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犁汉 > 第三百四十章 北伐

犁汉 第三百四十章 北伐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3:33:57 来源:小说旗

承天元年,共和元年,二月八日,邺城,军府。

此时,泰山军五部军吏及突骑、飞军将吏皆赶到了邺城北城区的幕府,准备参与今日的军会。

实际上这一次已经是本月第二次大规模军议了。

第一次还是前两天,渠帅张冲召集众将及诸幕僚一并讨论是否要现北伐,目标就是邯郸以北的赵国诸地。

当时与会的蔡邕就站出来明确反对于此时北伐。

其理由是:

“如今赵国北地早已输诚纳款,敬我泰山军甚恭。如今我故攻之,虽得之也不足为美。而如今,我纵北伐吞灭赵地诸城,但还是不能一举而得北地。倒是,我虽有小利,反使冀北四郡惊惧联合,此诚因小失大。”

蔡邕说这话是有道理的。

原先泰山军之东征军并青州黄巾鸡泽之畔大败河北汉军,随后就乘势拿下了空虚的邯郸。

但因为当时军力也虚,两军拿下邯郸后,对于赵国北部的诸县就并未采取行动。

后面到了年初,随着京畿地区的两汉对立的消息传到河北,赵国北部诸县知道自己没有所谓的援军了,只能仰泰山军鼻息苟活。

所以就本年初的时候,遣使纳贡。

现蔡邕的意思就是这些人都纳贡了,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如果咱们故而伐他们,疑是向河北地的各势力表明自己的意图。

那就是不容任何人!

这种情况下,人家也不会坐以待毙的,联合起来攻击泰山军也不是不可能。

听着蔡邕的反对意见,上首的张冲还思考。

但好战派的丁盛就已经忍不住站出了。

他一出列,就对蔡邕反驳:

“蔡公是真的迂腐了。那赵国地的输诚也叫输诚?是送来的册籍舆图还是让我们驻兵遣吏?都没有!那就是虚应我们。”

蔡邕不理丁盛,这是个粗人,听不懂他的意思。

而边上,蔡邕的老搭档诸葛珪也上前谏道:

“渠帅,如今春耕即,不能误农时,不然就是天大的事。而且,一旦我们现北伐赵国地,那此间百姓也没得春耕,怕是要饿死的。”

张冲看了看蔡邕和诸葛珪,又看了后面一众的幕僚,若有所思,然后问蔡邕:

“蔡公,那如你意,这后面该如何?”

蔡邕胸有成竹,慨然道:

“臣为渠帅献策,不如施恩于赵地诸令,使仁心大义布于北地,则北地不攻自服矣。如今汉室失德,天下大乱,众人皆惶惶,渴盼英雄再出,稳定社稷。只要渠帅自修仁德,使治下安居乐业,必能使远近咸服。可以兵不疲劳,坐收北地也。”

如果是后世人,听到蔡邕一番暴论,必然要耻笑于他。

谁会真觉得靠仁义就能得天下?当打天下是过家家吗?

但从场的诸多幕僚们表情中可看,他们当中即便有不同意蔡邕的,也只是认为有更好的策论,而不会认为蔡邕此说是庸论朽论。

为何?

因为这天下从来不是一城一地打下来的。

实际上,论是高祖还是光武,都是几次重要决战中胜利后,就决定了天下归属,其他地方都是传檄而定的。

所以才有了高祖四十有八起兵,只花了七年就得了天下。而光武稍艰辛些,二十八起兵,打了十三年,他四十一的时候有了天下。

之所以如此,就是古代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一个统一的政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稳定的政府才有能力修缮水利,也有这个意愿。

因为农业是一个周期性的活动,只有春种才有秋收。但如果这个势力和农民们都觉得稳不到秋天,他们还会春天种地吗?

完全不会,因为他们忙碌了一个周期,最后发现收获的却是别人,你说苦不苦?

所以天下争霸中,一旦有某个势力展现出横绝天下的实力,那各地方也就传檄而定了。

当然历史从来不绝对,人的因素总会让历史变得出意外,当然这是日后的事了。

至于现,汉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中,统一就是主旋律,人心思安就是主流。

所以,蔡邕才理所应当的提出了这样的王道模式。

他看来,现河北地论战力最强的就是泰山军,泰山军先后击败过河南汉军和河北汉军后,河北地方的其他势力已经绝了能战胜泰山军的想法了。

那这个时候,其他地区基本可以传檄而定了。

但蔡邕不明白的是,张冲所发动的战争和以往的打天下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这不仅是一场恢复社会秩序的战争,更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战。

也因为此,张冲要的不是那种形式上的占领,而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变革。

如果历史有此比,那就是当年秦法变周制的大革命,只是过去这用了百余年,而现张冲要的是他这一代完成。

所以当蔡邕讲完这些后,张冲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有人会替自己说。

没出意外,蔡邕后面的董昭出场了。

这一个黑胖子,此时郑重朗声道:

“蔡公诚哉为纯儒,所论所言不是王者之路。但昭以为,蔡公有点不合时宜。”

蔡邕也看了一眼这个佞人,反问:

“哦,哪点不合时宜。”

董昭认真道:

“没有一点。”

说完,黑胖子就不等蔡邕反驳,就对张冲道:

“如今天下大乱,奸雄枭獍不知凡几。这些人畏威而不畏德,畏力而不畏义,畏兵而不畏仁。想以仁义施彼辈,以图归附,不异于缘木求鱼。所以,臣请附北伐,布武幽冀,早日结束这沦沉乱世,功成业着,此才为真正的大义。”

说完就带头对着张冲重重一拜。

而那边,早看出张冲心思的严庄、高升也出列,对张冲一拜,道:

“臣等请附北伐,平定这乱世。”

这时候,蔡邕的脸都黑了。

他没想到这董昭以诡诈之术阿谀,曲解他的意思。他蔡邕有说只靠仁德吗?他蔡邕有说不平定四海吗?现被这董昭一曲解,他倒成了丑角。

所以,蔡邕拿手指着董昭,气得发抖。

但他边上的同僚,也是他的学生路粹悄悄后面拽了一下其师的的衣裳,才让蔡邕意识到形势。

上首的张冲听完诸多意见,转而对军将这一列,问道:

“众将有何意见。”

杨茂、关羽、张旦、丁盛、董访四校尉皆互相看了眼,然后一同出列对张冲道:

“我等请附北伐,解民倒悬,平定这乱世。”

这里面杨茂是刚从泰山地回邺城的,然后就被张冲任为军中第二要职,中军校尉,领左右中护军甲士四千。

所以他包括关羽四人,就代表了军中众将的意思。

他们毫疑问,要战。

张冲控制住形势,这最明朗的时候,发声了:

“诸君说的都好,都对,但我只有一言大家。”

说着,张冲扶剑而立,众文武恭敬状中,雄言:

“侧榻之地,岂容他人酣睡。”

于是,第一场是否北伐就被一言而定。

……

而今日,泰山军文武吏再次齐聚军府,这一次他们要讨论整体的战略庙算。

和寻常的军伍不同,泰山军自泰山时代就讲究战前军略,只是那时候是张冲讲,众将听。而现随着数年艰苦战事,诸多将领也成长起来,军略各有所长,正该议一议了。

张冲首先要与诸文武会商的,就是先攻城还是先略地。

我们常将攻城略地放一起讲,但实际上二者是有侧重的。攻城就是先对敌主要城池要点进行围攻。而略地,就是先将敌围困城内,再对其他诸地乡野进行占领。

简言之,前者就是打攻城战,硬攻硬,打一地就得一地。后者就是,极速扩展,一把揽怀,然后再对怀里的菜逐个品尝。

以关羽等将的意思是,还是要打攻城战,这一方面是现泰山军攻城战上经验不够,而现赵国北部诸县实力薄弱,正适合用来练手。

而且现泰山军吸纳了青州黄巾之后,仓促打合战有点风险,不如攻城战有主动权。

但时列的郭图,却不赞同。

说来郭图也是敢的,以一降人之身,敢对关羽提出反对。

也许这就是其人的聪明之处吧。

郭图这人品行不够,但智谋却是有点东西的。其人恰说出了另外一番道理:

“我与汉军相较,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城。如关校尉所言,恰就是以我之短较贼之长,非智者所为。昔年,智襄子攻晋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胜不足喜,如如不能克,必然挫伤军势。冀北四郡本惶惶,见我顿兵城下必以为有机可乘。一旦徐严而来,我疲彼锐,危矣。”

郭图一番话说的不少将领深思。

是啊,攻城战哪是那么好打的,万一打不好,反倒让敌人有了想法了。

郭图见自己话说动了不少人,于是乘胜追击道:

“所以与其舍长就短,不如充分发挥我野战之长,先分略诸地,以柏人、巨鹿泽一为限,攻略乡社、分置守长,收敛租谷。彼时,敌为我腹中,败亡就是转瞬间。”

郭图本以为自己一番话有理有据,比关羽所言更有执行性,就觉得这次自己出了风头了。

他踩着关羽这个粗坯武将上位,就是诉这些人,军略非尔等所长,你们还是下面老老实实填沟壑吧。

但可惜,郭图根本不了解他要踩的关羽是何等人。

只见郭图这边刚说完,关羽横眉怒目,直接对着郭图指戟骂道:

“好个狗奴,我为重将,有攻城野战之功。你不过区区降人,也想以口舌而位居我上?你也配与我关某同殿议事?还不退下。”

当关羽说四字“还不退下”时,声若洪钟,直接将猝不及防的郭图骇得退了三步。

郭图被关羽当面辱骂,整个人涨红,他怎么都没想到这关羽竟然殿上就敢折辱他,他也是七尺男儿,如何甘受此等羞辱。

于是,他就要上前抓住关羽的衣襟,给他个好看。

但就郭图上前一步时,突然看到关羽的眼神,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关羽想杀他!

这一定是杀意。

郭图突然往地上一跪,完全没有体面,对上首的张冲道:

“渠帅,关将军好大的威风,仆不过说了两句自己的看法,就要被关将军如此折辱。那是不是以后这军略就是关将军一言而定了?”

关羽蔑了眼犬吠的郭图,转而对张冲道:

“渠帅,这郭图不过是幸邀之辈,全然是纸上谈兵。他说什么围贼城内,再攻略乡社、分置守长。那我请问,需要多少兵力来围城,多了,长久补给如何保证。少了,又如何将贼围住。”

接着,关羽转过头,对众人道:

“而一旦不能围住,那所谓城外乡社、分置守长,坐收钱粮不过就是笑话。一旦敌抄掠乡野,反而是我等要顾此失彼,为敌所调动。”

“再说,此人说什么一旦顿兵城下,冀北四郡又会如何如何,就更是笑话了。冀北诸郡,名为汉臣,但实为诸侯。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如何能为赵地之安危而触我虎须?”

“不过此人倒也有不是一是处,其中说到的以柏人、大陆泽一为止,我是认同的。只因为这里就是昔日赵国抗衡中山的防,至今仍然有坞壁亭舍分布此限。我意就是先分兵驻防此地,截断北面可能的贼援,然后倾力攻襄国。”

坐上首的张冲,对关羽所言频频点头。

显然相较于郭图的抖机灵,关羽疑此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对赵地的布防和形胜都有掌握,所以对伶牙俐齿的郭图形成了全面压制。

但张冲发现关羽特有的傲上性格完全没有克制,这让张冲颇有担忧。

他不是觉得这种性格不好,也不是如郭图搬弄的这种是对他的不尊重,张冲恰恰是担忧这一性格会让关羽被贼所趁。

关羽不是寻常的斗将之流,是他张冲倚之为长城的干器帅才。

张冲看来,为帅当如水,不可琢磨有定。

可以急流三千尺,也可润物细声。如此一阴一阳,才不会被敌专门做局针对,不然一味刚强傲上,败亡不远。

这不是张冲想的多,以张冲自己来说,他眨眼就能想到关羽的两种死法。

比如关羽前面打仗,后面调度粮秣的突然来个火龙烧仓,你说关羽死不死。

又比如,他与友军多路并进,但偏就他遇敌主力,而偏偏他的友军迷路了,你说关羽死不死。

甚至,什么反间计、诱敌计等等这些,都能针对住关羽。

如此,望着正侃侃而谈的关羽,张冲面上不动,但内心充满担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