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长夜谍影 > 第八百七十八章 内部调查

长夜谍影 第八百七十八章 内部调查

作者:掠过树梢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04:27:22 来源:小说旗

张鑫华见方如今又像打了鸡血一般,笑着说道:“这两天你没日没夜,眼睛都熬红了。下午和晚上好好休息一下,韦忠给你的那个案子我大概也了解一些,不是很着急,你明天再看材料也来得及。”

顿了顿,又道:“早发现也好,免得将给咱特务处蛀出更大的窟窿。”

“多谢张组长关心。”张鑫华的话,让方如今颇为感动。

送走张鑫华,纪成林马上凑了上来。

“组长,小山智子想见你!”

虽然已经进入了九月份中旬,但南京城区仍旧是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张鑫华所在的行动组的办公室位于一幢老旧建筑里,房间内的电风扇嘎吱作响,却难以驱散午后的闷热。

抓捕行动失败的行动队员们陆续回到这里,每个人都带着些许沮丧和疲惫。

第一个进门的是老张,三十岁出头,满脸络腮胡,一脸沧桑。

他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随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压得有些变形的香烟,抽出一根点上,深吸一口后,长长地吐出一条烟龙,眉头紧锁。

紧接着回来的是小李,一个年轻而瘦削的行动队员。

他一言不发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外面带着热浪的风吹进屋内。

之后,双手撑在窗台上,目光望向远方,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外号赵一手的行动队员是最后一个回到办公室的,走到门口的热水壶旁,慢悠悠地泡了一壶茶,然后端到桌子上,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

茶香四溢,却难以掩盖空气中的沉闷和失落。

赵一手因为修车技艺的出类拔萃,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赵一手”。

他以前并不是行动科的,而是在总务科,工作场地就在后院的车库。

每当有车子出现故障,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赵一手。

只要车子到了老赵手里,就没有修不好的。

张鑫华认识赵一手的时候,是刚到南京没几天的时候。

因为他所在的行动组是初创,处里暂时只给了他两辆人家不要的老爷车。

一天,张鑫华将一辆喘着粗气的老爷车,摇摇晃晃地停在了后院,焦急地走下车,看到老赵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老赵,帮我看看这车,怎么突然就没劲了?”

赵一手微笑着点点头,蹲下身子,熟练地打开引擎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

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小问题,换个零件就好了。”老赵说着,转身从身后的柜子里找出了所需的零件。

他的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换好了零件。

当赵一手重新启动车子时,那辆老爷车仿佛重新焕发了生机,轰鸣声也变得雄浑有力。

张鑫华看着这一幕,激动地握住赵一手的手:“老赵,你真是名不虚传啊!怪不得大家都叫你‘赵一手’!”

赵一手谦虚地笑了笑:“都是大家抬爱,我只是尽力而为。”

后来,因为总务科的科长换了人,赵一手也不知道是怎么得罪了人家,被踢出了总务科。

张鑫华便请求赵科长将赵一手要到了自己的行动组。

如此一来,组里哪辆车坏了,赵一手便可以上手直接修,比以往他在总务组时要省去了不必要走程序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不少。

但是,行动组的车辆毕竟不多,赵一手也用不着每天修车,所以大部分都是跟着其他的行动队员一起工作。

办公室内,行动队员们或坐或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虽然抓捕行动失败,但他们之间的默契让他们都明白,此刻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他们聊天打屁,谈论着无关紧要的话题,却绝口不提这次行动的具体内容。

“哎,这鬼天气,热得人都要融化了。”老张抱怨着,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是啊,等这阵子忙完了,咱们得好好去喝几杯,解解暑。”小李接话道,目光依旧停留在窗外。

赵一手则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茶后缓缓说道:“有些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尽力了就好,别想太多。”

这里的人并不全,有些人倒没进办公室直接去了街上,利用中午的时间去街上逛逛,主要是买烟吃饭。

喝酒他们是不敢的,特务处的家法很严,在张鑫华的这个行动组规矩更多。

没过多久,小李就被人从办公室叫走了。

一会儿,他拿着一摞表格匆匆进门,把其中一份递给赵一手。

“这是什么东西?”赵一手问道。

“个人履历表,每个人都得填。”

赵一手打开,翻看了几页,忍不住念道:“哪年哪月,在哪儿工作,担任什么职务,证明人是谁……够细的啊。”

小李没功夫研究,将履历表铺在桌上,边写边说道:“各位,都抓紧时间啊,赵哥。这是组长亲自布置的任务,发表格的小刘说了,所有人今天都得交上去。”

每个人都需要填写,看来怀疑的并非他一个人。

可以肯定,高层已经确认行动科内部出了问题。

凭着直觉,赵一手感到针对他进行的调查行动,只是丁战国的个人所为。

赵一手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

天空蔚蓝,一群鸽子掠过,鸽哨悠长。

在特务处本部两里地之外,隐藏着一处幽静的小院。

院内布局简朴而别致,树荫下一排石凳石椅错落有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温润,透露出一种古朴的美感。

小院内还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色彩斑斓,香气四溢。

这些花卉不仅装点了小院,也为这个原本冷清的角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石桌石凳旁边,有一把躺椅。

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靠在躺椅上,看着天空说:“南京的天真是太热了,还好这个小院通风,比其他的地方凉快。”

此人叫陈鲁文,是一家经营汽配零件铺子的老板。

坐在一旁石凳上的年轻男子叫孙靖昌,是一家车行的小管事,正在磕着瓜子。

两人因为业务上的往来,孙靖昌竟然会到陈鲁文这里来坐一坐。

听到陈鲁文的话,他说道:“四大火炉,名不虚传。像陈老板这样惬意的日子,鄙人是十分羡慕啊。”

“知足才能常乐。现在咱们是在南京,是在特务处的眼皮子底下,能够让我们看到明天的太阳就不错了。”陈鲁文眯着眼睛说道。

“还是您的心态平和。”孙靖昌将一颗剥好的瓜子仁扔进嘴里。

“赵一手这个人,你怎么看?”

“我只见过他两次,谈不上有什么看法。但是在特务处本部发展一个眼线,着实不容易。”

“靖昌,你不用恭维我。”

孙靖昌停下手,想了想说:“说心里话,我觉得他干不长。”

陈鲁文拿过他手边的瓜子,边剥边说:“说说。”

“优点肯定有,看上去很老实,做事踏实,人缘也不错,别人一般不会怀疑到他的头上。毛病就一点,心软――这是大忌,心软的人早晚会栽大跟头。”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候心软也是一个特工的保护色。我不觉得这是个要命的问题。”陈鲁文剥瓜子的速度明显比孙靖昌快,“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是:行动组内部已经意识到内鬼的问题了,并且已经在着手调查了,这次的力度不会小,我担心赵一手会顶不住压力。”

孙靖昌马上会意,小声说道:“这样,我来盯着他,一旦发现他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就立即……”

说着他做了一个割喉的手势。

陈鲁文摆摆手:“不用这么急,我的人一直都在盯着赵一手,如果他反水了,我们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孙靖昌眼睛一亮,没想到安插在特务处内部的眼线不止一个。

顿了顿,陈鲁文接着道:“最好不要把赵一手卷进去,他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你也看到了,他的作用还是挺大的,就拿这次来说,如果不是他及时传出消息,咱们的信鸽根本不知道往哪里飞。”

“到时候,上海那边的老板若是真的怪罪下来,对你我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

孙靖昌的眉头紧锁,他知道陈鲁文不是在危言耸听。

上海老板的影响力,他们这些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再清楚不过。

他心中一紧,不由得追问道:“那赵一手这次到底立了什么功?”

陈鲁文瞥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神秘:“他保护了一个大人物。”

“大人物?”孙靖昌的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不甘,“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人物,能让赵一手得到如此赏识?”

陈鲁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个大人物,身份极为特殊,跟老板有着莫大的关联。赵一手能够在他遭遇危险时及时出手,也算是他的造化。”

孙靖昌听后默然无语,他知道在这个圈子里,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

但心中的好奇却如野草般疯长,那个神秘的大人物究竟是谁?

为何会让赵一手这样的角色都因此飞黄腾达?

陈鲁文的好奇心丝毫不亚于孙靖昌,但他一直将这种心思藏在心里,从来不表现出来。

“陈老板,既然如此,这个赵一手是无论如何要留下来的。这次的内部调查是由他们的组长张鑫华发起的,此人来到南京之后,接连破获了我方几个情报小组,威胁很大,为什么不借着这次机会,把他干掉。如果可以的话,让您的另一位内线配合提供他的行踪即可,剩下的可以交给我来办。”

陈鲁文摇摇头说:“不能把我的人卷进去,那会让他留下更多的把柄。你要知道,张鑫华只是特务处里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在他身后,还有更多的能人。这次听说从临城就来了个年轻人呢。”

“单靠我们外围的人,制造一个完全不留痕迹的意外,需要特别好的机会。”孙靖昌有些为难地说道,他显然并未在意陈鲁文后半句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鲁文递给陈彬一把剥好的瓜子。

从方如今那里回来之后,张鑫华火急火燎的心,反倒是冷静了下来。

“任何事情最终都会水落石出,但也许不是今天。”

到组里了解了一下内调的事情,得知部分行动队员中午出门了,立即让人把他们都叫回来,第一时间配合调查。

想起这件事需要跟赵伯钧汇报一下,打听之后才知道赵伯钧并不在办公室,而是去了一处安全屋。

考虑到内调的事情非同小可,张鑫华决定去安全屋汇报,下午早去早回。

哪知道,还没有开出去多久,张鑫华的车在繁忙的街道上突然熄火,司机急忙下车检查,却一时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辆车,就这样静静地停在路中央,像是一头沉重的巨兽,突然间失去了前行的力量。

张鑫华扫视了一眼周围环境,不远处,一个灯箱上写着“修车”两个字。

这个年代,汽车到底还是奢侈品,南京的修车铺子虽然不多,但在这特务处本部附近,因为机关单位云集,修车铺子也相对集中,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他抬步向那间修车铺子走去,铺面简陋,但里面还算是干净,只是免不了有一股油污与金属混合的特有气息,这是属于修车铺的独特味道。

张鑫华掏出几枚硬币递给一个伙计,说要打电话。

那伙计满手油污,示意硬币放在电话旁即可。

张鑫华拨通了组里的电话,简单地说明了情况,请求派一辆车来接他。

挂断电话后,他转身看到了修车铺的老板,决定在这里修车,毕竟效率要比总务科那边快的多,也不怕被人坑,因为有赵一手在。

老板是个中年男人,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手艺人的精明与干练。

老板问明来意之后,麻利地安排人去给张鑫华修车,两人闲聊起来。

“先生,您的车可是有些年头了。”

“是啊,三天两头的出毛病,动不动就把人扔在路上,心烦的很。”

张鑫华说的是实情,新成立的行动组虽然办了几件案子,但跟那些老资格的组长比起来,腰杆子还是不够硬气,经费和装备上自然也差点事儿。

“车子放在我这里,您就放心,保准给您修好。”

张鑫华等得百无聊赖,便跟老板谈论着车子的各种问题,从机械故障到油价涨跌。

不多时,一个穿得十分正式的年轻男子也进了铺子,说他的车也坏了。

老板说人手不够,让他稍等,那年轻男子听了只好微微点头,寻了个竹椅坐了下来,拎着一个拆下的档把儿端详起来。

这名年轻男子正是孙靖昌。

“如果是一场意外呢?”,和陈鲁文说的这句话在他的脑子里来回翻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