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一六、试探

史上最强大学 二一六、试探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似乎是为了印证衡平的所言不虚,当天晚些时候,王实勘教授——也就是京城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老师、本届院士增选的参与者,来到徐生洲的办公室。

王实勘是研究黎曼几何的,据说很早就得过全国百篇优博,也很顺利拿到了杰青、长江特聘的头衔,算是数院的希望之星。但此后却仿佛一直处于瓶颈期,给人的感觉就是学术水平很高,在业内也卓有声誉,就是差最关键的一口气。

比如能得国家教委自然科学一等奖,却死活上不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比如能入闱中科院院士有效增选人,却死活上不上当选名单。

而且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两次!

在徐生洲的印象中,这位大佬深居简出,只带研究生,从来不给本科生上课,好像是在闭关修炼、面壁参禅,想要突破最后的关隘。徐生洲在数院两年多,见到这位大神的次数寥寥可数,面对面交流更是只此一次。

王实勘坐下后,打量了徐生洲的办公室几眼:“房间还是小了点。”

徐生洲笑着答道:“京城米贵,居大不易,有个独立的办公室已经很好了!”

王实勘点点头:“也是。我像你这样有个独立办公室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六岁了。不过我三十五六岁的时候,可发不了‘四大’。当然,现在也发不了。”

徐生洲道:“发表在‘四大’上的论文不一定重要,白旗国着名数学家塞尔(Serre)就认为《Ann. math.》上很多论文‘不包含任何深刻的东西’‘现在没有人再瞧它们一眼’。相反,发表在其他学术期刊上也未必不重要,像邱先生证明卡拉比猜想的重要论文,就发表在《cpAm》(m. pure Appl. math.,一般译为《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上。”

王实勘幽幽地说道:“《cpAm》也是数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

徐生洲挠了挠头:“那倒也是。”

《cpAm》是由国际着名的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主办,每年发表论文不超过60篇,主要接收发表理论数学、应用数学领域中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一流研究成果,对数学学科方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等闲人是不敢问津的。

王实勘问道:“你看到楼下公告栏里贴的材料了吗?”

徐生洲老实回答道:“早上上楼的时候,路过看了几眼,当时人太多,没来及仔细看。”

王实勘道:“看完有什么感想?”

徐生洲自从听了衡平的忠告,便不敢再信口雌黄,尤其公告栏里还贴有王实勘的材料,更不能乱说:“感觉各位老师都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在过去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一系列比较重要的成果,有力推动了我们国家的数学发展。”

王实勘轻笑道:“果然是当校长的人,说话真是又礼貌又得体!确实,我们这代人先天不足,不仅基础薄弱,起点也低,到了大学只知道跟着老师读教材、做习题,根本不知道学术研究为何物,学术前沿又在哪里。懵懵懂懂到了三十岁,终于琢磨出点味道来,已经错过了最宝贵的黄金期,只能做些别人不愿意做或者没注意到的二流学术研究,所谓的学术成果又有什么份量?”

徐生洲当然不能顺着他的话头,继续糟践那一辈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快速发展的国内数学。”

王实勘颇为欣慰:“有了你的肯定和褒奖,我们的努力和艰辛就算没有白付。我也一直认为,我们这辈数学研究者的成就不是很高,但我们持续努力的意义,就是为天才的孕育和成长准备好温床。”

徐生洲觉得自己应该对王实勘表示感谢。但又觉得,如果表示感谢的话,岂不等于是自认为天才?

就在犹豫之间,王实勘起身告辞。

这没头没脑的来访,让徐生洲有些犯迷糊:老王到底是啥意思?

当天下午,徐生洲拿着十来本学位论文,敲开院长张安平的办公室。

还没坐稳,张安平就问道:“王实勘老师上午去你办公室了?”

徐生洲一愣:“你在我办公室装摄像头了?”

张安平没好气地说道:“要不你多喝几杯水,等会儿去卫生间照照你自己长啥样?”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长得帅,你就会装了?”

“……”张安平对怼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我是院长,院里的风吹草动能瞒得过我?而且王实勘去过你办公室之后,就来我这里坐了坐。”

徐生洲真心建议张安平,要不咱们数院办个数学新闻系吧!真的,保证分分钟进入世一流!

张安平叹口气道:“老王也是生不逢时。十几年前参加院士增选,前面积压很多人,需要论资排辈。终于熬到资历够了,现在又更看重学术成果,年轻一辈反而冲到了前头。来来回回折腾了五六届,原来香喷喷的鸡腿也变成了鸡肋,当选无望,弃之又可惜。”

徐生洲跟着感叹道:“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吗?”

张安平又道:“要说老王的资历、能力基本上都是足够的,能多次进入院士增选第二轮,就已经足以说明。但就是差点火候!”

徐生洲好奇地追问道:“差在哪里?”

张安平躺在旋转座椅上玩味地说道:“当然是很多因素,比如学科影响力?比如学校能力?等等。其实老王不是个例,很多非常优秀的候选人都卡在了第二轮,而且不止一次、两次。每次都处在能上、能不上的边缘,然后被pK下来,知道为什么吗?”

这就很微妙了!

徐生洲揣测道:“因为有仇家?”

“有仇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能上、能不上的关键节点上,需要有人力挺你一下,才能翻过这一关。”

徐生洲更好奇:“咱们师大数院,有严老师、成老师两位院士力挺,王教授还折腾这么多回?”

张安平摇摇头:“我们有两位院士,顶多能让自己人不被暗箱操作,却不能保证一定上。要想当选,还得更有力的人支持,比如说数理学部院士增选的时候,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或菲尔兹奖得主出面给他站台。”

徐生洲瞪大眼睛:“你是说邱欣东先生?”

众所周知,邱老爷子和燕大帮不对付,简直势同水火,偏偏燕大那帮人在数理学部一手遮天。邱老爷子出面站台?那还不是站谁死谁,比《死神来了》都准!

张安平被噎了几秒钟:“呃……邱院士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总之,在关键时刻有人力挺,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所造成的后续影响也会不同。”

徐生洲点点头。

一个人是院士还是杰青,待遇天差地别。

同样道理,一个学科、一个院系乃至一所学校有没有院士坐镇,那也是天壤之别!

有了院士,就等于竖起了一面旗,可以招兵买马、可以占山为王。有了两三位院士坐镇,更是可以楚河汉界、列土封疆,在分蛋糕时可以决定怎么切!

张安平又道:“不仅是院士增选,评杰青、评优青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能上、能不上的时候,有人力挺一下,或许就上了。学者的黄金年华那么几年,一鼓作气评上了,心气、自信也就上来了,就能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要是评不上呢?”

徐生洲等着他说下去。

果然,张安平自问自答道:“三年、两年评不上,一个学者的耐心就被磨没了。而且每次都差那么一点,他就会怀疑是学校、院系的能力不行,就会想着换个更大更好的平台。这种级别的人才,基本上都是院系千辛万苦、花费很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他这一走,至少所在的学科要伤筋动骨!

“五年、八年评不上,整个院系的人心就散了!别人就会觉得是你这个学校、院系的平台,原本优秀的人才都会想着走,年轻的、有潜力的人才又不愿意来。一来二去,这个院系基本上就垮了!所以,作为一个学派的领军人员,不单是自己学问要做得好,而且要培育好、保护好、提拔好自己人,明白吗?”

呃,你这是说给我听吗?

又或者说,你是在教我搞学阀、山头主义那一套吗?

张安平也没指望徐生洲能马上领悟并付诸实践,反正未来还有时间。他随即换了个话题:“你拿着一摞论文来找我,是已经完成任务了?”

徐生洲拍了拍手里的论文:“不负所托,我把那上百本论文全部翻了一遍,确实发现有几位论文写得比较有趣。只是不知道张院长最终想要几本?”

张安平道:“只要是有潜力,当然是多多益善!”

徐生洲又问:“那张院长想要这些论文,是有什么打算?单纯是为了评出优秀学位论文?”

张安平道:“这你不用管。”

徐生洲图穷匕见:“那我能不能跟你打个商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