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96章 张懋的智慧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第96章 张懋的智慧

作者:大唐彦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2:21:08 来源:小说旗

昌平侯张府。

本来昌平侯张懋是不怎么重视几个小家伙绘画的,毕竟只是闲情逸致培养爱好的业余小道,在这个以科举治国为主的朝代,凡和儒家学问不沾边的东西,都被称为杂道。

况且女子不如男,张柠是他孙女,自然不如孙子张仑那般重视。

起初几名国公和驸马都尉借着大批学子入京,联合起来给自家小孙女聘请名师大儒指点,只是为了提高自家孙女的绘画水平,找一名好老师。并没有其他目的。

这倒不是很重要的事。

但现在不同,张懋觉得这次绘画比拼不但要办,还要大办,尤其朱秀荣也会参与进来,他更加重视。

此时的张懋因为朱厚炜的事,已经被降爵,五军都督府的官位也被贬,和皇家的关系逐渐不牢固起来。

他这种没有实权的权贵,全靠祖宗恩荫才能舒服的活到现在,后代子嗣也没有什么有本事的厉害人物,和皇家的关系纽带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本。

如何才能和皇家多走动,就是张懋当下要考虑的重中之重,这次恰好是和皇家走动的机会,只有频繁出现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多露脸,才能维持亲近的关系。

现在能依靠的,就是自家子嗣后代和皇室子嗣之间的交流,以此为纽带,才能频繁出现在皇帝眼皮底下。

张懋今日一早就吩咐家眷,凡沈周、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吴宽等人一旦入京,要第一时间接待他们,并且张懋将在京的别苑赏梅园给空了出来,专门为了接待这些绘画大家。

“柠儿呀,要好好画,最好能将太康公主给比下去。”

张懋找到正在亭阁绘画的张柠,语重心长的开口说道。

张柠有些不解的问道:“爷爷,为什么啊?不是说不分高低好坏的吗?”

张懋微笑道:“你胜了,爷爷才能推荐你进宫陪着太康公主一同绘画呀,你能激励她,爷爷才有推荐你入宫的理由。”

“还有,太子怎么样哇?”

张柠更加不解,提到朱厚照便道:“不咋样,就他最是不靠谱,天天想办法欺负周平他们。”

张懋:“……”

“这你就不懂了,这说明太子智慧高,智慧低了还欺负不了人家呢。”

爷爷你这是什么意思?这里也没外人,何必这么夸奖朱厚照。

张懋讪讪一笑,道:“好啦好啦,没什么。”

“对了,蔚王也要送画过来吗?”

张柠点头:“嗯。”

张懋道:“那就稳妥了,就算你无法陪太康公主左右,陪蔚王学画也绰绰有余嘛。”

“能进宫就行。”

“可惜了,你们年纪都还小。”

张懋微微叹口气,要都成年了那该多好,太子看不上我家孙女,蔚王也未必看不上呀!

临湖亭内,十岁的张柠沐浴在阳光下,继续临湖而画,格外认真。

……

临近年关,在入京的官道上,一批批学子儒生结伴而行,各轿子马匹多不胜数。

明年开春就要开启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距离京师较远的举人们通常都会提前入京安心温习功课,少一个年关陪家人过节无足轻重,一切都以科考大业为主。

在入直隶的官道上,两名老者结伴而行,当三顶轿子路过两名老者后,轿内年轻人立刻下轿,激动的问道:“可是石田先生?匏庵先生?”

唐寅和文徵明、祝枝山仨人都是为了今年科考提前入京,实在没想到在直隶官道上居然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沈周和吴宽。

唐寅激动万分。

沈周年近八十,若非老母去年仙逝三年,即便张懋相邀也不会来京。

他微微颔首,唐寅急忙自报家门:“南直苏州吴县人唐寅见过石田先生,匏庵先生!”

文徵明跟随唐寅身后,激动的道:“老师,你入京了?”

文徵明也是直隶长洲人,绘画是跟着吴宽学的,吴宽因弘治八年父亲去世丁忧,今年才被召回京师。

祝枝山和徐祯卿紧跟着过来给两位绘画大家见礼。

沈周微笑道:“唐寅,字伯虎,老夫听过,后起之秀,我南直的希望呀!”

吴宽微笑道:“石田先生可别忘了我这名学生,徵明的才学也可圈可点,今科必中!”

“不聊科考,不聊科考,免得给孩子们添几分压力。”沈周捋须,“廷勉邀老夫入京,要让老夫培养培养他们几家的孩子,瞧一瞧这些孩子的画功。”

“老夫半截身子入土,若能培养几名后生孩子,倒也不枉这副老躯。”

“又加原博要入京出仕,便和他一同携手来京了。”

吴宽笑着道:“英国公……哦,昌平侯张廷勉让老夫入京第一时间便去他府上下榻,恐也是为了此事。”

沈周调侃:“这个大老粗,对后代的培养还是尽心尽力的嘛,看来他的子孙后代天赋倒是不错?”

吴宽道:“他那点心思谁还不知,这就是为了让沈老过来做他孙女老师的……还不止他一人,新宁伯谭佑、驸马都尉王冕等人都在虎视眈眈。”

“伯虎啊,你们几个恐也要被拉过去指点他们的孙子孙女了。”

“不过这于你们来说却是一件好事,难得的机会,迟早要入朝为仕的,多接触点人脉,总归对未来有益处。”

明朝的这些举人,一旦出名,好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在考中进士之前就要培养人脉,以后为官才能在明朝官场吃的开。

有一名前辈老师指点,可比无头苍蝇要重要的多,南京刑部郎中李志就是最好的例子。

凭着数十年努力好不容易考中科举,兢兢业业一路从南直调到天子脚下出任刑部郎中,可官场上毕竟没有多少人脉,最后被下放都不知原因。

有人脉和无人脉在明朝官场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处境!

唐寅几名年轻的举子对此显得很是严肃认真,毕竟要指点公侯家的子嗣,自然还是要拿出十二分力的!

“老师,学生斗胆敢问,该怎么评判呀?”唐寅有些无措的询问。

沈周捋须笑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们还没为官呢,身上的浩然正气可不能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