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 第102章 众正盈朝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第102章 众正盈朝

作者:热血勇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2:12:52 来源:小说旗

富弼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瞧我这脑子,光顾着与贤侄畅谈,都忘了时辰,邵庭,赶紧安排伙房做膳!”

富邵庭这才如释重负,笑着说道:“父亲,我刚刚已经吩咐伙房准备,这会应该已经都好了,我这就让他们端上来。”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便摆上了桌,可众人围坐在一起,顾鹤也没能享受美食,还得被富弼拉着议论新政。

等到在离开富府之时,顾鹤只感觉脑袋都是疼的,论起对新政的狂热,或者是说对改变大宋现状的热情,富弼真的要远在梁适之上。

富弼这回是真的太欣赏顾鹤了,以至于亲自把顾鹤给送上了马车,才转身回去。

一路上,富弼的思绪仍沉浸在方才的对话之中,不禁向身旁的郑獬和富邵庭感慨道:“此子才华横溢,又得官家与太子青睐,未来仕途自是不可限量,只是可惜了。”

富邵庭好奇问道:“哦,有什么可惜的?”

富弼带着一种惋惜道:“可惜他是出身侯府、天生富贵,这既成就了他,同样也束缚了他。”

富邵庭听得一头雾水,正欲继续追问,却被郑獬及时打断。

但郑獬已经从富弼的话语中听出了弦外之音,知道要是再说的话,难免就要涉及到宫里面。

当即插话道:“岳父大人如此看重顾鹤,方才为何不提议他上奏以表立场?

如此一来,既能借助襄阳侯府的势力为新政改革助力,又能为狄枢相分担一些压力。”

富弼摇了摇头:“还没到时候,再者说官家也未必就喜欢,武勋插手进新政改革之中来,就像是庆历年间新政,武勋从头到尾就没做过什么,他们才是最懂咱们这位官家的人。”

随后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郑獬,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我原本打算让你先去地方历练一番,正好也躲过朝中这段风波。

却是没想到你这次科举考得如此出色,更没想到小侯爷的出现,让一甲进士全部留在了京城。

你在京城为官,务必谨言慎行,新政之争,还不是你现在该涉足。”

郑獬闻言,心中虽有些不甘,但也明白富弼的良苦用心,就郑重地点了点头。

今日富弼得来了的收获,自是不会忘了跟范仲淹说,也好让他相应调整一下策略。

之后的日子里面,梁适和富弼也抓紧了脚步,进一步召回和起复庆历旧人,欧阳修这一次便受到了感召。

在服孝期内,接受了朝中起复他的诏书,赶回了汴京来助新政一臂之力。

这可是位意志坚定,又有才学的大喷子,一回京就直接对着反对派发起了攻击。

正好此时又恰逢韩琦意志动摇,被范仲淹劝说动,转头也支持起了梁适来。

新政一派直接力压了反对者,赵祯赶忙趁此机会,颁下了撤销中书门下的诏书。

梁适和富弼各自领了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韩琦领了门下侍郎。

只是另外一个中书侍郎,却是让陈执中当了,这家伙是坚定的新政反对者。

当初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当时的权知开封府杨日严一手炮制了欧阳修外甥女案,渲染其“**”,迫使欧阳修离京。

借此削弱新政舆论支持,制造新政派“道德瑕疵”的攻讦形象。

可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外甥女,是欧阳修的妹夫张龟正续弦之前,跟前妻所生之女。

欧阳修是在张龟正死后,才将妹妹及继女张氏接回家中抚养,张氏名义上为欧阳修外甥女,但无血缘关系?。

张氏成年后,欧阳修便将其许配给族侄欧阳晟,试图通过“亲上加亲”稳固家族关系。

结果张氏这个倒霉玩意,在婚后与家仆私通,还被夫家告发至开封府?。

杨日严因曾被欧阳修弹劾贪污,就想要借机报复,在获得了支持之后,便指使狱吏诱导张氏供述“未嫁时与欧阳修有染”,并捏造欧阳修侵占张家财产的证据?。

张氏又为了脱罪,在刑讯下谎称与欧阳修存在不伦关系,就此坐实了这事。

当时这件花边新闻可是轰动了整个汴京,顾鹤好奇心下,便派人去查了一番。

结果这其中自然是错处颇多,尤其是张氏经过严刑拷打后神情慌张的样子,就凭这个口供就能定罪,那枉死的人不知要有多少。

而这一点,赵祯岂能真的不清楚,否则就凭**这一条罪,可不止是贬官这么简单。

可赵祯依然选择了把陈执中给提了上来,显然他纵使支持新政,可依旧是在背后留了一手,这就是所谓帝王心术,留下一道制衡的棋子。

只是赵祯选人的眼光实在欠佳,陈执中那私德,与欧阳修相比简直云泥之别,家中更是一团乱麻。

这要是碰上像是富弼、范仲淹这般的道德君子,倒还没什么,他们习惯只以公事而论。

可梁适就不同了,他这人向来睚眦必报,一旦抓住机会,下手那叫一个狠辣。

不过,眼下陈执中倒也没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儿,梁适倒也不急着将他扳倒,毕竟赵祯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

可梁适也没太让他们好过,在他的提议下,包拯被调任为权知开封府,朝着那“包青天”的赫赫威名大步迈进。

梁适心里打着小算盘,新政改革从中枢开始,那他就给这帮人找点事儿干,反正包拯向来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这事儿交给他准没错。

当然,梁适自己也清楚,他自己也得先忍一忍,毕竟包拯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可不会因为他而网开一面。

但另外一个人事调动,却更加吸引顾鹤的注意,那就是常州知州王安石,凭借一本《上皇帝言事书》受调入京。

王安石在这本奏疏上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虽然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显得过于激进,与梁适和富弼的想法有所偏差,但两人还是惜才的将其升官入京。

至此,汴京城大有众正盈朝的感觉,而且是真的够正,就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