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犁汉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对比

犁汉 第一百八十三章 对比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3:33:57 来源:小说旗

以张冲掌握的汉庭军事实力和他了解的太平道各方实力做对比,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太平道一点机会也没有。

先看汉庭方面,就只算账面上的经制之师,其第一个大头是各郡郡国兵。这里因为内郡和外郡军事压力的不同,一般而言内郡有兵千人,大概就是一个校尉部,五百甲士、五十骑,余者长兵积射四百五十。然后一个外郡有兵两千,然后差不多数量的徒附死囚组成的屯垦兵,这就差不多是四千兵。

而汉庭有多少个郡国呢?

边郡三十六,内郡七十。那这里就有十五万边军,七万的内郡兵,合计二十二万。

而除了郡国常设兵,汉庭还在各地要冲坞壁有驻军,如赵国常山中山有坞壁六百一六座,这是防御羌人时修建的。还有扶风汉阳的陇道烽燧三百座。按汉庭一壁一曲的编制,这里就有将近二十万兵。不过这些普遍是屯垦兵,半农半兵性质。

然后在边地有四大区域的营兵。其中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兵一千,云中郡的度辽营骑兵一千。关中的虎牙校尉统领的长安营、雍营各二千。河北的黎阳营、幽州的渔阳营、扶黎营兵各一千。再加上护乌桓、护羌、护匈奴校尉,各一千营兵。那这里在边地上,汉庭就有一万两千的营兵,而这些普遍都是精锐。尤其是三护校尉,战时还可征召羌人、乌桓、匈奴等胡兵数千。这些特殊的就不算了。

最后就是京都的南北二军及各公府常备武装。京都有兵权的,大概有下面几个系统:

第一个是大将军的宿卫系统的,大概兵额四千五。有执金吾的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一共不到千人的常备,专司宫外水火之事。然后是光禄勋的执戟郎千人,虎贲中郎将的郎官一千五百人,这些都是朝中公卿及郡两千石太守的子弟。还有就是羽林中郎将的羽林骑兵两千人,掌宿卫侍从。这些都是汉庭精锐,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补充。

第二个是车骑将军的北军五营系统,兵额四千。这五营分别是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每校尉士吏八百。

第三个就是骠骑将军的宫禁系统,兵额也是四千。宫门卫尉,有兵三千。公车司马、兵二百,七宫门司马,兵八百。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第四个就是卫将军的京畿系统,也就是南军,有兵额四千。其中司隶校尉有中都官徒隶一千二百,京畿八关校尉各有兵三百。

所以京都的中央兵合计一万七百左右。如此,整个汉庭方面账面上就有二十五万的常备,二十万的屯垦兵,这样就是四十五万。

而如果汉庭方面不打算过日子,只要下放兵权给各郡县豪强,让他们自带部曲平贼,那极限时,汉庭还能再爆发二十万的部曲武装,当然这也是理论上。因为真到那程度,地方势大难治,汉庭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但张冲估计的这些是汉庭的总兵力,但实际上能参与征剿太平道的也就是十万兵出头,这已经是汉庭机动兵力的极限了。羌人大规模叛乱,那时候就是动员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附近诸州郡兵,约十万人。

但就说这十万出头的征剿军,张冲都知道太平道打不动。因为历史上汉庭平黄巾军的时候,给皇甫嵩和朱儁就是四万兵,调的是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及各郡精勇。而给北方的卢植兵两万五千,其中还有五千乌桓突骑。再加上一些曹操、孙坚等别部,大概总兵就在十万左右。最后结果是什么?太平道从起事到被平定,十个月,一年都没挺住。

上面是汉庭的情况,而太平道呢?

太平道号天下三十六方但实际上主要的就是冀州本道、青兖太平道、南阳太平道和汝颍太平道四块。张冲自己就是青兖一块的,对这个比较熟悉,以他的了解,青州道能战之兵,六个郡国撑死一万五千,平均一个郡国不足三千的能战之兵,剩下的不过是摇旗呐喊之辈和太平道的信徒。那以此类推的话,天下数百万太平道徒,极限战兵大概也在十万左右。

但可惜的是,太平道不习五兵,军阵不严,还各自为战。汉庭征剿太平道的时候,战略非常清晰,就是截断各方太平道汇军。所以出兵第一个打的就是颍汝的太平道,它就在太平道各方中间,打掉这块,各地的太平道就联不成一块了。然后就是集中打河北太平道,斩首。是以,八个月平定了太平道发展二十年的大起义。

而现在张冲来到此世,那形势自然发生了变化。首先他麾下五千泰山兵,他自信能敌汉庭最精锐的南北二军。所以只要张冲利用好自己的战术,就能机动支援各地太平道,这是原世界没有的。然后就是张冲的见识,太平道起义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唐周出卖,泄露了京都的斩首行动。而现在如果能铲除唐周,让太平道成功中心开花,那多半机会还大些。

但张冲理智知道,这种策略基本上不会成功的。

首先是京都的南北二宫并不只是宫殿群,它实际是军事堡垒。这是从前汉就传下来的传统。当时汉高祖刘邦迁都关中,营建长安的时候,开始就是修的是北宫,作为军事堡垒。那会长安都没有城墙,还是等他儿子刘盈即位的时候才修的。而本朝也是如此,光武皇帝从废墟中营建洛阳,先建南宫,后建北宫,两宫之间以空中甬道相连,其他都是巍峨的宫墙,可以说,就是给太平道再多一倍的兵力,他们都别想突破宫门。

其次,历史上就没有这种在都城发动起义成功的。因为你去的人多,那人多口杂,必然守不住秘密。那去的人少,那在人家中心地带,那完全没用。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张冲并不看好太平道的中心开花战略。但他张冲并不是太平道的决策层,说到底,他加入其中不过四年,就是再大功劳,也还差着年资呢。

所以,在面对一场大概率要失败的起义,饶是张冲也是有点迷茫的,他也多是走一步算一步。

但在博县遇到的这位陶暗陶先生,却直接给他规划了一个大战略,就是换个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就是历代得天下概率最高的区域,关中。

你别说,当陶暗说了这个后,确实开阔了张冲的视野。作为后世的人,他当然知道以关中为根据地,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果历史的惯性足够强大的话,董卓入京还是会发生。因为整个凉州人都对汉庭离心离德,他们对于打破汉庭的秩序毫无道德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平羌作战中强大起来的凉州大马足够凶,足够有实力掀桌子。所以即便不是董卓入京,那也是别的军头入京。

如果董卓入京的话,那随后关东郡国诸侯讨董也会成必然。那到时候董卓还是会西迁关中,迁移百万京畿之民填关中,虽然后面关中大乱导致灾民流离失所。但如果张冲能在那个时候入关中击败凉州军团,那直接就能占据一个好基业。

等那时他在关中深固根本,收凉州大马,再取河东,出太行山进河北,只要击败袁绍,那整个形势就大为不同了。

想到这里,张冲真的有点激动了。他立马计陶暗:

“陶君之言大善,如欲取关中,卿有何计。”

陶暗晏然自若,以土做画,为张冲献策:

“关中之地古称四塞之地,说的就是入关中的四条道路。其中离我们最近的分别是崤函道和武关道。但崤函二百里谷地联系两京,是汉庭实力最强的地区。所以就剩下从江汉平原入南阳,走武关直接进长安。始皇帝东出关东六国有三次就走的此道。后来秦末,刘邦能先项羽入关中,也是走的这条捷径。后来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即由此道行洛阳。可以说,此地是入关中的最好路线。”

张冲沉思,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需要西出横穿豫州,一路过鲁国、梁国、陈国、颍川、最后才能到南阳,这条路线貌似不好走啊,此为汉家核心地带,豪强遍地,坞堡密布,真要他一个个打过去,他这点兵还没到南阳呢,就要被打完。

他这边想,那边陶暗继续介绍:

“但这武关正是如此重要,所以汉庭重兵把守。再加上武关修建在武关道的中间。两边壁立千仞,只要我军打不下武关,就有全军覆没之忧。所以现在依旧需要在齐鲁杨威,积蓄实力。”

张冲明白陶暗说的意思,平常关隘都是修在山道开头或者结尾,而武关道却修在中间。这意味着,一旦敌军深入,不能速克武关,那敌军就被堵在了山道口,到时候一旦后方被堵住,全军皆墨。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但无论怎么说,这陶暗有点东西。张冲将其留置幕府,有事常找他商量,一时间上下相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