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五二、形势严峻

史上最强大学 二五二、形势严峻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问题就在眼前,躲是躲不开的。

像鸵鸟一样,问题来了,把头往沙子里一埋,就此以为天下太平,徐生洲做不到,估计系统大爷也不答应。

新闻发布会之后,徐生洲马上召集班底开了个小会,商议应对之策。

一直投身于学校基建工作的刘广策副校长,刚进屋就心悦诚服地对徐生洲说道:“校长,您真是选了个好地方啊!不仅有举世罕见的裂银杏古树,还有如此规模的南朝石窟,连深林大学城都被比了下去。可笑我们当初还舍不得老校区那些坛坛罐罐,现在看来,真的是鼠目寸光。”

陈康彦笑道:“新校区是一切从零开始,不难于先进时尚,而难于厚重典雅。如今有了新发现的石窟,顿时为校园增色不少!”

从夏官营大学引进的长江学者严长寿教授,经过裂银杏内酯口服液的调养,神色一日好过一日,已经正式出任学校的工会主席一职,此时也是兴奋不已:“不错、不错!我此前在西北的时候,去过好多次莫高窟,每次心灵上都受到震撼和洗礼。但今天一见新发现的慕高山石窟,觉得无论造型的优美,还是内涵的丰富,都更在莫高窟之上!”

徐生洲看着众人:“你们觉得新发现的石窟美不美?”

“美!”

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徐生洲点点头:“省文化部门和金陵市政府也觉得很美,所以他们想把石窟打造成和莫高窟、龙门石窟一样的旅游景区,吸引海内外游客。”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良久,陈康彦才问出大家都想问的问题:“可是石窟位于学校的中心,这要是建成景区,每天熙熙攘攘的有无数游客出没,学校还怎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徐生洲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政府那边比较坚持,一方面觉得像这么大体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成立研究院、圈地建成景区,是一直以来的常规操作;另一方面,成立景区、发展旅游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本万利、坐着收钱的好事儿,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陶文霞气呼呼地说道:“他们这帮子人,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以前学校有什么事请他们帮忙的时候,一个个都是推三阻四的;现在有了好处,一个个跑得比猴儿都快!——徐校长,他们这是已经拍板了,还是在征求我们的意见?”

徐生洲道:“当然是先征求我们的意见,毕竟石窟还在我们地盘上。”

陶文霞马上说道:“既然是征求我们的意见,那我们的意见就是不行!”

徐生洲问道:“那你打算怎么说服他们?”

陶文霞不禁哑然,片刻后才说道:“理由自然是像刚才陈校长说的,如果建成景区,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活动。”

徐生洲笑了笑:“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那他们拿出土地管理法,直接以文物保护需要用地为由,征收石窟周边的三五千亩地,我们该怎么办?又或者,他们在别的地方拿出一块地来,跟我们进行土地置换,我们又该怎么办?”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说实话,能在神州科技职业学院这种民办学校任职的,基本上个人情商和家庭背景都很普通,遇到这种大问题只能做闷嘴葫芦。最终还是苏山月站了出来:“徐校长,你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徐生洲也不掩饰自己的看法:“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尽量避免商业化。我们学校可以和地方政府、文保部门联合成立研究院,对石窟进行研究保护。同时学校加强门禁,允许访客免费参观,但必须提前网上预约。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校园完整,又能确保学校安静,同样还能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科研能力。”

苏山月连连点头:“这样确实最好!那徐校长您能不能和省里主要领导沟通交流一下,就按你的意思来办?”

其他人也都表示赞同。

“?”

徐生洲一脸问号:我是听听你们大家意见的,怎么现在反过来,变成你们给我布置任务?再说,省里主要领导是我想见就能见的吗?

但很显然,大家都认为徐生洲手眼通天,和省里主要领导直接对话就像写论文发“四大”一样,看上去很有难度,其实也并不容易,但对徐生洲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徐生洲也是骑虎难下,只好先对保卫处长钱明说道:“钱处长,近期要做好校园的安保工作,特别是与民警联手,重点做好石窟警戒线的管理,严防外人进入。同时注意不准任何人在石窟附近搭建房屋、帐篷等建筑,发现要及时阻止并向我报告。”

“是!”

徐生洲又道:“另外要管好校门,对于访客要做好登记,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钱明有些为难:“暑期本来访客就多,如今因为新发现石窟,访客更是暴增,人手只怕有些不足。”

徐生洲道:“那就再招10名左右的保安,最好是新进退伍的年青士兵,便于管理,而且来之能战。你们还要会同财务、后勤、信息中心,尽快拿出学院门禁和网上预约一揽子方案,提交办公会研究。不管上面同意不同意,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头。”

“是!”

徐生洲接着对黄柯、严长寿说道:“黄校长、严主席,我打算趁着学校‘专升本’和发现石窟的契机,成立历史系和考古研究所。初步打算是这样的,黄校长负责筹建历史系,考虑到就业问题,每届招生人数不会太多,预计就是二十人左右,师资也要少而精。”

黄柯作为历史文献学方向的长江学者,早就想在学校成立历史系,闻言大喜:“好、好!”

徐生洲又道:“严主席负责筹建考古研究所,目的是要参与到当前的石窟清理发掘中来,不能在我们地盘上发现好东西,咱们自己却置身事外,所以最好是魏晋南北朝考古和石窟寺考古方向的,且最好是引进就能投入工作的中青年专业人才,比如从各省考古研究院、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大学考古学系挖人。”

严长寿道:“行,我想想办法。”

徐生洲看向人事处长何兴华:“何处长,你们人事处也要动起来。除了配合黄校长、严主席筹建历史系和考古研究所外,还要想法子挖几名纺织物染色方向的青年学者,尽快组建染色技术研究所。”

“染色、技术、研究所?”

何兴华很努力地把几个看似不相干的词语连接在一起。

徐生洲解释道:“学校捐赠基金在运营过程中,投资入股了宸闽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购买了霓虹平安京工艺纤维大学一种名为‘胂纶’的全新纺织面料,具有健康舒适、轻盈透气、吸湿快干、便于洗涤等诸多优点,唯一的缺憾就是染色比较麻烦,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染色技术。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想成立一个染色技术研究所。”

陈康彦欲言又止。

徐生洲道:“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为了胂纶染色,成立一个染色技术研究所,就像为了碟醋包了顿饺子,是不是小题大做?能不能委托给其他科研机构开发?最直接的原因是胂纶市场前景广阔,染色作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到自己手里。委托给别人,则时间长短、技术优劣、价格高低等,都无法掌控。”

陈康彦道:“我们自己开发的话,从引进人才,到组建研究所,再到相互磨合、开展研究,只怕没有一年半载,也很难出成果吧?”

徐生洲摆出智珠在握的神情:“放心吧,前期我会请欧、米各位业内大佬给出指导性意见的。另外,我们有了下游的纺织公司,再组建染色技术研究所,可以长期协作、互惠互利。甚至今后我们还可以成立相关的本科专业,彻底打通上下游,实现校企合作、专业共建。”

陈康彦见徐生洲态度坚决,显然已经下定决心,便没有再多说。

徐生洲最后又对何兴华说道:“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新单位的筹建,需要优质师资外,学校还是要引进长江学者、杰青、优青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这是长期的、一直要做的工作。凡是有意愿来校的,待遇,可以从优;钱,也不是问题。”

“是,我们会努力的。”

何兴华暗暗准备好锄头,看先挖谁家的墙角。

一直以来,神州科技职业学院都是开短会。开会只说干货,不讲套话;直接发钱,不画大饼。见各项工作已经布置到位,徐生洲便直接宣布散会,然后夹着笔记本慢悠悠走回办公室。

没成想陈康彦也跟着他进了校长办公室,径直问道:“校长,针对省文化部门和金陵市政府想把石窟打造成旅游景区的规划,你打算怎么做?”

怎么做?

我能怎么做?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啊!

毕竟徐生洲怎么都想不到,系统大爷给的奖励居然会变成这样一个烫手山芋。

忽然间,他的脑袋里灵光一闪,急忙问道:“陈校长,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名单,应该快要公布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