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犁汉 > 第六百五十六章 虎臣

犁汉 第六百五十六章 虎臣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3:33:57 来源:小说旗

太武三年,三月九日,三垂岗大营。

久在外的韩当陷阵队终于回到了军部,向赵云汇报着这段日子他们探查到的上党军形势。

韩当皱着眉说:

“军主,这上党军不能小视,通过这段时间的探查,我探查到,上党军以大部停驻在璐县,其次在壶关、屯留、长子皆有驻兵,不仅如此,在一些乡野外的要道上也有壁垒,可以说防御非常紧凑。”

赵云疑惑:

“敌军有那么多人?可以铺开这么多?”

韩当摇了摇头:

“我从一些俘口那里得知,那新来的上党太守叫陈王刘宠,一来就大肆征召民夫壮丁,别说整编了,大多部分是给一把木矛就塞进了壁垒。一个壁垒内,往往就只有十几个老卒负责训练弹压,但就是如此,敌军的人海战术也使得我们压力很大。”

赵云沉吟许久,飒然:

“那就先打一打,看那上党军到底什么成色。”

……

三月十日,拂晓,天光微熹。

赵云留军副贺成留守三垂岗大营,自帅突骑千人,步甲两千出壁,向潞县发起进攻。

潞县守将为上党太守,陈王刘宠,其人早早就在璐县城外依靠城西百谷山构建壁垒攻势。

百谷山据传为昔日神农尝百草的所在,至今在这里还有神农祠堂。

而现在,这里已经被刘宠改造为了一片巨大的兵站,从这里几为与潞县等高,可与之互为犄角。

而刘宠选择将潞城作为防御重点也颇有讲头。

作为上党太守,他的治所是在上党腹心的长子,但刘宠在来到上党未多久就开始巡视全郡,一方面考察各地乡情,看都有哪些豪杰,另一方面也是看看这上党的山河险要。

而这一番考察下来,刘宠选择将潞县作为新的郡治。

和大将军长史王谦的想法一样,刘宠也认为泰山军这次入并意在河洛,而且他比王谦想法更进一步,就是他认为泰山军一定会从河北、并州两路一起夹击上党。

正是考虑这个因素,刘宠选择了潞县。

因为潞县就处在滏口陉的西出要道。

刘宠曾带着少数武吏扮作山寮深入到滏口陉,一直走到对面那头的邯郸附近才止。也正是亲走了这条路,他才对滏口陉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璐县向东,沿着浊漳水进入太行山,这一段路都全部都是在丘陵之间盘绕,然后就走到古潞氏国城的台地,然后穿过一条架在浊漳水上的浮桥,那里黎城砦壁。

经过这条砦壁再深入太行山二十里就是当年潞子所立之台壁城。

这处黄土夯实的台地,是璐县以北最重要的军事据点,为前线壶口关之屯驻地。

离开台壁城继续向东走六里,就是滏口陉中赫赫有名的壶口关。

可以说,自当年赤狄人打败太行山内的黎侯人占据这片地区后,壶口关就一直是历代把守滏口陉的要隘。

此关所扼守的就是吾儿豁,这段豁口非常窄,几乎只能容纳两人并行,但正是这么狭长的通道,勾连着冀州和上党的人流往来。

而穿行过壶口关,就正式进入冀州段,从这一直到陉口外的邯郸,都不算难行。

刘宠是汉室宗亲诸王中难得的军事人才,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能亲自深入大山,劈荆斩棘只为了弄明白一段路的真实情况。

从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他守在潞县,既阻太原之地南下长子,又阻邯郸之地西出太行。

真汉室一良王啊。

……

而当赵云军至潞县,便看到这样一副景象。

先是位于他东北面的潞县主城,其整体为夯土结构,是典型的四壁四门汉城,其城北有一条浊漳水临北门,然后从两侧又挖出一条护城河,将潞城紧紧环绕在内。

而在护城河上,又有三座水砦,负责把守护城河的水道。

城内又通过水门与之相连,一旦遭遇敌攻,城内的守军可源源不断支援到这三处水砦。

如果只有此城也就罢了,在赵云军正东面,一座横岭自北向南横亘,岭下连砦纵横,岭上旌旗相连,此时见赵云军来,正锣鼓四起。

赵云也打了不少的仗了,对攻城也有一套经验,所以他一眼看出这些布置的心思。

首先,上党军驻营于城南百谷山,实际上占据了这片区域的制高点,其主将可以比赵云获得更好的视野,灵活调度战术。

而赵云所部控鹤军呢?处在岭下,其军的动向在敌军眼里一览无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其次,上党军又以护城河为依托,构建了三座前出的水砦,使得潞县城内的守军可攻可守。

同时,水砦和南面百谷山的守军彼此声援,构成外围的防线,而潞城则为其间的中枢,为这些外围据点提供预备队和物资。

最后,岭下的敌军连砦也是如此,既可以屯驻部队又能储备军资,使得泰山军在潞县城外即遭遇阻碍,而不能对潞城本身形成威胁。

其整个外围防线,几乎横行十余里,将整个潞县的正面全部覆盖。

这些小砦、窝铺和城上的垛、楼相互配合,形成了系体的打击。

不过赵云也没有那么担心,他既然能看出这防御的底细,自然也有破敌之法。

无论是在早期的随军学堂还是后面的邺城讲武学堂,都对敌军这种城外砦的复合防御有着明确的解决办法。

对于这种有纵深防御的工事,首先要夺取城外的险要和此城的各处交通线。

也就是说,要选择放弃功潞城,而是重点拔取百谷山军砦。这样就能避免正面过大,兵力分散的问题。

思考过后,赵云当即下令对百谷山之敌进行攻击。

……

此次赵云所带之控鹤军多是泰山军老卒,军中猛将委实不在少数。

此刻,赵云军令既下,率先开拔并以横阵铺开的是控鹤军前营千人部。

其主将为徐盛。

这个曾被张冲亲切称呼为“小徐”的游奕士,此刻已经在历次战役中积功而为营将,已是军中地地道道的核心骨干。

徐盛手里握着一柄很奇怪的兵刃,那是一种长柄斧钺,但上部又比正常的斧钺来的更小,总体就是一个大棒。

徐盛身高七尺,在一众八尺多的泰山军将中好似其貌不扬,但整个人却非常精悍。也正是弥补其手臂不足,他才用了这一斧棍作为自己的兵刃。

此刻,作为控鹤军前部司马,攻击岭下军砦的任务自然是属于徐盛的。

他只是简单观察了一下这些壁砦,然后就带着其部千人排成一个横队压了过去。

出乎意料的是,当徐盛带队准备对壁垒发起进攻的时候,岭上一阵旗帜变换,随后岭下就鼓声大作。

在这鼓声中,一支铁军正从壁垒内开出,显然要和泰山军阵战。

后方的赵云愣了一下,他也是很久没遇到敢主动出击的敌军了,摇了摇头,便继续看徐盛施为。

他不认为徐盛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前方,当徐盛看到敌军竟敢出营,当下就爆发大笑,继而狞笑一声:

“诸弟兄们,随我杀!”

尔后他就持着自己那柄斧棍冲到了一线。

不过即便这般上头,徐盛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不断挥动自己的军旗,让各曲依次火力打击。

率先作第一轮进攻的是泰山军后方的五辆弩炮,在十几名弩手的操持下,这些军国杀器在横队的右侧发射出密集的箭矢。

这些粗如短矛的箭矢一旦覆盖在对面的汉兵方阵,当即就是血肉四溅。

那些雄赳赳出击的上党军哪遇到过这样的杀气,顿时懵了。

那短矛射来,打到人身上,顿时就是尸首俱碎。而纵然不是正中,就是擦一下,也是残肢四溅。

能出战的哪个不是厮杀汉,你一刀我一刀,虽然怕,但也知道就那一下。而现在,看到这等恐怖景象,哪还遭得住。

当即,在前面的汉军就有点不稳,有些已经开始向后面撤退。

但他们后方的汉军不知道啊,他们就听到前方哀嚎一片以为已经接战了,就按照日常训练的操典,开始抵着前面的袍泽,不断向前。

这种肩并肩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稳固阵型,并为前面袍泽提供支撑力。

但这个时候这一战术可就让前面的袍泽倒了血霉了。

前面遭受短矛覆盖的上党军是撤也撤不了,索性只能咬着牙向前冲,试图抵近泰山军。

但他们逃过了泰山军的弩炮,却没能逃过泰山军的第二轮攻击。

在弩炮之后,后方的弓弩队又开始在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抛射箭矢。

五六个呼吸,在泰山军前方就已经没有活人能站立了。

泰山军的火力就是这么恐怖。

而这还没完,当弓弩队射空了箭矢,后面的轻兵已经跑到了阵前,随后将手中的短矛尽数投入到了上党军的阵内,于是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等这三板斧尽数扔完后,徐盛高举着自己的斧棍,斧棍上还绑着一面小旗,就听他高吼:

“杀!”

徐盛这边说完,他身后的旗鼓手就不断挥旗敲鼓,于是早就准备好的六百名刀楯甲兵开始向着剩下的敌军猛冲。

此时已不需要什么阵型,冲就得了。

而当徐盛这边带着如狼似虎的刀楯甲兵冲过来的时候,在他们对面的上党兵恍然做梦。

在经过对面三轮的火力打击后,剩下侥幸未死的,忙从地上扛着一个“受伤”的袍泽就要撤往后方。

而其他机灵的也开始有样学样,甚至他们往往还十几个人猬在一起,然后就搬了一个军吏,然后就慌张撤向了后方。

就这样,徐盛他们还没接触敌军,这些上党兵就已经尽数溃败了。

而徐盛他们就跟着这些溃兵一起涌入到了岭下军砦。

直到在这里,徐盛等泰山军吏士才遇到了第一次有效反击。

……

此刻,随着泰山军涌入壁砦,各曲已经按照既定战术分散为一个个四五人的小阵,然后与壁内的上党军乱杀一团。

在杀场的中间,徐盛在两个扈兵的遮护下,挥舞着他那柄斧棍,作为排头开道。

他手中这斧棍通体是铁仗,此刻挥舞起来,当真就如两面风车,上党军是挡着死,擦着伤。

徐盛本就天生武勇,在军中又系统学习过长械,再加上他手中这斧棍既可劈,又能敲,还能刺,整条铁杖是被他耍得游龙一般。

对面上党兵也不是没有武士,但每每和徐盛相击,总会被打个反击,甚至有时候都是自己主动撞在徐盛的杖刃上。

有道是,不怕细狗有技术,就怕莽汉大力夯。但那徐盛呢?却是绝品,是又有技术又大力夯,这让那些上党武士哪遭得住啊。

纷纷被打崩了心态的上党武士接连倒毙于徐盛杖下,此刻在他的面前再无敢战之敌。

而徐盛作战有个特点,那就是每出一击必如猿猴一般叫一声,这也是他在琅琊山厮混讨活的时候,观察山里猿猴厮斗的时候学来的。

他发现这种吼叫不仅能威吓敌人,让敌胆丧,还能让自己的攻击更加有力。

此刻,徐盛整个人就如一个披甲的猿猴,在人群中大呼小叫,每打一击就是一声“咤”。

手起仗落,又将一颗脑袋敲碎。

“咤!”

斧棍横击,锐利的斧刃直接划开了一个无甲上党兵的腹部,腔里的下水是留了一地。

此时徐盛满身都是鲜血,热气蒸腾,而他也不觉得乏,反而越战越勇。

很快,这处壁寨就被徐盛所部给攻占下来了。

从徐盛部出击到拿下当面的第一座壁垒,前后没用到一刻。这就是泰山军的锐利。

而等占据这处砦壁后,徐盛更是以此壁为中心,向南北两面延伸,其样子是要一股做气将岭下的上党军砦全部拔出。

到这个时候,一直端坐在山岭上的刘宠再也坐不住了。

他将旗鼓交给了自己的军师骆俊,让他权调诸军,自己则带着麾下两千甲兵从岭上开辟的军道急驰而下。

陈国上甲,猛虎下山,正指徐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