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阿姐,我中举了! > 第23章 严厉的夫子

阿姐,我中举了! 第23章 严厉的夫子

作者:螳螂爱跳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1:05:39 来源:小说旗

经过几番交谈,陈及冠也了解了两位同窗的身世。

徐锦书乃是地主之子,徐有财是白马镇远近闻名的地主,家中良田几百亩。

听说还花钱捐了一个员外,步入乡绅阶层。

而张银宝则是商人之子,生意做的可不算小。

听他说,生意已经做到了县城,家中有书铺,酒楼,点心铺子。

怪不得长得白白胖胖的,人家从小就不缺油水。

而这种白白胖胖的小子,是大人最喜欢的,看着像是福娃娃,喜庆得很。

当他们问道陈及冠的身世时,陈及冠大大方方道:“家父陈青云,于三月前仙逝,如今家境窘迫,全靠阿姐和姐夫操持。”

“陈先生?!”

徐锦书惊呼一声,叹一口气,“冠弟,请节哀。”

陈及冠摆摆手,“不妨事,我已看开,只是闲暇之时,不免悼念家父,这个砚台,便是家父遗留下来的,以便让家父时刻督促。”

短短几句话,便将他好学、孝顺的形象立起来了。

果然,徐锦书和张银宝肃然起敬,朝砚台拱手,“冠弟,不愧是先生之子。”

徐锦书更是感慨,“当初家父本想让我拜陈先生为夫子,可惜,天不遂人愿。”

张银宝认可点头,“陈先生的才名远近闻名,差点便能中举,实乃我等读书人之楷模。”

陈及冠表面波澜不惊,心中却是愕然,没想到秀才爹的名声这么大。

他回道:“周夫子同样是极好的人,我等有如此良师教诲,必定有所成就。”

两人附和点头,“冠弟所言有理,我等当日日勤勉,不负师恩。”

“叮铃铃......”

许伯来到院子,敲响手中铜铃,提醒诸位学子到了研习功课的时间。

略微嘈杂的学堂顿时落针可闻,陈及冠拿出《大学》,开始看了起来,每次自己有所感悟的时候,就用炭笔在线装白纸上记录下来。

他舍不得用毛笔,毕竟墨水可不便宜,能省则省。

再说毛笔写出来的字虽然好看,但是书写的效率太低,不方便记录。

等待好一会儿,夫子依旧不见踪影,陈及冠疑惑抬头。

张银宝小声道:“夫子总是先去丁班教学,约莫半个时辰后会来到丙班。”

陈及冠了然点头,整座学堂就只有一位夫子,当然不能同时照顾到四个班级。

其余时候都是许伯在屋外巡逻,将学子的动向记下,好汇报给夫子。

还好私塾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拢共不到二十名学子,毕竟读得起书的人家是少数,更别说是在农村这片地界。

陈及冠不再多想,继续埋头学习,他前世好歹是个研究生毕业,自学能力还是有的。

等周礼平手持戒尺,迈着四方步走进学堂的时候,看见的便是五名学子规规矩矩盘坐在书桌前,安静研习功课。

他多扫了陈及冠一眼,暗自点头,对学习氛围很满意。

周礼平踱步到讲台上,手中戒尺轻轻放在课桌上,发出不轻不重的声响。

五名学子抬头,连忙起身,拱手行礼,“见过夫子,夫子福泰安康。”

周礼平同样行礼回应,“诸位学子安好,愿你们文道顺畅。”

各自见完礼,周礼平手持戒尺,腰背挺得笔直,“徐锦书。”

徐锦书打了个激灵,下意识起身。

“大学之道在何?”

夫子用的是官话,包括所有学子交谈用的都是官话,毕竟日后科举,要是不会说官话,别人都听不懂你说什么。

而大景王朝的官话,与前世的普通话有些类似,北方的口音略重,陈及冠倒是十分适应。

徐锦书快速背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何解?”

徐锦书拱手道:“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让人达到完美境界之人。”

周礼平微微点头,“理解尚可,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并无自己理解。”

徐锦书羞愧低头,“学生知错。”

周礼平让他坐下,再次点名,“张银宝。”

张银宝同样吓得快速站起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为之奈何?”

张银宝快速反应:“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周礼平再问:“如何致其知?”

大冷的天,豆大的冷汗从张银宝身上滴落,他结结巴巴道:“致知之道,在于,在于格物。”

周礼平冷哼一声,“手心向上。”

张银宝伸手。

“左手!”

张银宝换了另外一只手,戒尺高高扬起,重重落下,张银宝疼的龇牙咧嘴,手心像是气球一般立马鼓了起来。

周礼平训斥道:“学识不精,将《大学》抄写一遍,下学前给我。”

张银宝哆嗦着身子,恭敬道:“谨记夫子教诲。”

周礼平继续点名,除了陈及冠以外,所有人都被抽查一遍,光是这个过程就用了一刻钟。

除了张银宝以外,还有一个人挨了手心,周礼平可不会见他们年幼便小了力气,那力道是十足十的,没个两三天都消不了肿,看的陈及冠心惊胆战。

周礼平回到讲台上,扫视一眼,众人顿时像是鹌鹑一般,只有陈及冠敢直视他的双眼。

他说道:“陈及冠,你乃是第一天入学,便告知你学堂的规矩,每日的功课需仔细研习,翌日会抽问,答不上来,戒尺便要落在手心上。”

陈及冠恭敬道:“学生谨记。”

周礼平点点头,“今日我们继续学习《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众人连忙拿出书,跟上夫子的思路。

周礼平也不用书,手持戒尺,迈着四方步在学堂内来回行走,每次摇头晃脑念完一句,大家便跟着摇头晃脑背诵。

周礼平紧接着讲解释义,并且从多个角度讲解,每个角度都有配套的历史故事。

陈及冠听的很认真,遇到眼前一亮的思路时,便用炭笔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不得不说,周礼平的学问很深厚,各种典故张口就来。

陈及冠就像是一块干扁的海绵,源源不断吸取着知识。

他的记性很好,周礼平所说的每个字都在脑海中过一遍,能记下大半。

这种不断吸取知识的感觉实在让人沉迷,时间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时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