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15章 新四军点编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第15章 新四军点编

作者:溪湖山村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5:20:09 来源:小说旗

李振华回到驻地,刚吃完中饭。有团部命令传来:明天早上5:00校场集合、抽调连排基层军官到二支队驻地琶村协助整编。

早上5:00校场集合时,操场一角已集中了48名连排基层军官,基本上一二团每个连每个排都抽调了连长或副连长、排长或副排长。由熊刚副团长带队前往琶村。琶村这边对接的是二支队副支队长粟 裕。

众人就来到校场,二支队四团、五团已在校场集合待命。按照番号一个排一个排出列,一支队每个人都分配了协助任务。二支队开始5000米早操了,为活跃气氛渐渐的操场上响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由开始小到慢慢声调一致。

跑操完后,一支队和二支队军官在操场上相互交流经验。李振华看到了粟 裕。

将军那是后世李振华心目中的军中偶像。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讨论的重要平台。而李振华也时常活跃于各大军事论坛和社交群组之中,与众多军迷朋友们展开热烈的辩论。其中一个经久不衰、备受关注的话题便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谁打仗更厉害一些。这一争论每每引发激烈的观点交锋,各方都能摆出一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心中的战神。李振华可没少为自己心中的战神慷慨激昂。

大家谈到训练大纲,谈到三三制。李振华编了一个三三制连排进攻队型设计的初衷,其实他就是想让后世已成熟的这一战术提前应用到抗日战争中。

李振华用一节树枝在地上边画边说:我村里有个和日本鬼真刀真枪干过的同乡,他告诉我日军火力很猛,炮又多,枪法又准。冲锋的时候**死伤惨重,后来参军了,我就一直在琢磨。与日军作战肯定要分散队形,分散了队形,彼此又不好呼应。因此我想把一个班分成了三个一组,三个组又分成一队,呈三角形排列,班长居中指挥,每个组一个主攻手,一个掩护,一个支援,三个组同样这样分配任务,每人相隔5一10米,每组25米一40米,每队相隔50米一70米,这样不会阻挡射界,相互又可支援。加上匍匐前进等战术动作,遇到重火力或炮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进可攻,退可守。我就是这样想的,至于再多我就没想到什么了。这个队形还要在实战中进一步完善。";

李振华有点紧张,在将军面前讲战术,这也和关公面前耍大刀没啥两样,心里压力挺大的!李振华又在地上演示了队型的转换,进攻与撤退队型的变化。

二支队的同志表示昨天训练大纲他们看了,今天再听了李振华的图解,觉得这一战术很有可行性。配合手势式、哨声联络,应该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新四军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这种火力比较弱小的情况下作战,这种战术能有效避免大的伤亡。新兵上战场伤亡率低了,几次战场下来,就成老兵。老兵多了,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而然就高了。

李振华道:";今后上了战场,使用这一战术时大家都要留心总结,将来一起讨论使这种战法趋于完善,形成文件,才能三三制连排进攻战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训练工作非常顺利,二支队战士们感觉到一支的训练方式更正规,虚心的从一支队战友们身上吸取训练经验。

点检前五天,李振华他们回到驻地,杨团长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李振华又去军工处找熊大正,军工处的人明显增多了,李振华估计是天津出发的人到了,找到熊大正,一问果然如此。熊大正看上去人也轻松了很多。

李振华问:你们炸药试的怎么样?

熊大正说:差不多了,炸药有两种,一种黑火药,威力较小。一种用化肥做的,属于烈性炸药,化肥存储了80吨,还要想办法采购,越多越好,我已经向上面汇报了,火柴头配方也搞好,烟厂的设备也已经采购好了。在上海,二手设备。正在想办法运往泾县,现在地方党委在收集烟叶,肥皂的配方也搞定了。等到了云岭,烟厂、火柴厂、肥皂厂、炸药厂就可以开工了。

李振华道:我设想了一种武器,现在有火药了,把火药捆成炸药包,用汽油桶做抛射工具,底下放上火药然后再放一个木板,利用底下火药的能量把炸药包投射出去。射程能达50米以上就行了,我们军队没有炮,只能用土办法来搞。李振华画了一个简图给熊大正。

熊大正看了看,觉的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们来做下实验,这相当于一个二脚踢。

李振华道:“还有迫击炮,原因比较简单,我们也要想办法搞。”

";你小子就是操心的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支队领导。";熊大正揶揄道。

新四军各部点编从4月20日早上开始,独立团首先集合接受点验。

一支队独立团首先从点编台通过,独立团以营为单位组成了三个方队。杨文翰走在最前面,各营主官在各自营的最前面,三个营齐步走,节奏一致,齐头并进。刚走近点编台时,杨团长下达“向右看”的口令,自己敬礼转向右。后面的三个营齐步转正步,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用力向前压下出,变成挺枪前刺的姿态。整齐的三声咔咔咔之后,上千人的步兵方阵端着雪亮的刺刀齐头并进、一往无前、杀气腾腾。为了实现这一幕,杨文翰不仅借了 一、二团的长枪,一、二团的刺刀也被杨团长借光了。

点编台上的顾墨三很是吃惊。都以为新四军刚从山沟里出来,是一群残兵败将。但看到独立团一往无前的气势,还有顶在前面士兵后背的刺刀发出的冷光,士兵眼中的杀气。令顾祝同倒吸一口凉气,这就是强军该有的样子,顾墨三立刻举手还礼。

后面走过的第一团,虽然没有劈枪的动作,但从齐步走转正步,走过点编台时,气势也不可小视。

再后面第二团人员也是齐装满员。军工处的人也参加了阅兵、点编。

一支队兵强马壮,人数4000多,是三个支队中人数最多的。

后面第二支队、第三支队依次走过点阅台,经过这段时间的整训,人员精神面貌也发生大的变化,人数虽少但眼中的气势不减。二支队点编1800人,三支队2100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