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79章 前往总部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第79章 前往总部

作者:溪湖山村闲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5:20:09 来源:小说旗

杨文翰、李振华到蒙山司令部去见了首长。首长肯定他们在湖西肃反中的作为,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仍坚持取得了总部、华中局的支持后,才采取行动。

湖西事件就这样彻底成为了过去,人要向前看,还有很多的事情等待他们去处理。

交谈中,首长又问起李振华上次去苏北怎么会想到修扞海堤。李振华把同老船工交谈,以及与熊大正交谈的事来做借口。首长也只能感叹这小子的想法天马行空,真是一员福将。当初黄 克诚强行撤离沿海民众,可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好在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杨文翰、李振华详细汇报陆房突围以及各根据地之行的情况,还讲到了军工部的突破。

首长告诉杨文翰、李振华,中央也想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建立火箭炮、火箭筒厂,要李振华这段时间要挑选一批人才出来,准备去前往太行山。另外共产国际也在打听这两种武器。

李振华感到比较意外,共产国际是从那里得知这两种武器的。

首长在根据地待了10天,在10天里山东军区黎玉、杨文翰等向他详细汇报了山东军区根据地的发展的成就,地方党委的建设。首长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工业、农业全方位的了解了山东根据地。了解到的越多,他就越意识到提前大规模进入山东的重要性,由于提前进入并提前发展起来,国府成立的苏鲁战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山东军区的挤压,但国府却无可奈何。沂蒙军区现在已可全面压制苏鲁战区,反而是苏鲁战区无论从粮饷、民众动员上都需要仰仗新四军。这在皖南是不可想象的。他又去了周边的乡村走访,又去参观工矿企业,检查了部队的训练及后勤保障情况。

李振华则一头扎进了军工部,他一面和熊大正商量抽调的人员,一面与熊大正一起探讨火箭发射车。熊大正还觉得奇怪,本来中国的汽车就少,李振华告诉他这是为共产国际准备的。

首长临行之前,把大家召集到司令部。表扬了沂蒙军区,肯定了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称沂蒙根据地、苏北根据地的发展速度出乎他的预料,对于李振华,肯定了他在沂蒙军区发展中的作用。

李振华道:老首长,您可不要这样夸我,我怕我自己要飞上天了,我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实施完成的还是同志们的功劳。

首长满意的点点头,告诉了大家,处理完山东的事情后,我准备先去江北指挥部,估计要待挺长一段时间,皖东根据地东接苏北、苏中根据地,北接淮北根据地与山东军区相联,西接无为根椐地与皖南、鄂豫皖相联,位置非常关键。前期从江北指挥部调出不少老部队及干部,他要去看看才放心,同时力争把皖东打造成一个枢纽,通过这个枢纽使各根据地新四军整合成一盘棋,真正的联动起来。

沂蒙军区很赞同这种想法,现阶段皖东力量得到加强的确可以整合各根据地连成一片,联动起来。李振华提出我军在现阶段要适当隐藏实力,作战以营连游击为主,攻击目标定为中小据点。相对日军我军实力不足,要尽量避免过早暴露实力,成为日军首要打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避免国府的猜忌。李振华觉得要加强鄂豫皖的力量,要与**部连成一体,那里有大别山、桐柏山做为依托,有一定的纵深,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大家在司令部讨论了很久。第二天首长就启程了。

又过了两天,延安总部来电:沂蒙军区副参谋长李振华护送军工小组一同前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完成后前往廷安总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黎玉、杨文翰对于李振华离开虽然不舍,但总部特意点名要求,两人也只好放行,此次去延安学习的还有山东军区从地方、军队中抽调的二十多名干部也一起随行。

行军路线已经定了下来,先到鲁南穿过津浦铁路过微山湖到达湖西,从湖西到冀南再到晋冀豫,最后进入山西太行山到达八路军总部。随行保卫的是军区警卫连,李振兴、李振中赫然在列。杨文翰下了死命令,警卫连要确保李振华及军工人员、学员的安全。他还特意从军工部调来了5具火箭筒及足够的弹药。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

李振华对于此行没有抵触,他也还想到处多看看,多认识认识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一行人10月23日从蒙山出发,过鲁南,在铁道游出队队的协助下顺利越过津浦铁路,穿过微山湖到达湖西。

2个月后再一次来到湖西,鱼台谷亭镇气氛已完全不同,李振华在这受到根据地的热情接待,不少根据地领导从外地赶来向李振华表示感谢。根据地干部更是拉着李振华不放。李振华盛情难却,在湖西停留了三天。根据地调集了一个营的兵力护送李振华一行进入冀南。

11月中旬,李振华一行到达冀南,正好冀南七大代表们接到命令,要前往延安,途八路军总部。两支队伍合在一处,在部队掩护下,昼宿夜行,披星戴月,于夜半时分在内丘县北、尧山县西横穿平汉路,穿过了这道严密的封锁线,就告别了华北大平原,眼前呈现连绵不断的山地。一行人终于进入太行山。

又经过三天的跋山涉水,于12月中旬到达八路军总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这里一行人分成两部分,冀南七大代表、沂蒙军区抗日学员休息了两天启程去延安,李振华及军工人员留了下来。

李振华见到了参谋长左 权。左权听到李振华的名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兼管着八路军的军工生产,知道李振华可以说是一手领导创建了新四军的军事工业。从延安总部、新四军军部调来的军工人员经常提起李振华。高性能火药、飞雷炮制作方法已经扩散到各个根据地,这其中李振华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次来又是协助八路军制作火箭炮、火箭筒。在这次接见前,左 权亲眼目睹了火箭筒的试射,威力惊人。以左权的眼光,不难看出此种攻坚武器对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的意义。不仅是武器制造方面,左权还知道李振华还编写了新四军步兵操典,连排进攻战术三三制,对军队政治及文化教育有独特的见解,写过《论台儿庄大战后日军进攻方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参与指挥了鲁南大捷、陆房突围等一系列战斗,成建制消灭过日军一个大队。这是一个从战略、战术上都很有一套的军中后起之秀。

李振华对左权也是仰慕已久。左权是抗战中我军牺牲的军阶最高的将领,黄埔军校第一期,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队,八路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被冠以军事家的36位中的一位。左 权是正儿八经的伏龙芝军事院校的毕业生,左 权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另外,1942年左权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被第十八集团军(即第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