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 第91章 榜下捉婿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第91章 榜下捉婿

作者:热血勇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2 07:43:14 来源:小说旗

大宋册立太子仪式承袭唐代礼制,但因为种种原因,至太宗时期方才重新启动,第一个被册立的便是真宗皇帝。

彼时,大宋皇室内部还流传着金匮之盟的传统,太宗皇帝为了压制亲弟弟赵廷美的势力,刻意将册立太子的仪式操办得极为隆重,意在彰显太子的地位,同时巩固自己的皇权。

仪式当日,皇帝亲自出席,于朝元殿设下御座,殿内陈列着黄麾仗、宫悬之乐,在京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参加,按品级整齐站位。

太子则乘坐辂车,头戴远游冠,身着朱明衣,在三太(太师、太傅、太保)与三少(少师、少傅、少保)的导引下,缓缓行至殿前。

皇帝身着衮冕,端坐于御殿之上,宣布册立太子的诏书,由宰相代为宣读。

太子行三跪九叩之礼,恭敬地接受册书、玺印绶带,随后交由太子庶子妥善保管。

皇帝郑重训诫太子“克承大统”,而后返回后宫;百官则向太子行参拜礼,并上表致贺。

紧接着,太子再次乘坐辂车,从东华门而出,前往太庙祭祀,以此象征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待从太庙归来,太子还需向皇后行礼,皇后则率领后宫嫔妃一同祝贺。

最后,皇帝在朝堂之上赐宴,百官齐聚一堂,共享这一国典之喜。

这一连串繁复的仪式流程,听得顾鹤脑瓜子直发疼,不由自主地带着一脸怜悯的神情,看向了一旁的赵曦。

“你着实辛苦啊,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我看着都替你累得慌。不过,为什么要演练这么久呢?按说这次册封大典的时间拖得着实有些长了。”

赵曦也是长叹了口气:“因为父皇要等范相公他们回来,本来父皇是打算让范相公担任参知政事的,可范相公却说自己秉性愚直,不适合做执政之臣。

父皇思虑再三,便依了范相公的请求,而且这两年,范相公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你那灵药,才把他救了回来。

范相公还特意传信回来,说回京之后要亲自上门去感谢你呢!”

“能救范相公,那是我的荣幸,感不感谢的就有些见外了。”然后便是话锋一转,问道:“你说要是我请范相公,为我家写一篇赋来,是不是有些难为人了?”

“你说呢?”赵曦反问道。

顾鹤笑道:“好吧,那说回来,官家是打算让范相公前往东宫任职了。”

赵曦点了点头:“加升礼部尚书,太子宾客。”

顾鹤问道:“这是让范相公领实职了,负责教导太子你了,那东宫其余属官,可有什么安排。”

赵曦对顾鹤也没有隐瞒,便把知道的都给说了出来。

晏殊领了太子少师,富弼领了太子詹事,韩琦领了太子左庶子。

听完这些之后,顾鹤不禁说道:“怪不得最近梁相公在朝中这么活跃,时不时便拉着英国公和我父亲说话,原来是有危机感了。”

庆历旧臣一回京,就全部挂了东宫职务,这其中透露的态度,相当之明显了。

不过这也正常,赵祯对于大宋如今的现状,了解的是最清楚不过。

有儿子和没儿子,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初新政之时,两个儿子都尚且年幼,未来如何也不好讲,再有当时主持新政的一众官员都太过年轻,根本斗不过那帮老奸巨猾的反对派,他也就没有太过坚持。

可现在太子也立了,这帮新政官员也在地方历练了有七八年,该是可以重启新政的时候了,总不能把问题再留给儿子来处理吧。

赵曦笑道:“那梁相公可想错了,父皇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对于赵曦这话,顾鹤是不赞同的,正如当年夏竦跟自己结交一样。

两府相公跟勋贵结交,赵祯这个当皇帝的,要是没有想法那才是怪事。

可为什么他放任不管呢,不就是在心里做好了打算,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不了太长时间嘛!

而这一点,梁适同样也明白,不过他也没有办法。

当了宰相总是要做事的,正好如今文官不听他的话,武勋又不听枢密使的话。

不过相对而言,还是梁适更好一些,至少他还能拉拢勋贵和一部分文臣,反观狄青是真的两边都不待见。

也不知道,他最后要是知道,当年推荐他的人,回京之后便成了最反对他的人,也不知道会怎么想。

毕竟很快,韩琦就要说出那句,东华门外好儿郎的话了。

只是这个就没要跟赵曦介绍了,跟着一起再吐槽一下,这繁琐的仪式,顾鹤便出宫回了侯府。

在太子册封礼之前,跟着把各项典礼仪式做好,就是顾鹤唯一的活,也不用跑去谏院点卯。

回到府里,顾鹤也才从管家那里知道,今日郑獬和杨绘来了。

自琼林宴结束没几天,顾鹤便接到了自己的任命,然后领了告身、牙牌、印信,就立马被带着上任,中间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的。

也没顾得上去见这两位,只好掐指算算日子,过两天便是休沐,到那时便不用再进宫陪着赵曦“受苦”了。

顾鹤当即便吩咐管家,让他派人去给郑獬和杨绘传信,告知他们自己两日后在樊楼设宴,邀他们前来一聚。

除了这两人,顾鹤还特意让人去寻黄中庸,想着到时也一并请上。

只是下人们在京城中找了一大圈,也没寻到黄中庸,估计是离京返乡了。

中进士后回乡省亲,本身也是大宋士人彰显荣耀的重要方式,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左右二甲授官时间周期不短,大部分人都不会在京城空等。

到了约定的这日,顾鹤早早地便作为东道主从侯府出发,并在樊楼前面碰到了被邀请来作陪的顾廷煜。

选了二楼一处视野开阔的雅间,吩咐小二备好酒菜,两人就静候郑獬和杨绘的到来。

没过一会儿工夫,郑獬和杨绘便如约而至。

顾鹤和顾廷煜起身相迎,顾鹤笑道:“早先便想约两位同年一聚,只可惜一直事务繁多,抽不出身来,还请两位莫怪。

另外这位是宁远侯的大郎顾伯昭,上届科举二甲十五名,如今在谏院任职,今日正好有空,我便拉着一起来了。”

郑獬和杨绘连忙向顾廷煜行礼问好,然后郑獬笑道:“怎敢怪罪,而且该是我们俩感谢小侯爷才对,否则我俩的职司,哪有这么快就定下的。”

郑獬是将作监丞,杨绘是大理寺评事,两人都入了翰林院为官。

“这话玩笑了。”顾鹤摆了摆手,随即便招呼着二人进去。

众人落座后,酒菜陆续上桌,一时间,觥筹交错,待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

顾鹤又举杯恭喜道:“对了,还没有恭喜郑兄,大登科下小登科,双喜临门。

只可惜这消息我知道的晚了,否则今日怎么也得把富邵庭这小子给拎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