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 第178章 弘治皇帝的调整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第178章 弘治皇帝的调整

作者:大唐彦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2:21:08 来源:小说旗

奉天殿的朝会结束,百官退却,弘治皇帝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内阁六部,大部分部院级别的高官都在反对他,虽然他提拔上来一群人以此和内阁六部对抗,但现在朝廷的办公效率已经开始低下,国家运转陷入停滞。

若是长此下去,大明的稳定性势必会遭到动摇。

弘治皇帝疲惫的揉了揉额头,但现在既然斗争已经开始,他也没有任何后路可言。

只是现在他不得不想着最坏的打算。

离开奉天殿后,弘治皇帝便直奔乾清宫。

“去将大明的吏部的官吏考核册子拿给朕。”

一旦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朝廷的治国班子势必会要调整,其他无足轻重的官吏他可以随意任命,但这些人良莠不齐,大部分都是没有实际治国能力之辈,不能调整到重要岗位上。

他现在得对内阁六部的班子进行预备调整,需要选一批有能力的官吏候选,做好最坏的打算。

先是吏部尚书屠滽,作为反对弘治皇帝的一员,又加上前段时间外察的争论,屠滽在官场的地位已经不稳,调整屠滽不会引起太大的骚动。

兵部尚书马文升虽持观望态度,但此前马文升对王越的敌意早就让弘治皇帝不满,一旦吏部尚书屠滽退下去,可调整马文升去吏部任职。

兵部尚书则可由户部左侍郎刘大夏接任,刘大夏此前履历中就在兵部任职过职方司主事和郎中,掌兵部事再合适不过。

礼部尚书倪岳已经下台,徐琼可接替礼部尚书,左侍郎可调整傅瀚递进,但礼部还少一名右侍郎。

至于其他三部,暂时不需要动,目前只需再调整一人进礼部即可。

弘治皇帝快速翻阅着吏部的名册,最终他看中了两人,第一是东宫左春坊杨廷和。

杨廷和在此前伴太子和蔚王出宫,已表明了他的忠正之心,但问题是杨廷和太年轻了,陡然调到礼部恐怕会承担很多压力,况且现在朱厚照还需要杨廷和去执教。

这是弘治皇帝给朱厚照选定的内阁班子成员,还需要给杨廷和时间去成长。

最终弘治皇帝将目光聚焦到了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焦芳。

焦芳这个人嫉恶如仇,他若入礼部,势必会遭到很多人反对,这正是弘治皇帝想要的结果,他需要平衡各衙之间的关系,不能让这群人关系太好,升焦芳入礼部,正好可以利用焦芳平衡其他官僚。

除此外,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也需要调整,但怎么调整还需要好好思索。不过很快一封兵部的奏疏引起了弘治皇帝的注意。

这一日,弘治皇帝都在乾清宫安静的思索着朝廷重要权力机构的领导班子调整事宜。

……

八月份的第二场朝会将会在中秋前一天举办,距离中秋还有半个月时间,时间还很多。

在今日朝会结束后,内阁内众人齐聚,只是此时却已经少了礼部尚书倪岳,不免让气氛变得有些沉默。

李东阳打破了这份沉寂,沉声开口道:“诸位,皇上已然铁了心要封蔚王就藩于昌平,吾等若在争执下去,恐会伤害根本。”

“不如……就此作罢。”

刘健惊愕的看了一眼李东阳,开口道:“吾等身为人臣,自当替皇上替朝廷防微杜渐,吾等责无旁贷。”

“现在蔚王年纪尚幼,兴许还看不出危害,可未来呢?”

“蔚王越是优秀,越有可能生出异心,此事吾等不能不防,也不能给蔚王任何希望存在!”

“如若不然,将来必会酿成惨祸。”

次辅谢迁也道:“宾之若怕丢失官位,大可现在退去。”

李东阳叹口气,淡淡的道:“老夫不是这个意思。”

刘健压了压手,作为两朝元老,他有责任给大明留下一名能力出众的人执掌内阁。

这场斗争最终会怎么收场,没有人会知道。

“宾之,你勿要在参与此事。”

李东阳忙不迭道:“阁老,我不惧。”

刘健摇摇头:“我知晓宾之,但内阁需要留下火种,若是吾等出事,宾之还需费心掌控大明朝这条巨船!”

李东阳惊愕的道:“阁老,您这是什么意思?”

刘健道:“为防万一!”

“好了,听老夫的,此事你勿要在参与其中。近日内阁诸事皆由你处理。”

李东阳沉默了许久,才毅然决然的道:“好!”

选择并肩战斗,或许下场会很惨烈,但选择退缩,将来将会面对更多舆论压力,李东阳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他选择的这条路,比刘健等人还要危险!

但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他宁愿被千夫所指!

就在众人还在商议之时,一封圣旨悄然抵达内阁。

为首的太监进入内阁后,找到洪钟,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钟接旨!”

洪钟微微一愣,恭敬的躬身行礼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潮河川离京师二百里,居两山间,广百余丈,水涨成巨浸,水退则坦然平陆,敌人长驱直入……今令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钟缮边潮河川,以抵敌寇入侵,即刻启程,不宜耽搁……”

当听完奏疏后,洪钟紧咬着牙关,还是在刘健提醒下,洪钟才不得已接了圣旨。

“阁老!”

洪钟大声道:“皇上故意借故调我离开中枢,就是为了避免……”

刘健沉声道:“宣之不可妄言皇上!潮河川工事是兵部那边一直在上书内阁,此事老夫知晓。”

“那边确实需要一名德高望重能力出众者营缮,皇上给你这封调令是看中你的能力,好好去将潮河川修边,以免敌虏入侵。”

虽然刘健知道,这个节骨眼弘治皇帝忽然发这么一封调令,实际就是要在内部分化他们,但皇帝所言皆都有理有据,他们找不到任何借口拒绝弘治皇帝的圣旨。

若他洪钟真抗旨不去,不用皇帝处理他,都察院其他御史就能弹劾他的罪责,那时候以忤逆圣旨罪下到洪钟头上,后果不堪设想。

洪钟重重叹口气,道:“下官知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