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七零章 回归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三七零章 回归

作者:子施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18 来源:小说旗

第一三七零章 回归

造反并非是那么轻易的一件事情,当然那是对别人来说。

对王言来说就是,唯手熟尔。

他有着各种姿势的丰富的造反经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有着相当的准备。并且他也很好的保证了,在造反失败以后可以留住性命,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在他清理了洛阳、大兴两地的同时,政令布告四方,在各地发生了一些兵乱以后,他掌控住了并州、草原、东北三地的军队,还有三部海军也接收下来。南方地区,也掌控了几个郡的兵力,合兵一处。

也是在他这边收拢兵权的时候,关陇、南方,包括蜀地,都收到了亡命大兴、洛阳亡命传出去的消息。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以后,关陇、南方大户们很默契的广泛联结,起兵造反。

因为打压王言,瓜分王言的势力,他们也有份。而他们又对王言相当了解,他们深深的知道,王言是一个铁血的强硬派。

王言对大户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加掩饰的厌恶,这些年欺负的大家族可太多了。哪怕是灭了中原大户以后,王言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好。

被上百甲士围杀的人,都没有退过一步,会怕他们这些大户?

何况他们还主动的打压王言,主动的上门找事儿呢。所以不用想,王言肯定是要杀他们的,哪怕不杀他们,也会让他们成为劳役,一直干着苦活重活,累死方休。

所以他们不犹豫,直接造反,或者说是打出旗号,护驾勤王。

他们都没想到,局面变化的竟然如此快速,王言竟然直接造反,还成功的控制了洛阳、大兴两地,以及驻军。

这太恐怖了,毕竟他们已经打压了王言好长时间,这还能有如此大的势力,乍一发作,直接功成……

至于蜀地,那边的情况比较简单,主要是王言跟那边的接触不多,生意肯定有,但是对那边的影响力还是不足够。

再加上他对大户的态度,眼下又是造反上位,蜀地大户应激自保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蜀地因为地形优势,把守住各处关隘,也确实能对抗一阵子。

不过他们没有进取性,竟然不出兵勤王,而是妄图裂土自立。不过反过来说,这又怎么不是一种进取呢。

王言可是没有惯着他们,他上位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局面,所以在他号令部队以后,就已经对军队进行了调动。

并州、草原的部队直接下关陇,在那边按照名录对各大家族进行清除。东北的部队和海军部队,则是开过黄河,往长江过去,镇压南方大户的部队。蜀地暂时不动,等料理了这两伙人以后,再收拾那边也不迟。

叛军当然不是王言的对手,毕竟洛阳还驻着十万大军呢,他还能征调府兵,周边还有他的农庄,可用的兵力是不少的。

尤其他在洛阳、大兴这里的声望相当高,百姓们也是相当支持他的行动,群众基础是很好的。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百姓们支持他,不暴动,那么他只要有个万把人就能控制住洛阳、大兴的局面,压制住城里的各种的文武官员的异心。

从而抽调出大量的部队,出去跟叛军周旋,保证大局的稳定。

如此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打败了叛军,清理了各地的豪门大户。又用了半年时间打进了蜀地,将那边的各种大户、官员都清理了一番。

随后又持续了两年时间的清算,这才彻底的稳定了统治。

当然在这期间,他也进行了大量的政策调整,比如重新定了各种的税赋,取消了人头税等等杂税,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每亩地十税一之类的利民政策。

同时也提拔了大量的寒门子弟,以及他自己这些年培养的各种人,还有各种的经年刀笔吏,不拘一格,勉强够用就让人当官。也规定了军人退伍安置政策,给了一些军官治政的机会。

主要原因就是,平叛的时候把绝大多数的大户给杀没了,又牵连了一大堆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当官了,官员缺口太大。

这也是不得不为的一个办法,总得有人行政么。

同时王言也继续的在天下推行学堂,推行普及教育,同时更进一步的完善科举制。这是王言早就想要推行的,只不过一直阻力重重,在灭了中原大户之后,杨广又自信非常,不太重视了。所以一直都是王言自己出钱在建设而已。

眼下他上位了,各种的事情也终于能得到推行。

虽说目前认识字的人不足够多,可称有学识的人更少,但总也还是有的,先开个头就好。毕竟教育是百年大计,没有足够的时间是见不到成效的。

此外还有医馆,这个也是在分裂开设。在此之前王言自己已经开了许多,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大夫,让他们分散开到各地坐诊,同时再教导一些学徒,有个五七八年的就又能培养出一些合用的人。也不要求他们多精通,只是处理基础的疾病,这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重中之重的,当然还是接生队伍,又打了一仗,人口减少是以百万计的,荼毒甚广。想要增加人口,恢复生力,还是要在这方面多用些心思。

此外就是为了恢复生产,开始大规模的拉动基础建设。同时他发行了纸币,进行经济调控。

造纸、印刷的技术他早就进行了迭代,可以做出有韧性的、高防伪的纸币。

纸币发行的条件肯定是不成熟的,但几乎没有成熟的时候,他强权推行,也没有不认的。谁敢吵铜钱的价值,谁就死。

不过总体而言,王言上位并没有导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他很轻松的镇压了叛军。对生产生活有破坏,但是相比起历史上的隋末来说,只能说有些损失,但是不大。

毕竟隋末群雄逐鹿,以致于大隋五千万人口,到了李世民执政的巅峰时期也还没有恢复过来……

不过对王言来说,大隋的什么局面都是百废待兴。

没有了杨广以及大户的掣肘,他做起事来顺利了许多。被杀怕了的官员们,都能很好的贯彻他的意志,给大隋的百姓们以宽松的生存空间。

眼下的大隋,无论怎么说,百姓也谈不上生活二字……

613年,冬。

杨广身后跟着侍卫,走在洛阳繁华的长街上。

临近年关,哪怕是天寒落雪,在外行走的人也有不少。

得益于身为皇都的原因,大军在侧,之前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到洛阳、大兴的安宁,甚至洛阳的人口还增长了不少。

另一方面原因,自然便是棉花的种植扩大,再加上海外种棉花运回来,大大的降低了棉的成本,普及了棉花的应用。

作为生活在富裕地区的普通百姓,相对来说也是有些余钱的,多年过来,也都配上了棉衣棉裤棉被等等,抗寒能力大大增强。

近几年,以洛阳、大兴为中心,方圆百里之内,没有发生过冻死人的事情。

王言在这边有着完善的情报系统,确定不是冻死了没报,而是没有。

棉花增强了御寒,哪怕大风雪塌了房子,一时半会儿也冻不死。此外就是煤的应用,大家都烧炉子取暖。

其实古代的中国并不好看,火是生活基本所需,山都砍秃了去,又怎么好看得了。只有皇家园林,大户人家的山,不让百姓们砍,这才能有些观赏性。再者便是险峻的山岭,不好砍,砍了丢命,要不也保不住。

第三点便是因为粮食的稳定供应,不会因为国内的灾害导致粮价的大范围波动,一直稳定在可以负担的范围之内。

哪怕冷,生了炉子,煮上热粥,吸溜溜喝上一碗,也就能顶过严寒。

王言功莫大焉。

这都是他这些年不断的发散影响力,调动各种资源去做的事。

杨广忘本了,平了中原大户以后,他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关陇、南方大户不敢违逆。但是杨广没明白,他的权力,是来自于王言的支持。有王言的威慑,他的权力才能辐散出去。

他确实高度集中了兵权,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那是从正经的体制结构上来说的,而不是在这样的一套结构之下去行使权力。

他的权力行使不出去,落实不到地方,又有什么用。

现在背着手满大街溜达的杨广,经过了几年的思考与复盘,才算是明白了,满朝都是反贼,只有王言是忠臣啊,但王言还是他自己逼反的……

看着人们在街上行走购物,看着摆摊的老板吆喝着揽客,看着饭馆里的热气,透过玻璃窗的露珠,可以看到里面推杯换盏,人声鼎沸。

孩子们冻红着脸,跟在大人身边高兴的蹦蹦跳跳。

唇红齿白的是富贵人家,红脸上有几分脏兮兮的,是穷人家的孩子,走在街上都很欢乐。

甲士们十人一队,伴着哗哗哗的甲页翕动之声,在街上巡逻。街上有争吵打架的,看到甲士过来,老远就息了声,互相怒视一眼各自散开。

因为若还打,甲士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弄着刀鞘直接挨个的打屁股。打完了才问缘由,他们自己判断一下,还要再打没有理的人。肯定疼,但不要命,要命的是丢脸。

若是叫甲士遇到了小偷,那小偷就惨了,会被转运到矿场挖上一年的矿,而后送到海外去种地。偷孩子的更不必说,会被打断一手一脚,养好了以后在国内劳役,一直到累死为止。

有无家可归的人,不论老人孩子,全都被收容了去,孩子有书读,但凡能干活的全都有活干。

别的地方执行的肯定不到位,但洛阳、大兴两地,却绝对是坚决执行的,一点儿情面都没有,社会治安相当好。

杨广一路走着、看着,他享受如此烟火气,因为这是帝国强盛的象征。至于形成这些烟火气的百姓,他没什么感觉。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得起这些百姓。

不,看起看不起都是错的,他的眼中没有百姓。于他而言,不过是供他驱驰的资源罢了,死活好坏他并不在乎。

到了一家饭馆门口,看着在门口的棚子底下熬煮羊汤的师傅,闻着空气中弥漫的带着少许腥膻的香气,他不禁食指大动,当即带着身后护卫的甲士走了进去。

“来五大碗羊汤,五斤筋饼,再烫一壶烫。”

杨广没有问后边的护卫,直接要了这些东西,进去了屋内。

门口熬煮羊汤的师傅得意的笑了笑,为什么在外面熬啊,就是吸引人来吃饭的,看看,有甲士护卫的贵人都来了。

进到了屋内,里面嗡嗡嗡的人见到杨广进来,以及跟在身后的四个甲士,瞬间安静了下来。待看到杨广跟那四个甲士寻了张空桌子坐下以后,人们也没理会他们,继续嗡嗡嗡。

眼下规矩不同了,王言上位,百姓们都宽松了太多。

以前就连贵人家里的奴仆都敢鞭挞百姓,贵人们更是欺男霸女无所顾忌。现在可着洛阳、大兴去找,绝对找不到一个敢随意欺辱百姓的官员。

就在三年前,在外面还打着仗的时候,城中有一个官员家的子弟强抢了民女,老汉跪在内城城门告状,事情到了王言的耳朵里,那个逃脱了最初清洗的官员被送去劳役,那个子弟就在内城的城门口,当着百姓的面,被一刀刀的活剐了去。

最后一刀,是那老汉砍的。

砍过以后,老汉跪在城门口对着皇城的方向疯狂磕头……

这事情只是一个引子,之后王言发布告示,让百姓们揭发,谁欺负过他们。不管是官员还是商贾,全都被收拾的相当凄惨。

于是现在城里还幸存的贵人们都老实了,再也没有人敢肆意欺辱百姓。

所以这屋子里喝羊汤的人不怕贵人,刚开始不说话,只是不知道带着甲士的贵人是干什么的,眼看着一样是吃饭的,当然就不顾忌了……

“听说了嘛,等过了年要举行登基大典,将军要当皇帝了。”

“这还是什么秘密啊,早都该登基了,将军心里有咱们这些人,以后肯定是好皇帝。”

……

聊起这些,众人都有共同话题,说着王言执政以后的不同。也不忘了骂杨广,骂那些有名有姓的大臣。

几个甲士看着微笑的杨广,默默的互相对视,肯定了杨广已经疯了的共识,而后继续大口的喝羊汤,吃筋饼。

是的,杨广就这么听着这些人骂他,微笑着。

不是他疯了,是他无可奈何。

舒服的喝了羊汤,喝了烫酒,杨广满意的拍着肚子,一路回去了他的住所。

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吴国公府,王言跟他换了地方住,这院子里除了杨广带出来的十多个喜爱的女人,余下的全是王言的人。

等杨广回来,正看到王言在那涮羊肉,喝小酒。

“来,一起喝点儿。”

面对王言的招呼,杨广没有拒绝,坐在了对面,自顾的倒酒。

“登基大典的事情你也知道,这事儿你也得去。”

“你安排就行,怎么说,我怎么做。”

王言好笑的摇头:“想明白了?”

“没明白,想也没用,你又不杀我,我每天花花钱,逛逛街,挺好。你挺有人情的。”

杨广说的很真诚。

因为王言没有圈禁他,让他自由活动,给他很多钱让他花,什么新鲜东西他都能享受到。除了不能当皇帝,别的都挺好。

他现在努力生孩子呢,就要多生孩子多花钱,恶心王言。

想了想,他问道:“王言,我想听你句实话。如果我不想杀你,你还会造反吗?”

“你会不想杀我吗?”

杨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笑起来,端着酒杯:“饮胜!”

“饮胜!”

王言笑了笑,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