要的事,就是对整个并州进行大清洗,加强杨广对于并州的统治。

虽然杨广在并州有积累,但是离开的时间有些久了,这一次杨谅造反让杨广看清了,能用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所以借着这一次杨谅造反的好机会,杨广派最得力的王言过来处置并州军政事,上上下下重新梳理一遍,得到一个听话的好并州。

于是李渊急的出了满头大汗,因为他们家在这边也积累了好几年,若是王言搞扩大化,他们家辛辛苦苦经营的根基差不多全完了,将兴旺的李家给干的没落下去。那还是好的情况,或许可能他也跑不掉?

王言贴心的安慰道:“唐公不必忧虑,陛下交代了,若唐公没有牵扯造反之事那便不针对唐公。陛下还是很大度、守信的,绝对的一代明君,唐公尽可以安心。”

李渊扯出了一个牵强的微笑,随即小心的试探道:“不知丹阳公可否高抬贵手?此事有个交代便是,何必将小事变成大事呢?我想并州百姓,都会感激丹阳公的,绝不让丹阳公的辛苦白费。”

“哎……”王言可惜的摇了摇头,“唐公啊,都到今天了,说什么都晚了啊。你也知道,某家出身卑鄙,皆是陛下信重方有今日,然而一路走来,却始终不容于豪门大户,某家也只得一条道走到黑。

而今陛下御极,某家身受皇命,若不叫陛下安心,回去大兴如何交代?怕是到时候没命的就是某家了。唐公,换你到某家的位置,是死别人,还是死自己?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死别人嘛。某家如今积攒了好大家业,大隋如日中天,日益繁荣,某家便是不掌权,也想富贵安闲到死啊。

唐公,你得明白,这并非某家敌视大户,并非某家一人所愿。某家从来都只是一把刀而已,握刀的人,是陛下啊。不过某家却有做刀的自觉,人都是某家弄死的,有甚么仇怨,都来找某家吧。”

李渊沉默了一会儿,又摇头叹气:“丹阳公啊,你这样难长久的。”

“长不长久谁又知道呢?”王言笑道,“某家只知道,若某家还是从前那个小卒,你唐国公一般的人物多看某家一眼都欠奉,如今却在这里小心求情。造化弄人呐,唐公,今后如何某家不管,某只知道现在大权在握,生杀予夺。豪门大户见我,也要俯首低眉。唐公何以教我?”

李渊再没有说话,因为王言说的是事实。岂止是俯首低眉啊,是上赶着想磕头,王言都不干。

他很有些绝望,因为他和他们都是案板上的肉,只能任由王言下刀,除此外无能为力。

王言是当今战神,又收拢、整肃了叛军,甚至于忠诚于王言的更北方的边军还没有调动呢,如果全都算上,王言在这边能调动近十万大军,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不动,可能活。动了,一定死。

想到这些,李渊又是忍不住的摇头叹息,礼貌的跟王言告辞走人。

王言继续喝着茶水,弄着一本书翻看着,很安逸。

他现在没有动手,是在等着各方面收集过来的情况,以及他要把这边的情况汇报给杨广,让杨广做进一步的定夺。

其实也是因为这边的大户、地方官、武将后来打了太原,抓了杨谅,这件事是杨广计划外的,所以要让杨广重新考量一下到底要不要按照原计划执行。

同时,这其实也是这些大户们的一个机会。

他们在这期间让杨广满意了,自然就保全了基业。如果不能,王言的屠刀自然就要砍下去了,并且还是欣然的态度。

毕竟这些人本来都在他的小本本上记着呢,现在不杀,今后也活不了,左右都得死。

于是王言坐镇太原,进一步的整肃军队,暂代并州政事。等到忙活了近一个月以后,终于收到了杨广的回复,让王言自己决定。

虽然王言有做刀的觉悟,但杨广的态度还是让王言好笑的摇头,这小子现在学坏了。

什么叫他自己决定?

于是王言在并州挥起了屠刀……

?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