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盛唐女帝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与李恪谈科举

盛唐女帝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与李恪谈科举

作者:极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05 14:03:23 来源:小说旗

李恪懵逼了,事情是可以这样的吗?

自己只不过是客气一下,坐在主座上的李恪有点不知所措,还好多年的教育让他表面上保持住了淡定。

然后朝着李明达递过去询问的眼神:啥情况啊?

李明达假装没看见李恪的眼神,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慕容雪继续一副萌萌的样子等着李恪的。

“这个,恪的书法不堪入目的“

那意思是就是算了。

慕容雪脸色不变继续盯着李恪。

李恪有些尴尬的继续说道:“真的如此,恪的书法不怎么好的”

慕容雪面色不变。

李恪脸色有些微微的发红:“那个,如果不嫌弃的话”

慕容雪:“不嫌弃”

好吧,人家话都说道这份上了,李恪只好认输了,他是实在是没见过如此样子的人,尤其是还是大唐的公主。

李恪吩咐自己身边的心腹:“去把笔墨纸砚拿过来“

心腹朝着外面的候着的仆人耳边吩咐,仆人快速的离开然后急匆匆的过来,手里捧着笔墨纸砚。

远远的看着,李明达就知道这一套价值不菲,老李的御用的东西送给李恪的。

能让老李送笔墨纸砚这类的东西,证明李恪的书法还是不错的,自己也不是没见过李恪的奏折,字体规规矩矩的带着一丝的豪气。

如果不是身份问题,其实李恪真的就是李承乾唯一的继承者,可惜的是李恪不但是身份有问题,人偶尔也有一些软弱,再加上自己背后的支持者真的不靠谱最终还是没希望的。

说道不靠谱李恪的原配杨妃根据史料记载,杨妃于贞观五年嫁于蜀王李恪,其父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静公杨誉,祖父为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

身份确实不低也是隋朝的遗老一族,可是行事作风实打实的坑,贞观七年的时候,杨妃的父亲杨誉居然干出了“在省竞婢”——在皇宫禁地追逐婢女。

如果不是看着朝堂的稳定的话,老李就能直接把他们给砍喽,并且这个杨誉还不承认错误,反诬赖都官郎中薛仁方,要不是老魏头直接怼了过去,估计薛仁方就的下监狱了。

如此的一家啊,李明达真是对着李恪表示惋惜,也是纳闷这货的杨妃今天的宴会没参加,不来也好省的到时候自己暴脾气上来了把他们一家都丢到西伯利亚喂北极熊去。

李恪好不容易才把那一堆的扇子写完,他还不知道为来慕容雪会对这些扇子做什么的。

这些事情其实也不用猜,八成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倒霉恪啊,你还年轻啊,不知道社会的险恶么。

看着刚才一副认真书写的李恪,李明达觉得他不知道。

宴会继续进行,抛去慕容雪的干的这事其他的还是蛮顺利的,三个人东拉西扯的说了不少,最后李恪说到了科举上来了。

文武双举啊,这可是大事。

李恪:“恪觉得今年的科举乃是大事,父皇一定会重点监察舞弊的”

李明达:“父皇想要彻查舞弊不假,不过这事情上千年也是搞不定的,只能是尽力而为罢了”

李恪:“为何如此说”

显然李明达的话让他太受打击了。

果然是个憨憨啊这个道理都不懂。

“人非草木,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刚正不阿认真做事的,再加上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学识不同,对待事物的理解也不同,阅卷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学识认识态度怼考卷进行审核”

“这样的差距就会造成了考卷的在不同人手里会有不同的差异,一般要选择多人阅卷或者是出固定的题目固定的答案”

李恪:”原来如此,受教了“

李明达无视李恪的继续说:“然后呢这事还没完呢,寒窗苦读数年好不容易赶到科考,你说一些人不会想尽办法让自己高中么”

李明达说的李恪表示赞同:“确实如此,不过恪认为还是老老实实的备考最好”

老实孩子啊,李明达打算继续打击他:“你是如此的想法,不代表所有人的是如此的想法,不然为什么人家有好坏善恶之分”

李恪突然想起来了李明达的说的科举糊名制度:“不是要采用糊名制度吗?”

慕容雪插嘴:“糊名而已这种小伎俩其实很简单,只要在考卷固定的地方写上固定的话语,或者是个别的字书写方式不同就行了,在这你还可以提前与考官联系,讲自己的作品交上去一份,对方只要记住你的字体和写作方式**不离十就能猜到自己想要提拔的人”

听了慕容雪的话李恪深受打击:“原来还是可以如此”

李明达叮嘱李恪:”你知道就行,不要说出去,不然到时候知道的人多了,科举的糊名制度就算是废了,再者到时候严查起来知道是你传出去的父皇不会给你好脸色“

李明达叮嘱完全是实在话,李恪听到了心里,也默默的记了下来。

”那么武举呢?“

李恪既然问到了武举,机会来了:“武举作弊的大多会在初步赛选,越到后面操作性越少,尤其是最后的父皇以及文武大臣会去观看,到时候出什么幺蛾子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并且武将多是热血之辈,查出来到时候必然会是一场血腥,死伤在所难免的“

”文武都有自己的傲气,文人傲气在于气质,武人的骄傲会流血的“

历史上黄巢起义的黄巢就是少年习武,由于唐后期的朝政混乱,吏治越来越混乱,民不聊生,黄巢多次与地方发生冲突,最终后来爆发了起义。

波及全国的起义,直接把大唐的世家勋贵王公的杀了个遍,华夏大地都是动荡。

李明达的话李恪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这次文武举必然会收拢不少人才”

关键来了,想要人才啊,自己招揽呗,李明达眯起眼睛来:“人才是不少,招揽么要注意才行,一些人招来是祸害,有才能还要看人品的,并且最关键的一点,招募人才要找拔尖的呦”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