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 第85章 管用的老套路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第85章 管用的老套路

作者:热血勇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9 07:36:00 来源:小说旗

“你这番话,倒真替我解开了两桩心头之惑,怪不得官家会如此雷霆震怒,你们兄弟俩越是光明磊落,那些臣子便越显得心机深沉、行事阴私。

还有啊,之前我还纳闷呢,为什么文相公和王侍读也会被贬,他们明明没怎么参与举荐太子。

原来是因为被淑妃给连累了,不过这倒是有些可惜了。”

听到顾鹤说的话,赵昶有些好奇:“什么可惜了?如今这局面已然很好了,父皇终究还是舍不得惩罚淑妃的,能把依附她的外朝臣子全部清理干净,已经尤为不易了。”

这个道理顾鹤自然懂得,要是赵祯真能对张妼晗下狠心,她也不至于能在宫里待到现在。

顾鹤真正可惜的是小秦大娘子这条线,她是个最懂审时度势的人,去攀附张妼晗是因为有机可乘,而苗心禾和朱易真都不搭理她。

现在赵祯快刀斩乱麻,明眼人都能看出淑妃势微,她可不会去做雪中送炭的人。

这话却是不好平白跟赵昶说,只能接话道:“要说咱们官家,是真的有情有义,只可惜这情义用错了地方。

按说这些年宫里也进了不少新人,怎么就没个人能分些宠呢?”

赵昶想到了什么,说道:“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听母妃提起过,前段时间父皇宠幸了一位荣姓宫女,后面没过几天就直接给她封了才人。

为此父皇这段时间,去淑妃宫里的时间,其实已经比以前少了。”

“荣姓宫女?”这个姓给顾鹤提了个醒,毕竟知否里面可确实是有位盛宠不断的荣妃,以至于最后还帮他兄长荣显挣到了伯爵之位。

本来之前一直没冒出来这么个人,顾鹤差点都以为是张妼晗的存在,让这位荣妃没了机会呢。

现在看来是金子就真会发光,这句话果然不假。

顿时玩笑道:“那真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你们兄弟俩就为了以后省心,都得要帮一帮人家。”

这个套路虽然老套,可绝对是管用的,尤其是对于张妼晗这种把所谓感情,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

到时别说是曹皇后跟徽柔了,她的第一死敌绝对是跟跟她争宠,毕竟还有胜利架势的这位荣才人。

“还是算了吧,这后宫事我跟兄长怎好去管,想来娘娘心里自会有打算的。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多想想王府什么时候能建好,到时我出来找你们玩可就方便了。”

顾鹤见赵昶没有上套,不禁赞许道:“行,算你脑子灵光,你既然已经退了这一步,那就开心的做一个闲散王爷,也没什么不好的。

皇室当中,最忌讳的便是多管闲事,尤其像你这般身份敏感的,还是少惹是非为妙。”

赵昶也笑了,他摊了摊手,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放心吧,我真觉得现在挺好的,我哥到现在还在跟着礼部堂倌学那些繁琐的规矩,哪有我来的自在。

正好父皇已经在准备给我安排王府属官了,你有没有想塞进来的人。

虽然没什么前途,可长史、司马的品阶还行,俸禄也挺高的。”

顾鹤闻言,也是一笑:“我相熟的文官可不多,等我问问看,有没有想要就此养老的。”

“算了,不说这事了,还是说一说最近要怎么玩吧。毕竟会试已经结束,等下个月殿试一过,你便真的是要入仕朝堂了。

那时哥哥的册封典礼应该也已经结束,选拔太子属官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你一份,到那时你可就没空陪我玩了。”

顾鹤笑着回道:“你想的倒是挺远,会试可都还没放榜呢?”

赵昶则理所当然地回答:“这回会试的主考官是王先生,以你的才华,在他的手下怎么会被刷落?所以有什么可担心的?

反倒是衡哥他们,可有找到了先生?”

“倒是都有着落了,曹家自有学塾在,曹评回家里去读书,李炜、伯卿跟衡哥儿进盛家读书,跟顾廷烨作伴。

其余人就更不用担心了,文官家里想要读书,还能找不着地方?”

赵昶听到盛家的名字,感觉有些熟悉:“盛家,就是你之前去扬州的那个盛家?

听说盛家有个姑娘投壶一绝,等过几天我出宫了,你带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反正这以后,我也有的是时间,这马球、投壶、捶丸、双陆……我都要玩个尽兴,让我哥羡慕去吧。”

赵昶说这话时,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顾鹤看他是真的高兴,心中大石这才完全放下。

答应道:“行,到时我一定带你把这些东西都给玩全。”

与此同时,今日老侯爷、顾偃开与曹评、顾廷煜等一行人早已等候在了侯府,等待着顾鹤的第一手内幕消息。

因此顾鹤从赵昶这离开之后,也没在宫里多待,转身就先回了侯府。

他们一见到顾鹤回来,立马就围上来询问,听完过后,却又是一阵唏嘘。

不过相对而言,曹评和李炜态度更强烈些,一个高兴,一个失望。

只是他们两个高兴或失望的事,就跟谁是太子没有关系了。

所以顾鹤也懒得去理他们,直接说道:“好了,现在事情都已经说清楚,那就各回各家吧。

等过几天咱们再聚,把继先、邵庭他们都给叫上,一起带着魏王殿下好好在汴京城转转。”

于是夏伯卿和齐衡第一个就走了,曹评跟李炜倒是还想留下来,可在老侯爷跟顾偃开的注视下,也只能灰溜溜的告辞。

场中只剩下顾家人的时候,话题就重新说到了朝局上面来。

狄青这件事已经办成了,武将担任枢密使的先例已经开了,那接下来要商量的,就是以后要怎么做。

顾偃开先介绍起了情况:“按照英国公的想法,既然狄青想当,就让他好好的先当上几年再说。

如今官家已经在陆续召回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他觉得梁适的位子坐不太稳,就更别提狄青了。

打算先让他们继续在位置上,去磨一磨这些人的锐气,然后我们再来想办法。”

老侯爷也同意道:“英国公老成持重,既是他的话,那这件事便这么办吧,不过这两年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让武人当了枢密使,剩下的枢密副使文官们肯定不会再失去,可再下面的都承旨、副都承旨、检详官,倒是不妨在几年塞一塞人。”

顾鹤见他们商量的起劲,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啊,甚至不止这些有品阶的官员,在下面的吏员,若是能够放自己人的话,尽量也都可以放。

有些时候控制一个衙门,从上往下是一个思路,可从下往上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老侯爷眼前一亮,饶有兴趣的问道:“详细说说看?”

顾鹤介绍道:“咱们不妨这样想,那些吏员虽品阶不高,甚至没有品阶,却日日与公文、账目打交道,衙门里的大小事务,他们了如指掌。

若我们能把这些位置全部控制了,就好比在枢密院织就一张细密的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大作用。”

襄阳侯听后有些失望:“这想法倒是不错,只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那些吏员之位,看似不起眼,却也有不少人盯着,如何悄无声息地安插人手进去?”

顾鹤继续补充道:“枢密院十二房基层吏员多属“流外官”序列,通过考试选拔进入,需通过州府级吏部试判文牍、算学等科目,合格者分派任职。

而其中又有细分,诸如北面房,优先选用有河北、河东边防经历的吏员,熟悉辽国事务者可直接调入。

支马房则是从群牧司、监牧系统选拔通晓马政的吏员;兵籍房则是要擅长文书档案管理的书吏,多从三司、户部档案部门调任。

虽然有人盯着,可要是我们走的本就是正规渠道呢,无非就是花些金钱时间,去专门培养一下嘛?咱们缺钱和时间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