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 第13章 拒绝赏赐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第13章 拒绝赏赐

作者:热血勇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2:03:33 来源:小说旗

顾鹤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转头先看了眼老侯爷。

老侯爷见状,微微颔首:“官家有问,你如实回答便是。”

得了老侯爷的应允,顾鹤当即起身回道:“小民此来汴京,与蔡河之上有感,作了一诗,还请官家一听。”

赵祯闻言,饶有兴致地问道:“哦?说来听听。”

顾鹤当即摆开架势,朗声吟道:“夜空如鉴碧新磨,倒影疏星乱素波。天色水光无别处,为君垂手揽银河。”

赵祯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原以为这孩童就算是真能作出诗来,也不过是些粗浅的打油诗罢了,没想到竟然能有如此水准。

然而,惊讶之余,赵祯心中又生出一丝疑惑。

一个小孩真有这样的功底,当初晏殊也是五岁作诗,可也只是勉强成诗,难不成眼前这孩子能比晏殊还强。

更何况,若顾鹤真有如此功底,为何以往从未听说有诗作流传于世?

赵祯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开始怀疑这诗是否真是顾鹤所作,还是借了他人之手,比如顾鹤的那位大儒老师。

想到这里,赵祯的沉默让整个殿堂的气氛都变得有些微妙。

老侯爷见状,也是有些不知所措,他对于诗词的了解并不算多,只能感觉到这首诗确实很好,却并不知道具体好在了哪里。

不过赵祯是个好皇帝,即使心有疑虑,也没有直接武断的下结论,反而是打算再给一个机会。

“鹤哥儿,”赵祯的声音温和而充满威严,“你既能有此佳作,朕心甚慰。

然诗才非一朝一夕之功,朕欲再试你一试,你可敢就在这殿中任选一物,再作一首?”

顾鹤闻言,也知道这是一次对自己的考验,不过倒也不慌。

只微微欠身,向赵祯行了一礼,声音清晰而坚定地说道:“官家有命,小民愿意斗胆一试。”

说罢,顾鹤的眼眸缓缓在殿堂内游走,边观赏边在脑海中细细琢磨。

或许是因为思考的时间略显漫长,约莫过了小半炷香的功夫。

老侯爷瞧得都有些焦急了,正欲开口提醒,却被赵祯轻轻摆手制止,示意他莫要打扰顾鹤的思绪。

终于,顾鹤的目光定格在殿堂一隅,那里摆放着一尊古朴典雅的青铜香炉。

香炉上,云龙纹样繁复交织,宛如活物般跃然其上;缕缕青烟袅袅升起,携带着沉香的气息,飘散在整个殿堂之中。

顾鹤站定后,便开口道:“鹊尾炉中香篆细,龙纹案上御笺新。天颜咫尺垂清问,一缕氤氲达紫宸。”

说完了诗,顾鹤又重新面对回赵祯,解释道:“老师曾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今日临时急智,倒显得有些刻意为之,还望官家海涵。”

可赵祯听后,不仅没有因为这诗,不如上一首而失望,反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这首诗从意境上,的确不如刚才那一首,可同样工整且言之有物,因为宫中确实有那么一座紫宸殿,也是用来日常处理政务的。

这足以让他彻底相信了,这两首诗都是顾鹤所作。

赵祯感慨道:“好一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卿家教导有方。

说来,自从王卿家致仕归隐,距今已有七八年了,他此次可有随同一起进京?”

老侯爷起身回道:“禀官家,王大儒此次本不想来的,只是看着我儿尚未成才,才勉力跟来,臣心中也是万分感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赵祯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王卿家得遇了鹤哥儿这般良才,自是不愿意错过的。

朕亦深知,人才难得,本朝惯有神童举,考以背诵经书、创作诗赋,凡通过者可赐以同进士出身。”

说罢便看向了顾鹤:“今日朕便当是考验过了。”

老侯爷闻言大喜,虽然同进士出身,只是进士级别的第五等,属于最末一流。

可那也是进士啊,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还考不上呢,尤其对于勋贵人家来说,那可是难得的。

就想要立马帮着顾鹤答应下来,可顾鹤却对此不满意了。

当即朗声回道:“启禀官家,老师曾言,入仕为官诗词乃是小道,当以经世致用为要。

再者小民本就出身勋贵,贸然得此赏赐,难免有幸进之名,愿学晏相公,日后与天下士子同台竞技,证明自己之才,不输任何人。”

但随后,顾鹤又说道:“当然,若是官家非要赏赐,不妨赐个免解资格,免了参与院试和乡试的繁琐。”

老侯爷听着顾鹤这不要又要的操作,心里一紧,便要出声来解释。

可赵祯却是没有半分生气,反而是笑道:“好,那朕便允了你,之前平宁进宫时,便曾多番提及你聪明伶俐,今日一见果是如此。

皇后和宫中诸位娘娘都想要见见你,正好我跟你父亲有国事商议,你便去见见她们吧。

另外朕再赐你登仕郎头衔,日后便不要称小民了。”

顾鹤行礼道:“臣多谢官家。”

随后赵祯一个挥手,便从旁边出来了一位太监:“登仕郎,请随我来吧。”

顾鹤在看了一眼老侯爷后,便跟着一起离开了垂拱殿。

本质上,垂拱殿、紫宸殿这种臣子日常来的地方,还算是前朝范围。

现在,顾鹤跟着太监进入的,才是后宫。

在这里,纵使顾鹤年纪小,也最好是小心一点,干脆就蒙着头跟在后面。

不过好在北宋皇宫是出了名的小,倒也没走多久就到地方了。

顾鹤抬头一看,只见宫殿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坤宁殿”三个大字。

宫里面主要宫殿情况,老侯爷进宫前都跟顾鹤说过,因此也知道这就是曹皇后的正宫。

带路的太监恭敬地说道:“登仕郎,您在此稍候,我先去向诸位娘娘禀报一声。”

顾鹤微笑着回道:“有劳公公了。”

此时的坤宁殿中,也是热闹得很,不仅是曹皇后在这,张修援、苗昭容、闻喜县君等几位有位份的妃嫔也都在。

仁宗皇帝的后宫,说消停也算消停,曹皇后出身于真定曹氏,将门之女,性慈俭,重礼法,大度隐忍。

虽然在剧中,她最后跟赵宗全起了矛盾,针对顾廷烨和明兰做了一系列事情,甚至动了起兵的念头。

但在顾鹤眼中,这事本来就是赵宗全做的不地道,他就是继了仁宗皇帝的法统,才得以继位的。

结果登基之后却又不承认,非要把自己生父也立为皇考,这本身就是违反了宗法制度的。

甚至他在这事上的理由,都还没有嘉靖皇帝足,好歹人家是真有漏洞可钻,不像赵宗全纯属硬来,也难怪人家曹皇后受不了。

也就是这样子的性格,导致仁宗皇帝虽然偏爱张修援,以致张修援恃宠而骄,常有不遵守宫廷法度的行为,可曹皇后并不计较。

而又因为仁宗皇帝对于曹皇后保持了相当的尊敬,进而保证了后宫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