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史上最强大学 > 二六〇、横扫(上)

史上最强大学 二六〇、横扫(上)

作者:何事公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5 11:17:28 来源:小说旗

卢嘉阳最先表示同意:“好!同去、同去!”

对于学术新人来说,哪怕优秀如卢嘉阳,饭也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就像发文投稿,最好先拿国内期刊试试水,再去ScI三、四区打打野,等经验值拉满,学术圈混得脸熟,最后憋个大招,冲击一区或顶刊。

像石墨烯驾驭者曹原,堪称天才中的天才,那也不是直接去Nature、Science开荒。他最早的论文是发表在ScI三区的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磁性与磁性材料杂志》)上,然后进阶到ScI二区的physical Review b(《物理评论b》),最后才走上狂刷Nature之路。

像徐生洲这样发了3篇国内核心、1篇ScI四区,就直接投“四大”而且发表出来的,除了论文质量确实够高外,背后未尝没有系统大爷的黑手。不能拿来作为范例。

同样道理。

卢嘉阳要想在学术会议上扬名立万,最常规的历程应该是先有资格张贴墙报,拿个最佳墙报奖;再努努力,争取有机会做口头报告,到这时候,已经可以算是青年才俊、学界的未来之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拿到分组邀请报告,这个层级基本上都是各个分支学科的大佬,不是“杰青”“长江”,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奔跑的路上。

至于大会特邀报告,这就厉害了,说明你在过去几年里,做出了放眼全国都数得着的巨大成绩,必须请来让大家学习瞻仰一下。享受这个待遇的,不是院士,就是院士候选人或后备军。

卢嘉阳现在还不够奢望“邀请报告”。

他的目标就是争取明年年会能张贴墙报。

所以他最想去看看别人的墙报都是怎么做的,写那些内容,有什么热点。尤其想听听徐生洲这样的大佬对各种墙报的点评,才能有的放矢,也方便自己避雷。

文优谈和他抱有同样的心思,也连连附和道:“我也要跟着徐老师学习一下。”

衡平站起身:“那就一起去!”

高健作为大会的工作人员,陪同重要客人参观是题中应有之义,当仁不让走在前头,引着大家往墙报区走去。他边走边介绍道:“根据注册信息,此次年会参会人员在1300人左右,包括学会的理事、监事、特邀嘉宾,各高校与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研究生等等。由于临安有很多高校,沪上、金陵、姑苏等地也都近在咫尺,估计开会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学生过来旁听。”

1300人?

徐生洲之前也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比如第二十二届京津冀地区概率统计研讨会,参会人员也就一两百号;再比如第二十一届全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年会,估计也不会超过500人。至于自己组织的首届代数几何国际研讨会,更是只有70多人参加。

没想到中华数学会的年会,参会人员动辄上千!

真是给了徐生洲小小的震撼。

卢嘉阳问道:“那投稿展示墙报的有多少?最终被录用的又有多少?”

高健道:“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但投稿总量应该在7000人次以上,最终录用的不会超过800张。”

大约十分之一。

卢嘉阳和文优谈都倒吸一块凉气。

衡平恨不得抽他们一巴掌:“瞧你们那点出息!一张墙报就把你们给吓着了?以后还有口头报告、邀请报告,怎么办?你们要跟徐老师好好学学,要就不搞,要搞就奔着大会特邀报告去!”

文优谈馁怯地说道:“我们哪能跟徐老师比。”

卢嘉阳明显更硬气些,马上反唇相讥:“不知道衡老师有没有搞到大会特邀报告?”

殊不知这正挠到衡平的痒处,当即带着三分谦虚、三份自矜以及四分压抑不住的嘚瑟说道:“我不行,年龄大了,遇到你们徐老师也迟了,懵懵懂懂跟着混了两年多,只捞到一个分组口头报告。你们还年轻,跟着徐老师好好学个五六年,肯定不止一个分组口头报告!”

高健不知是看不得他小人得志的嘴脸,还是嫉妒得面目全非,直接转过了头去。

卢嘉阳、文优谈眼睛里却是突然有了光!

徐生洲只好岔开话题:“很多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喜欢听那些着名学者的报告,觉得高屋建瓴,知识密度大,含金量高,对于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墙报看得不是很重,觉得泥沙俱下,水平参差不齐,没什么意思。但我的心得是两者都要去听去看,而且要有选择地去听去看。”

卢嘉阳和文优谈马上掏出小本本。

衡平、高健也竖起了耳朵。

徐生洲接着说道:“比如让嘉阳、小文去听大会特邀报告,方法很新,结果很重要,但他们基础和眼界都跟不上,只能听懂个皮毛,但还是要去听,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做学术就是要像那些着名学者一样,格局要大、眼光要高,要敢于走最艰深险峻的路,与古人、与当今最顶尖的学者一决高下,不能满足于那些饾饤之学。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学问做深,才能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热情。”

衡平叹息道:“初生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反怕狼。说的就是我们。你现在让我集中精力,去主攻一些知名的重大问题,不说霍奇猜想或者几何朗兰兹猜想,就是巴斯猜想和索尔猜想、饭高猜想、长田猜想之类,我也下不了决心。”

徐生洲道:“你怎么下不了决心?”

衡平道:“学校有考核,我也要吃饭啊!像这种有难度的问题,很有可能终我一生也没有任何进展,也有可能我辛辛苦苦钻研十几二十年,眼看着就有一丝曙光,结果被你这样的老六,不费吹灰之力就捷足先登了。你让我怎么活?”

徐生洲很鄙夷地看着他:“你就是拈轻怕重,不想啃硬骨头,还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

衡平嘴硬道:“要不你让学校对我免予考核,工资照发,再给我20年时间试试?”

徐生洲道:“我没那么大面子,让学校这么做。要不这样,我每个月给你2万块钱,20年不考核,只需每年汇报一次进展,你找个有点难度的猜想试试?”

衡平被干沉默了。

因为他知道,每月2万块钱,徐生洲真有。20年不考核,徐生洲也真能做到。但他能否破解某个猜想,却是未知之数。

他不敢试。

高健在一旁听得血脉贲张:我!我!我愿意干!我连问题都想好了,就专心解决当基域特征不为 0时的奇点解消问题。徐神你看我一眼啊!!

徐生洲又对衡平说道:“每个月3万?”

衡平咬咬牙:“你还得帮我!”

徐生洲被他气笑了:“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单干?说不定一年半载的,直接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在谈话之时,众人已经来到墙报区。

不少刚完成注册报到的研究生,正在风尘仆仆地张贴墙报。

徐生洲才又接续刚才的话题:“看墙报也有诀窍。像很多院士大佬看墙报,是看哪些学生更有潜力。像我们这些人看墙报,就是发现其中的神来之笔。这些年轻人思维模式还没有固化,而且本科专业五花八门,思路最是开阔,也最有奇思妙想,有时犹如天外飞仙、灵犀一指,能让我们茅塞顿开。”

衡平道:“说白了,无非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健却替徐生洲辩解一句:“那也得眼光独到,才能披沙拣金。”

卢嘉阳连忙问道:“徐神,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墙报?”

徐生洲道:“你们两个一个刚考上研究生、一个还是本科生,来了就好好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研究、怎么做海报的。他们能够最终入选,肯定有他们的长处;但只是墙报,而不是口头报告,肯定又有他们的短处。你们能够学习到长处,尽量避开短处,就算不虚此行。”

高健问道:“徐神,墙报区按照主题,分为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常微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实分析和复分析、计算数学、概率和统计、组合与计算机数学、运筹与控制、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等10个区域。我们是先看哪一部分?”

徐生洲不以为意地说道:“总共不就800张吗?反正咱们今天也没事,那就一张张看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