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烽火淞沪 > 第22章 阻击

烽火淞沪 第22章 阻击

作者:九色道尊的文宣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22:27:47 来源:小说旗

当陈哲回到连队时,战士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归来。

只见他一手打开装有机枪的大箱子盖子,众人纷纷围拢上来。

等箱盖打开,看到里面的武器,战士们的眼中瞬间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拿起这些家伙事儿去战场上痛击敌人一番。

只见他和王伟两人动作娴熟地将那挺mG08重机枪和民 24 重机枪小心翼翼地安装在了双联装机枪座之上。

经过一番细心调试之后,他轻轻地转动着枪身,开始瞄准远方的目标。

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让他不禁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叹:“还真是不错啊!”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尽管这两挺机枪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它们之间除了产地有所差异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刚刚获得的一把崭新的花机关,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递给了一旁的张小亮。

接过武器的张小亮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向他道谢,他除了毛瑟手枪外又多了一个支配有32发弹夹的mp18。

紧接着,陈哲迅速召集起周围的战士们,开始认真细致地讲解并演示马克沁机枪的正确操作方法,并告诉士兵们,mG08和民24式都是马克沁系列的重机枪。

战士们围拢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步骤。

与此同时,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本的防御布局进行了全面而又合理的调整。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让4个士兵将组装完成的双联装机枪抬到了一处视野极其开阔、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强大火力覆盖能力的绝佳位置。

随后,他让士兵挖了个坑,将装有护盾的双联装的机枪炮塔卡在土坑上,

他让王伟进入双联装机枪炮塔里,再次测试了一下这双联装机枪的性能。

有了坑,王伟站在机枪炮塔了正好,只要王伟弯下腰,敌人的子弹就只能打中护盾,伤不了他半分。

虽然在射击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两挺机枪的射速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并没有影响到它的实战表现。

最后,那两座原本矗立在原地的铁碉堡也被重新安放至更为合适的地点。

不仅如此,士兵们还在碉堡的四周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沙包,进一步增强了整个防御工事的坚固程度。

没过多久,日军就像发了疯一般,再度集结兵力向我方阵地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

与此同时,天空中传来阵阵轰鸣声,敌人那狰狞的战机如同恶鹰扑食般呼啸而来,投下一枚枚炸弹。

刹那间,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我方的整条战线在这狂轰滥炸之下变得岌岌可危,原本坚固的防御工事也被炸得支离破碎。

许多英勇无畏的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无情的炮火炸死或炸伤,他们痛苦地倒在血泊之中,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陈哲所在的区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已有好几名士兵不幸遭遇了炮弹的袭击,有的当场牺牲,有的则身负重伤。

那些受伤较轻的士兵被迅速送往后方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而伤势较重的则被紧急转移到后方的医务所接受进一步治疗。

位于炮连前方的 3 连更是遭受了沉重打击,他们正面迎击着敌人整整两个中队的兵力。

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想要撤退逃跑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做出这样的决策。

此刻,3 连的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紧咬牙关,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在炮连前方不远处,那支英勇无畏的 3 连正承受着来自敌人猛烈炮火的无情摧残。

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3 连的士兵们在这恐怖的火网中苦苦挣扎,伤亡情况极为惨重。

目睹此景,陈哲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对身旁的王伟下达命令:“立刻派出两名战士,以最快速度前往前面通知连长,让他们迅速撤回到我们连的阵地上!”

紧接着,陈哲又补充道:“另外,再派遣一个班的战士带上足够的鱼钩和鱼线,悄悄摸到前面去布置诡雷。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被敌人发现。等前面那个连成功撤回来之后,立即给诡雷挂上钩子,准备迎接敌人的追击。”

接到任务后的王伟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挑选出合适的人员并传达了陈哲的指示。

不多时,两名身背通信设备的战士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了战火纷飞的前线;而另一边,一个班的战士也手提装满鱼钩鱼线的袋子,借助地形掩护,敏捷地向预定地点移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前方的 3 连开始有序撤退。

尽管一路上不断遭受敌人炮火袭击,但在战士们顽强的抵抗下,他们最终还是顺利抵达了陈哲所在的连队阵地。

与此同时,负责布置诡雷的战士们早已完成任务,并巧妙地将鱼钩挂在了诡雷之上。

没过多久,穷凶极恶的日军就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只见当先的几名日军刚刚踏入雷区,几颗诡雷瞬间被引爆。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冲天而起,弹片四处飞溅。

毫无防备的日军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哀嚎声响彻云霄。

见此良机,陈哲果断下令开火。刹那间,双联装机枪发出怒吼般的咆哮声,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出。

一旁的 1 号铁碉堡和 2 号铁碉堡也不甘示弱,它们交替射击,编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网,牢牢封锁住了日军前进的道路。

在如此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日军的进攻势头被硬生生遏制住了。

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寻找掩体躲避这致命的攻击。

而陈哲则趁此机会,重新调整部署,组织士兵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敌人接下来更为凶猛的反扑。。

启拉利轻机枪也在王伟手中不断喷射火舌,扫倒一个又一个敌人。

但日军很快调整战术,他们摆出了几门迫击炮,试图摧毁陈哲这边的火力点。

炮弹呼啸而来,陈哲大喊:“分散隐蔽!”

与此同时,陈哲迅速下达命令,让一排和二排的战士们将掩体内那沉重的战防炮小心翼翼地拉出来。

随着战士们齐心协力的操作,战防炮终于被稳稳当当地放置在了预定的炮位之上。

紧接着,炮手们熟练而又紧张地调整着炮口的角度和方向,经过一番精确的计算后,他们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如离弦之箭一般呼啸而出,带着无尽的怒火和力量,向着日军的迫击炮阵地疾驰而去。

一发、两发……数枚炮弹接连不断地射向目标,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而致命的弧线。

这些炮弹仿佛长了眼睛一般,准确无误地命中了日军的迫击炮阵地。

伴随着一连串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翻腾,敌人的迫击炮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然而,陈哲并没有因此而掉以轻心。

他深知日军很有可能会派遣飞机前来报复,于是在成功摧毁敌军迫击炮阵地之后,他立刻指挥战士们将战防炮再次拉回到掩体内,以躲避随时可能出现的日军战机。

要知道,就在前几天,我方空军的飞机还曾与日机在空中展开过激烈的战斗。

虽然我方飞行员英勇无畏,但无奈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过大。

总共仅有 300 多架飞机的我军部队,在这场残酷的空战中已经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如今,日军的飞机逐渐占据了上风,掌握了战场上的制空权。

这对于地面作战的将士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被打掉迫击炮阵地的日军一点都没有停下进攻的趋势,日军又增派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密集的日军跨过前面的第一道阵地,朝着陈哲所在的阵地涌来。

陈哲冷静地下达命令,先是掷弹筒发射,打乱日军的先锋队伍。

随后,双联装重机枪怒吼起来,两个铁碉堡也被撤去伪装,两挺Zb26轻机枪加入战斗,这些机枪交织成一道死亡弹幕。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火力消灭了一大队人,

他们被强大的火力压制得无法前进。

他们试图改变战术,从侧翼迂回包抄。但陈哲早有防备,他指挥着两个连的战士利用战壕灵活转移火力点,一次次粉碎了日军的企图。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日军最终丢下上百具尸体狼狈退去。

陈哲和战士们望着满地日军的尸体,长舒了一口气。

经此一战,他们的阵地变得更加稳固,战士们也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战士们受到鼓舞,重新振作起来。

随着日军进攻节奏被打乱,己方增援部队赶到,两面夹击之下,日军终于溃败。

激烈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片死寂。

陈哲站在废墟之中,眼神犀利地扫视着四周。

他迅速下达命令,派遣手下的士兵前去捡拾战利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增援部队与前方连队发起冲锋时,陈哲未能带领自己的队伍一同冲锋陷阵。

这导致许多敌人遗留下来的精良武器,早已被其他先到一步的人捡走了。

尽管如此,陈哲的部下们并没有空手而归。

他们小心翼翼地穿梭于满地狼藉的尸体之间,仔细摸索着每一个可能藏有财物或有用物品的角落。

有些人伸手探入那些已经冰冷僵硬的尸体口袋,希望能找到一些值钱的东西;还有些人则专注地扒下日军的军服,试图从这些衣物中获取一些情报或者利用它们来伪装自己。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总算有所收获。除了少量的钱财之外,还弄到了一些香烟和饭团之类的。

虽然这次捡到的战利品远远不及预期,但对于历经战火洗礼的士兵们来说,任何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是值得欣慰的。

不过,由于他们这种专门搜寻尸体获取财物的行为,“捡尸”这个略带贬义的称号也渐渐在军中传播开来。

有人对他们的做法表示鄙夷,认为这样有损军人的尊严;而另一些人则理解他们在战争中的无奈之举,毕竟在残酷的环境下生存才是首要任务。

无论如何,陈哲和他的部下们都清楚,这个不光彩的名声恐怕会伴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的陈哲连队因为顽强抵抗和出色表现受到嘉奖,而他凭借智慧和果断收集装备并巧妙运用的事迹也在军中流传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