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夏家村是夏峰的老家,他的爷爷奶奶和大伯现在还住在那儿。
夏父那一代人,兄弟四个。大伯叫夏保家,夏父叫夏卫国,三叔是夏兴邦,四叔是夏立业。
夏老爷子虽然没读过书,但很有见识,专门请了个先生给儿子们取名字。
夏峰刚走到村口,就被三个民兵拦住了。
“站住!干什么的?”
夏峰认出了带头的年轻人,连忙喊道:“大江哥,是我啊!”
夏江一听,拍了拍夏峰的肩膀,高兴地说:“小峰!哈哈,真是你啊!你小子怎么跑回来了?好家伙,都这么多年没见了,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夏江是夏峰大伯夏保家的大儿子,今年 28 岁,在夏峰这一辈里是老大。夏峰和这位大堂哥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夏江 18 岁就出去当兵,一走就是好些年,一直没回过家。
夏江转头对身后的两个青年说道:“钢子、铁子,把枪收起来,小心走火伤到你们小峰叔。”
“小峰叔。” 二人连忙向夏峰问好。
夏江给夏峰介绍道:“这是夏金钢和夏金铁,都是咱二堂哥夏石家的孩子。”
夏江口中的这位二堂哥,并非夏峰爷爷这一脉的,而是夏峰爷爷的二哥那一支的二孙子。
夏峰对这位同宗的二堂哥有印象,他们一家人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
想当年在夏家村,数他们家最无畏,敢跟小鬼子、白狗子拼个你死我活。
那时,夏峰的二爷爷带着一帮叔伯参加了游击队,只可惜二爷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壮烈牺牲了。
夏峰赶忙拿出大前门香烟,给大堂哥和两个侄子一人点上一根。虽说这两个大侄子看着比他还显小,但农村的孩子,大多都会抽烟。
在地里劳作时,要是不抽根烟,那些蚊子虫子能把人折腾得够呛,而且老一辈人常说抽烟还能防蛇。
夏家村总共有四十多户人家,大概三百来口人,全都是同一个宗族的夏家人。
夏峰的爷爷今年 73 岁,在他那辈兄弟中排行老八,是年纪最小的。
老爷子当年也是个厉害角色,参加过游击队,在十里八村,大家都尊敬地喊他一声夏八爷。
和老爷子同辈的兄弟,没一个比他长寿的。这么一来,如今整个夏家村,老爷子虽说不是年龄最大的,可辈分绝对是最高的。
夏峰记得,老爷子有好几个侄子都快 80 岁了。尤其是老爷子的大侄子,一直念叨着要给八叔养老送终,结果等了这么多年,还是没熬得过老爷子,三年前,带着遗憾离世了,享年 84 岁。
夏峰还记得,大堂伯去世的时候,老爷子悲痛万分,大哭着:“大侄子啊,八叔小时候你还帮着洗过尿布呢,你咋就这么走了啊!老天爷真是没长眼,让你这么早就走了!”
当时在旁边守灵的一群小辈,听到老爷子这话,差点被口水呛到。直到现在,夏峰都还琢磨不透,老爷子用 “英年早逝” 这个词,到底合不合适。
“小峰,走,咱回家。” 夏江接过夏峰的背包,背在自己身上。然后转头对夏金钢和夏金铁说:“钢子、铁子,你们先在这儿守着,我一会儿就过来。”
“放心吧,大江叔,您赶紧带小峰叔回去吧。” 夏金钢应道。
夏峰刚走到老宅门口,就大声喊起来:“爷…… 爷,我奶呢?”
“嘿,你个小兔崽子!” 夏八爷精神矍铄地从屋里走出来,说道:“跟你爹一个德行,他回来就先找妈,你……”
话还没说完,动作麻利的夏奶奶就从屋里出来了,伸手一把捏住了老爷子的耳朵,说道:“老东西,你刚骂我大孙子啥呢?你这没脑子的,一句话把全家都骂进去了!”
夏江在一旁偷偷乐。心里想着,这可真是,骂亲兄弟容易不小心说错话,亲孙子更是骂不得啊。
夏老爷子晃了晃脑袋,挣脱开老太太的手,说道:“什么大孙子,小峰是五孙子,我就不能再有别的孙子啦?”
夏老爷子对第三代孙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连名字都早早取好了。“江山海川,峰宙洪荒,忠孝礼仪,文武双全”。按照老爷子的想法,夏家的孙子就得能文能武,在各个行业都能闯出一番天地。
所以老爷子取的这些名字各式各样,夏峰他们几个兄弟一直怀疑,老爷子可能是看戏的时候,把戏文里的词记下来,回来给孙子当名字用了。
可老爷子没想到,他有四个儿子,到夏峰这儿就没孙子了,反而多了四个孙女。不过夏老爷子也很疼爱孙女,只要是夏家的孩子,他都喜欢。只是老爷子那些宏大的想法算是落了空。
老大、老二是没指望了,老三也 40 岁了。唯一能让老爷子还抱有一点希望的,就只有夏峰的四叔夏立业了。
结果四叔也不给力,连着生了两个女儿,直接把老爷子最后的希望给浇灭了。
不过这可把老太太高兴坏了,四个乖巧可爱的大孙女,老太太越看越欢喜。老太太小时候念过私塾,直接就给四个孙女取好了名字。夏雪、夏淼、夏欣、夏悦。
没等老爷子把他那些什么珍啊、凤啊、玉啊、美啊之类的名字说出口,老太太取的名字就全票通过了,大家都觉得这些名字才适合女孩,还一致认为,老太太就是比老爷子有文化,早知道孙子们的名字也该让老太太取。
“大孙子,你今天咋有空回家啦?快进屋,奶奶给你包饺子。” 夏奶奶满脸笑意地拉着夏峰就往院子里走,怎么看自己的孙子都看不够。
夏峰心里寻思着,也就今年还能吃上饺子了,往后三年,估计能吃上窝窝头就算日子过得不错了。
夏老爷子没好气地说:“这老太太,别人都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心头宝,怎么到你这儿就反了呢?”
夏奶奶头也不回地说:“在我这儿就是大儿子、大孙子是心头宝。我大儿子有本事又孝顺,能把这个家撑起来。我大孙子更孝顺,从小就知道哄奶奶开心。哪像那四个臭小子,好几年都不回来,也不跟家里说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