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80章 黄崖洞兵工厂(一)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第80章 黄崖洞兵工厂(一)

作者:溪湖山村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5:20:09 来源:小说旗

两人都很谈得来,他们从三三制谈到部队建设、从军工谈到武器发展、从平型关大捷、鲁南大捷谈到战略战术、从日军战术特点谈到各**队优劣,从抗战三个阶段谈到世界格局。李振华作为后来者,有上帝般的视角,又经过这两年来实战检验,见识也颇为不凡。两人交谈都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李振华前往黄崖洞兵工厂。当日傍晚就抵达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位于长治市黎城县城北45公里黄崖洞镇下赤裕村西北的深山之中,因为这里悬崖陡壁都是黄色,东面崖壁的半空有一个天然石洞,因而得名。黄崖洞包括翁圪廊、黑虎口、水窑山、桃花寨等地。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将这里的岩石组成的山体切割成一道道峡谷,连绵数十公里,而黄崖洞便是位于一座最为险峻的山峰黄崖峰之内。

黄崖洞正面一条直道叫做翁讫廊,军事上称为南口,直道尽头就是一面20多米高的断崖,一帘瀑布飞流而下,形成一处名为“无底翁”的深潭,东边的潭壁上有一条120多级的石阶道,这是唯一一条可以从谷底登上黄崖洞的道路。

石阶利用吊桥划分为上下两段路,一旦取下联通的吊桥,那么就是一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

而除却翁讫廊之外就只剩下四条由当地人上山砍柴采药形成的小路。

两条“之”字形的盘山小道,一条通往翁讫廊东北面的桃花寨,一条从南口南面翻过山口到达。

两条路路面遍布只有核桃大小的石子,稍不留神就会踩石滑落,所以人们上山全都以攀爬为主,嘴巴几乎都要贴着山坡,所以又被叫做“亲嘴坡”。

至于剩下的另外两条路,一条正北面通向宽章山,道路极为狭小,有着“宽不盈尺,陡不可攀”的形容。

最后一条路从山下的左会村爬过2000多米高的左会山,从山口越过进入黄崖洞后沟,但是因为此地山高沟深坡陡的地势,被当地人叫做“布袋谷”,是一条极适合打埋伏战的地形。

正是因为黄崖洞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是一处易守易藏却难以进攻的地方,所以八路军特意把兵工厂设在此处。

此时兵工厂已由开始仅有20多部机器,工厂生产武器弹药也不少。兵工厂防卫工事已见雏形。

李振华一行人进入兵工厂范围后,安顿了下来,技术人员在紧锣密鼓的着手准备。李振华参观了子弹厂、火药厂、手榴弹厂、地雷厂,步枪厂。李振华碰见好多个从皖南兵工厂支援过来的技术人员。他又参观了兵工厂的防御工事,总部给了李振华最高授权,李振华又认识了刘鹏(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长)程明垒(一所所长)和陈自坚(一所总工程师)欧致富(八路军直属特务团团长)。

李振华黄崖洞地区转了两天,他对黄崖洞兵工厂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他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他知道这附近有丰富的煤、石灰石、石膏、铁矿、铜矿等资源,李振华准备另外畴建一个水泥厂、小高炉炼钢厂、炼铜厂以及炮弹厂。技术人员是现成的,此次带来的技术人员都是多面手。另外现有兵工厂,李振华准备改进一下生产工艺,实现流水线操作,编写各岗位操作规程,尽量贴近现代化管理模式。总部已经授权他对黄崖洞兵各工厂进行整改。

李振华静下心来,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梳理一下兵工厂生产工艺及流程,书写各节点操作作业指导书。完成这项工作后,李振华召集刘鹏、程明熊、陈志坚及各兵工厂技术人员座谈,综合各方的意见,重新进一步完善了工艺制度。要求各兵工厂开始执行。兵工厂虽然有些不理解,但军人的纪律性保证了制度的执行。在磕磕碰碰中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磨合,流水线的好处就开始展现了出来。再过了一个星期大家惊讶的发现各军品的产量有了20%一30%的提升,特别是子弹生产线,由于流水线作业及自制工装的使用,产量提升了50%,而且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黄崖洞各领导及技术、操作工人彻底服气了,就更有心力执行制度,李振华顺势提出精益管理,同时鼓励军工人员提出改进意见,持续改善,李振华到达黄崖洞一个月,兵工厂有了明显的进步,各物料摆放整齐,人员操作顺畅,各工序一目了然,产量也有了提升。

与此同时炼钢小高炉、水泥窑的建设也没有落下,正在烘烤窑炉,生产无缝钢管的工装也准备完成,火箭筒、火箭炮生产车间也搭建完成,李振华组织了新员工产前培训。李振华又改造山涧溪流,在溪流旁建设了成排水碓、磨房、水力煅锤,利用水流动力对原材料粉碎、碾磨,对钢铁锻打,大量节约了人力。并在溪流中养鸭、养鹅、养鱼。林间还养起了鸡和兔子。

李振华到来的第二个月,水泥厂、炼钢炉、炼铜厂正式投入了生产,无缝钢管的生产也开始了,火箭炮、火箭筒生产也建设完成。

过了一段时间,黄崖洞兵工厂已经大变样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从工厂生产出来,还有不少火箭炮摆在临时搭建的遮雨棚中,装着火箭筒的木箱也不少。子弹、炮弹、八一式步枪成箱成箱的码在黄崖洞内,现在制约兵工厂生产的就是原材料的供应了。李振华发电报给八路军总部,火箭筒、火箭炮已可装备部队。新式武器的使用培训也提上了日程,呆在八路军总部的警卫连也派了出去,开始对八路军各部进行火箭炮、火箭筒的使用培训。

一段时间后,大行山周边日军就感受到了来自八路军的压力,以前认为坚固的炮楼、地堡被八路军轻而易举的攻占,日军明显感觉到了八路军火力的加强,但凡听到坚锐呼啸声的据点,无一例外的会被攻破。日军一时搞不清楚八路军从哪得到了重炮。

黄崖洞周边防卫,有了水泥,钢铁的加持,有了火箭炮、火箭筒的加持,黄崖洞的防卫力量成倍提升,防卫圈往外拓展了一层,许多工事建成了永备工事,总部又调来了部分部队负责外围防御。

同时总部又调集人力,加大铜、铁矿,石灰石矿的开采,加大硝石、木炭、硫磺的收集、熬制,三酸二碱的制作也进入正规化,工业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