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犁汉 > 第八百五十七章 寿春

犁汉 第八百五十七章 寿春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3:33:57 来源:小说旗

整个冬十二月,泰山军驻扎在开封时候,除了那一日的大会后,之后的时间依旧在整训。

一切都那么平淡,甚至连青、徐、扬的三方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似是默默积蓄着力量。

而在对方继续的同时,张冲这边广发哨探,开始对寿春所在的淮南地区展开了详尽的侦查。

也正是通过一个冬月的探查,张冲也对寿春之形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其实一开始,如果没有荀攸的提点,按照张冲自己的规划,他是打算这样打这一仗的。

他既然看出了临淄和寿春两处是缩在后面的拳头,那肯定是要破这对组合拳的。

在张冲的规划中,此时正从黄河北岸不断南下进入济南西面山河通道的丁盛、董访两个军团,将配合泰山的关羽和黑夫一起夹击临淄的曹操。

不求一战而败了曹操,也至少将曹操牵制在青州地区。

而张冲则会来年春水上涨的时候,带领大部分主力军坐黄河水师的船队南下彭城。

而在中原地区,张冲则会留下数千骑军,沿着涡水一线游奕,一旦遇到寿春开出的孙坚部队,就坚决在野战中击垮他们。

如此,等张冲带着主力部队拿下彭城后,就可占据东方战场的主动权,到时候不论是先回击青州,将曹操歼灭,还是乘胜追击,深入徐州,彻底拿下淮水以北土地,都是张冲一个念头的事情。

但现在,当张冲明白寿春的重要后,他却不准备这样打了。

那寿春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以至于张冲要推翻他原定的计划。

原来,寿春城压根不是在淮水北岸,而是在南岸,而且人家深入中原也不是靠走路,而是靠着中原的水道,可以直达的黄河边。

打个比方吧,占据寿春的江东兵就相当于占据了这个天下的高速枢纽上,靠着江东本地的舟船,沿着淮、泗、汝、颍、涡、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抵达中原任何地方。

而此世大部分郡县都是沿着水道建立的,那些江东兵直接找个水浅的地方就能靠岸,然后劫掠郡县。

而到时候,即便张冲布置了大量骑兵作为后手,那又如何追得上水里的舟船呢?

如此,此时摆在张冲面前的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拿下寿春。

但他却不能这么直接去打寿春,过早的暴露战术意图,会丧失主动性。

如此,张冲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故作疑兵,真真假假。

他让黄河北岸的丁、董两军团,在大河冰封的时候不断南下到平原一带去袭扰曹军。

此举既在于疲敌,也在于惑敌,好让曹操认为他那边依旧会是自己的主攻方向。

而与此同时,张冲还会故意在鸿沟一带建造舟船,好让彭城一带的敌军探查到自己会从鸿沟南下泗水的战略企图。

而张冲这边真正准备的杀手锏,则已经在这个冬天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了。

……

历来江南都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莫如守淮。

但这却并不是孙坚麾下的这些重将们应该知道的道理。

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上,天下从来就没有以北攻南的时候,长江以南之地都不能敌北面一州,你让人家守什么守。

但即便没有从过去的历史经验获得这一道理,但却并不妨碍孙坚等人明白淮南之地的重要性。

用孙坚自己的话来说:

“咱们江东的确有长江之险,但如果无淮水为依凭,那长江以北都是北港汊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虽然什么入江三条路,但那是对于大规模军队行动的,而实际上,只要小规模军队潜入,那哪里不能过江?

所以从一开始孙坚就没将全部希望放在江防上,而是找到了寿春这个地方。

寿春是九江郡的郡治所在,而当时镇守九江郡的正是一个叫陆骏的都尉。

当时袁绍坐断中原,关东朝廷政令不能过南方,对南方尤其是扬州等地的郡守都不能及时任免。

而当时九江地界冒出了一伙宗贼,他们是庐江人陈兰和梅成,皆属于霍山一带的宗贼,这些人凭借潜山、霍山的地形险峻,不断袭扰淮水上的漕运,获辎重无数。

而当时的九江太守畏惧,挂印潜逃,而朝廷那边一时又不能派遣新的太守,所以这陆骏就实际代理了九江之地。

可陆骏也能力有限,并没有能力击破陈兰、梅成这些霍山贼。

于是,九江、庐江一带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也正是这个时候,孙坚崛起于江东,后面更是获得了朝廷的节钺。

他在得知九江这个地方竟然太守空虚,亲自带着大军从江上溯游而上,然后在濡须口这里进入了淝水。

也正是亲自走了这一趟,孙坚发现这个濡须口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易守难攻。

从淝水往下进入长江的一段,水道狭窄,这就喻示着敌军只能用轻舟南下。

那他只要在濡须口设立水砦,将巨舟布置在广阔的江面上,就可以对北面之敌形成压倒式的优势。

孙坚既然这么想的,然后当即就下了决定,命令江东方面立即组织工匠、民夫,在濡须口设立连环城砦,然后又在江面上设置水砦,以为水陆要冲枢纽。

下了命令后,孙坚就带着舰队继续沿着施水进入合肥,再沿着合肥边上的淝水,一路直到淮河南岸的寿春。

当江东的巨舰挂着汉旗,尤其是孙坚的楼船座舰上还悬挂着天子授予的节度,寿春城内的陆骏就带着郡吏们出城拜见。

因为当时朝廷在河内一带遭遇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九江这里,陆骏这些人实际上已经知道大汉已经不可挽回了。

所以当江东猛虎孙坚带着军舰抵达寿春,他们商量了一下,认为唯孙将军可以保东南。

而当孙坚下船,听闻眼前这陆骏是出自吴郡陆氏,大喜。

为何?

因为当孙坚决定割据江东以争中原后,就有意识的扶植江东本土派,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才好和中原的王朝有割裂。

而当时江东之地,能称为望族、士族的,就是四家,分别是顾、陆、朱、张。

可以说,江东这个地方,九成九的人才都是出自这四个家族和他们的门下。

而此四家呢,也看重了孙坚绝强的武力,认为能在乱世中保护东南利益的,正该是孙坚这样的武夫。

所以四家也即刻倒向了孙坚。

而此刻,当孙坚听闻这陆骏就是出自陆家后,心里纠结的地方顿时就消散了。

因为在当时,他孙坚还只是吴郡太守,压根没有名义去占寿春。而如果表其他人作为九江太守,他又不甘心。

如此,在得知陆骏就是自己人后,孙坚终于大胆决定,表陆骏为新的九江太守。

此时扬州地区都和朝廷隔绝日久,这里的表,实际上就是孙坚自己任命的。

本来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僭越,并没有足够的合法性,可很快,周瑜就从京都逃了回来,虽然他最后没能将何太后他们带过江,却带回来一封盖印诏书。

此封诏书正是周瑜自己矫诏写的,任命孙坚为扬州牧的任命书。

但不管谁写的,诏书上的盖印是真的,所以孙坚这个扬州牧也就是真的。

如此,孙坚才正式任免了自己的小舅子吴景作为新的九江太守,驻扎寿春,而陆骏则被提拔进了幕府做了兵曹。

其实别看孙坚和四家嘴上说的一体,但说到底,在孙坚的心里,还是只有自家人才能被信任。

本来如果陆骏是其他地方的太守,孙坚可能也就大度一下了,可当孙坚亲自到了寿春,看过寿春的地形后,却一点不敢将此地留给陆骏。

在看完寿春后,孙坚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如此咽喉要地,他要是给了陆骏,他孙坚晚上都睡不着。

也是因为认识到寿春的重要性,孙坚在任命吴景作为九江太守后,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他首要的就是解决祸乱九江一带的宗贼,也就是陈兰、梅成等霍山贼。

而孙坚处理的这件事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单枪匹马,只带了一把刀,一壶酒,就这样进了潜山了。

他走的时候,停驻在淮水上的舟船甚至都没发现。

等众江东将领们发觉开始着急的时候,孙坚回来了,还带着陈兰、梅成二人和他们手下的宗部一万五千口。

孙坚靠着个人魅力征服了这两人,两人信孙坚,并在孙坚的安排下开始在寿春以南,淠水东畔定居。

这里本来就土地肥沃,适合这两部宗贼发展生产,另外一方面,两部也可以作为寿春城的后备军,随时支援北面的寿春。

在收编了陈兰、梅成后,孙坚又收编了潜山一带的雷绪,大抵平定了寿县以西的广大桐柏山区。

除了收庐江、九江之宗贼为部曲,孙坚还将九江、庐江两郡的郡县长吏班子给配齐了。

当年九江太守是一个叫边让的兖州名士,后面因为不堪宗贼骚扰,弃官跑路了。

而边上的庐江和九江也差不多,而且因为境内桐柏群山的存在,宗贼之祸更甚,其郡县长吏,十个九空。

现在孙坚要以寿春为核心构建淮水防线,那庐江、九江两地的官吏就必须配齐。

而很自然,夹带中无人的孙坚,只能将这些位置送给了江东四大家。

也正是因为此,孙坚开始萌生了招徕江北士的想法,只是从未表露。

不过四大家这一次是吃饱了,但真正吃了大肉的其实还是他孙坚。

因为孙坚还做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大力开发芍陂以屯田。

孙坚搞屯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却是他不得已而做的。

此前江东四大家这么快就倒入孙坚这边,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其中的一个代价就是,孙坚的幕府只能从四大家这边象征性的收十分之一的稻米作为税收。

而少了四大家这边的税收,孙坚要想供应幕府的四万精兵,就必须自己筹措军粮。

所以孙坚这边才开始发展起了民屯。

由他这边召集江北的流民到南方屯垦,幕府这边统一发放种子和土地,最后江东幕府则拿走十分之七的粮食作为税收。

而现在,在拿下庐江和九江后,两郡中间的芍陂就成了一块香饽饽。

芍陂具体地处在寿春之南,是当年楚国相孙叔敖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后来经历代修治,陂周扩至二三百里,灌田百余万顷。

而百万余顷湖边地都是上等田,现在一下子就属于孙坚一个人的,可想而知他的实力一下子扩张到什么程度。

不过目前芍陂也只是算作潜力,要想将这百万余顷湖边地都开发出来,孙坚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这一地区投入人力和资源。

其实单就一个芍陂就值得孙坚卖了命的去死守寿春了。

但寿春对于孙坚的价值却不止于此。

对他而言,寿春就是他北上中原的基地,是他问鼎中原野望的起点。而对于一个马上将军,单这一点就足以胜过一切。

要不是要和徐州那边建立联盟,他需要坐镇在江东。

单单就这几个理由,他孙坚早就将扬州的州治直接搬到寿春了。

不过,徐州那边也确实是过于重要了,它决定了江东下一步的战略,所以即便不舍,孙坚在秋日水涨的时候,还是撤军回江东了。

他给吴景留下了万余精兵,还有大小舟船三百艘,并给自己这个小舅子足够高的授权,让他调动淮南的资源,巩固寿春城防。

而吴景也的确做的不错,在冬日来临前,他已经在淮水上建造了上百艘轻舟,编练了一支精干的水师力量。

吴景也是非常有远虑的,他明白随着泰山军入主中原,如果再继续单纯的死守寿春,那久必不可守,所以更要主动出击。

而吴景建造的这些轻舟正适合用做在中原地区的水网中使用,这些水网普遍吃水潜,只有这些轻舟才能畅行无阻。

于是,就在波澜壮阔的太武三年走进尾声,九江吴景也踌躇满志,意在中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