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国大魏王 > 第五百六十一章 父子交谈

战国大魏王 第五百六十一章 父子交谈

作者:一夜星辰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07:51:25 来源:小说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过去的这些日子对于魏罃乃至于整个魏国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顺畅的。

先有伐齐大军连战连捷,引得齐侯、宋公联袂来朝;后有魏、韩孟津之会,韩王韩武选择归附大魏。

几乎是在旬日之间,中原大地已然尽数被划入大魏的版图,原本就逐渐明朗的天下大势更是清晰起来。

此时此刻,天下之间的大部分人都已然看清,魏室会如同数百年前的周室那般,取代腐朽的前朝并成为这个天下新的主宰。

当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的天下士子纷纷前往魏国都城安邑,期待着能够以自己的才学在未来新的王朝之中博取一个位置之时;

身为魏国君主的魏王魏罃却仍旧在瀍水之畔的洛邑王城之内,与自己的太子魏申缓步而行。

“太子,韩国、齐国、宋国三国之事,你如何看?”

眼见着自己的父王停下脚步,耳旁响起这道询问之声,跟随着的太子魏申顿时陷入了思索之中。

“启禀父王,儿臣以为这三国虽然都选择了归附我大魏,但却不妨一分为二。”

“哦。”听到魏申的回答,魏罃脸上却是浮现出了一抹兴趣,“如何一分为二?”

“首先是齐国。”

迎着魏罃那充满询问的眼神,魏申脸上的神情越发肃然。

“若论我大魏对这三国的掌控,韩国、宋国远远无法与齐国相比。”

“济水之战、青石关之战、昌国之战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攻城战中,齐军主力已然被我大魏武卒完全击败。”

“如今我大魏仍有十数万精锐驻扎在齐地,若是父王一声令下,齐国立时便会不复存在。”

“正是如此。”魏罃脸上的兴趣在听完太子魏申的分析之后更加浓烈了,“若由你来治理齐地,你待如何?”

“若儿臣治齐,当效仿昔日周公长子伯禽治鲁,行移风易俗之举。”

“齐地富裕、民风强悍、游侠之风更是盛行。若是不趁着大军压境之时以强力手段镇压,必然遗患无穷。”

“等到将游侠之风扫平,使齐地习惯于我大魏法令、黎庶自认为魏人,则齐地安定。”

对于太子的回答,魏罃轻轻点了点头,对于齐地要行强硬手段之事,他在心里也是十分认同的。

魏申这些年来没少入军中磨砺,这份行事的果决他自然也是不缺的。

只不过,除了雷霆之外,治理齐地自然也少不了雨露。

“太子,除了昔日李相留下的《法经》之外,还有一人可助我齐大魏安定齐地。”

“父王,可说的是东齐公?”当听魏罃提起,魏申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正是!”

齐国之地刚刚被大魏平定,齐地之中还有不少人心向齐侯、心向故国,这也是魏罃会封田因齐为东齐公的原因。

若是这位昔日的齐侯能够在关键时候站出来,那么大魏安定齐地将事半功倍。

当然,若是这位东齐公想要借此机会从中有所图谋,那么自然是斩草除根、将隐藏着的宵小之辈一概剪除。

朗声回答了太子的问题之后,魏罃脸上的神情也逐渐转为郑重,“既然太子心中已有治齐之策,那么父王便将这齐地交由你来治理。”

“征伐齐国的大军,父王可以为你保留一半。司寇公孙鞅、司马孙伯灵,父王也可以命这二人入你麾下。”

“不知太子可愿接下这份重任?”

魏罃的话语落下,魏申脸上的神情却是越发凝重,他已然能够感受到一副沉重的担子即将压在他的身上。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考验,同样也是一位君主对自己继承人的考验。

是否接下这份考验?能否最终通过这份考验?

此时此刻,魏申不止一次地在心中问着自己,而每一次过后他脸上的神情便会越发坚定。

终于,魏申的视线对上了自己父王的目光,“儿臣愿担此重任。”

“好!”

并没有更多勉励的话语,魏罃只是带着满脸的郑重,缓缓走到了魏申的面前。

“砰砰砰……”

当右手在肩膀上拍出一阵阵沉闷的声响,魏罃脸上的郑重却是化为了几许欣慰。

右手向下牵起自己太子的手,魏罃的脚步却是继续向前。

“太子,刚刚你说一分为二,说完了齐地,那么剩下了韩国、宋国呢?”

“启禀父王,与齐地相比,韩国、宋国虽然名义上已然归附我大魏,但实际上却仍是独立,特别是其中国力更加强大的韩国。”

“对于齐地,我大魏行事可以强硬;对于韩、宋两国,我大魏当采取怀柔之策。”

“怀柔?”

“正是。”感受着自己父王那已然有些斑驳粗糙的手掌,魏申脸上自信之色显露非常,“一方面积极与韩王、宋公交好,通过他们以及韩国、宋国的世族来安定韩、宋两地的人心。”

“另外一方面积极与韩国、宋国开展商事,昔日管子、计然等大贤所行之事,已然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无形的枷锁比有形的囚笼更加牢靠。”

与直接重兵弹压齐地不同,太子魏申对于韩国、宋国这两个魏国不方便直接出兵的国家所采取的治理方式显得更加隐蔽。

依靠着自身庞大的体量,魏国完全可以依靠政治上的拉拢、以及经济上的绑定,实现韩国、宋国这两个名义上属国的强有力控制。

虽然与大兵压境的齐地相比,这种控制无疑会耗费更长的时间。但只要后世之君能够贯彻这种策略,即使要耗费两三代人的时间,魏国也是能够承受得了的。

“上卿申不害出身郑国,才智不凡、行事谨慎。儿臣以为父王不若将其派往新郑,专门处置韩国、宋国之事。”

“司空白圭精熟商业,豪富之名天下无人不知。儿臣以为父王不若命其加强我大魏与韩国、宋国之间的商事,以助我大魏对韩、宋的掌控……”

魏罃、魏申,一个代表着魏国的现在,而另外一个则代表了魏国的将来。

行走在洛邑的王城之中的同时,魏国对于齐、韩、宋三国的策略也在两人的交谈之中被敲定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