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 > 第31章 殿上力争农科举

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 第31章 殿上力争农科举

作者:寒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8:38:09 来源:小说旗

转眼来到第二年的春季。

朝堂之上,

暮春的雨丝斜斜扫过金銮殿的琉璃瓦,

三皇子自私盐案了解以后,也慢慢的对外宣布病情逐步好转,出现了朝堂之上。

此时的他捧着奏章的手指微微发白,他能感受到身后数十道目光犹如钢针。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江南水患频发,皆因地方官吏不晓农桑。”

他的声音在金砖地面上激起回响,他接着说道。

“《礼记》有云:‘唯有懂农桑者,方能为良吏。’儿臣以为当设农科举专考水利田制。”

“荒谬!”

太子萧景泰冷笑一声,出列道:“三弟此言差矣。农事乃贱业,岂能与科举相提并论?此举恐动摇国本,万万不可!”

这时候工部尚书崔琰站了出来,

叩首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自隋唐开科取士,诗文策论乃揽才大道。三殿下是让那些泥腿子踩着《诗经》《楚词》登堂入室吗?”

【叮!宿主获得任务推行全国农业科举!】

“好了,送经验来了,不正在说这个事嘛。”

萧景澜站了出来,作揖说道:“太子殿下,民以食为天。若无农事,何来国本?儿臣以为,农业科举非但不会动摇国本,反而能稳固江山社稷。”

四皇子萧景瑜此时也站了出来,语气温和却暗藏锋芒:“七弟所言虽有理,但农事繁杂,非一朝一夕可成。若贸然推行,恐引起民间动荡。不如先加重农税,以充实国库,再徐徐图之。”

三皇子转向他们,语气中带着些颤抖的说道。

“太子殿下,众大臣可知道,去年黄河决堤淹没了多少良田?”

他的轮椅又向前推了两步。

“三百翰林学士写不出来半卷治水方案,倒是青州岸边的老农献计才保住了徐州大堤。”

“大旱之年,官员不懂灌溉,都在伸手给上面要粮要钱,要不到就对底下百姓施压,敛财,最后才多造成流民暴乱!”

“所以儿臣以为,要想我朝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必须要让百姓吃好,吃好就是我们的官员懂得如何带着百姓去治理好农业,做到各地粮食丰收。”

老皇帝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思索了一会。

这时候还有官员看向站在殿上眯着眼的丞相沈墨,见其并未发表意见。

还有官员刚想上前反对。

老皇帝打断了他们,目光深邃,缓缓道:“此事朕准了,即日起施行农业科举,设立劝农司,由老三与户部尚书谢明远共主其事,至于科举主考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萧景澜,“便交给老七吧!太子,你协理春耕祭祀,务必尽心!”

太子脸色微变,却不敢违抗,只得躬身领命。

四皇子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低头不语。

“有本启奏,无事下朝!”旁边公公喊道。

下完朝会,萧景澜,三皇子和六皇子又在勾栏处相聚。

“这次农科举,不仅有太子和四皇子的反对,其他各大世家反对声音也很大。”说完六皇子往嘴里灌了一口酒。“啊……!”

“农科举的设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科举的垄断。寒门弟子通过农学可以入仕途,对他们无疑是种威胁。”萧景澜轻轻的说道。

其实三皇子跟皇上在朝堂上的建议,是他们之前已经商量确定好的,他的封地只在凉州,这次东海的事情也给他提了醒,如果想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不为饥饿发愁,还是要靠朝廷全国的推广。

四皇子府中,夜色深沉,府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

四皇子萧景瑜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目光阴鸷而深沉。

他的对面,坐着一名身着异域服饰的西戎商人,满脸谄媚,眼中却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西戎商人压低声音:“四殿下,陨铁已按计划运至城外。至于可汗的条件……”

四皇子冷笑:“本皇子要的是西戎草原的边防图,而非你们可汗的空头承诺。”

西戎商人瞳孔微缩,谄媚道:“殿下说笑了,西戎与大乾世代为敌,边防图岂敢……”

“若想让本皇子打开边关粮仓,你最好明白该拿什么交换。”四皇子指尖划过腰间玉佩,“草原的狼最懂等价交换,不是么?”

西戎商人咽了咽口水,从怀中掏出半卷羊皮地图:“这是阴山防线的兵力部署,余下部分……待殿下履约后再奉上。”

四皇子接过地图,目光扫过某处标记,嘴角勾起:“很好。告诉可汗,三日后戍边大营将换防,粮草车会经过白羊谷——若他的骑兵够快,或许能赶上一场盛宴。”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一名侍卫推门而入,低声道:“殿下,府外发现可疑之人,似乎是在监视我们。”

四皇子冷笑一声,“看来,有人已经盯上我们了。无妨,让他们看吧,反正他们也活不了多久了。”

他转头对西戎商人说道:“你先从密道离开,明日按计划行动。”

商人连忙起身,躬身行礼后,匆匆从书房的暗门离开。

四皇子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低声自语:“萧景澜,你以为你能阻止我吗?这大乾的江山,终究是我的。”

漆黑的夜晚,在街角巷尾,一个身影从黑暗中走出,她身穿黑色夜行衣,跟黑夜融为一体。

拉下面罩露出脸庞来,原来是柳如烟。

当晚,她匆匆赶回,神色凝重,将听到的四皇子的密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萧景澜。

“我这四哥,当真是执迷不悟!”萧景澜微微摇头,眼中满是无奈与感慨,轻轻叹了口气。

柳如烟目光坚定,分析道:“知晓他的动静,总好过咱们两眼一抹黑。往后还得继续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萧景澜沉思片刻,语气笃定地说道:“当下农科举刚刚开启,这可是大事,咱们得先集中精力把这政策落实好,待一切步入正轨,再来对付他,我就不信,他还能掀起多大风浪。”

与此同时,北凉公主拓跋玉儿扮作粮商之女,已在京城粮市待了三日。

她一身普通布衣,头戴斗笠,在这嘈杂的粮市里。

粮市中,人来人往,吆喝声不断。

拓跋玉儿注意到,有几家粮商行为古怪。

别家粮商忙着招揽顾客,他们却对前来询问平价粮食的百姓爱答不理。

拓跋玉儿心中生疑,佯装挑选粮食,凑近其中一家摊位。

“老板,你这米怎么卖?”拓跋玉儿问道。

那粮商神色有些慌张,眼神躲闪,敷衍道:“姑娘,我这米可不便宜,你要是买得起再问。”

拓跋玉儿心中冷笑,继续观察。

她发现这些粮商摊位上的粮食看似种类丰富,可仔细一看,平价的糙米、粟米数量极少,反而是价格高昂的精米堆满了摊位。

拓跋玉儿灵机一动,故意大声说道:“我家老爷听闻京城粮价公道,特意让我来多采购些平价粮食回去救济灾民,怎么这几家的粮价如此之高?”

这话一出口,周围百姓纷纷附和。

那粮商脸色微变,连忙说道:“姑娘,这几日粮价波动,过几日说不定就降了。”

拓跋玉儿并未就此罢休,她留意到这些粮商之间偶尔会有眼神交流,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

她佯装离开,躲在一旁暗中观察。

她发现了那些行为异常的粮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辆马车来送货,但马车进入后院后,便再没见人来下粮食,反而马车离开时,看起来更加沉重。

拓跋玉儿猜测,他们很可能是在囤积平价粮食,以此操控粮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