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131章 治灾救民书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131章 治灾救民书

作者:龙行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5:23:41 来源:小说旗

大灾当前,什么客气礼节也顾不上了。

苏润声音一落,向来圆滑的张世最先开口:

“我觉得必须得让这些流民找点事儿干。”

“人一多,挤在一起,就容易造谣闹事。”

“什么都不知道,就敢以讹传讹,妄论天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经过这几日,张世身上的市侩气息少了很多,反倒多了几分朴实与正直:

“有很多明事理的流民,每次动乱闹事,都会出来主持正义。”

“虽然没什么用,但是至少人品是过关的,让他们参与布防,利用流民来治理流民,未尝不可!”

“如此,还能省下一笔城防银钱。”

“且城外草棚,如今都是流民自己在忙活,有了事情做,就不在胡思乱想。”

“只是人多却没有名册,终究还是难以控制。”

“若能编制名册,然后根据其能力,先将工匠之流分出来,确实可以往城里放。”

“或者给笔银钱,开份文书,让他们在周边县城找工做,凭着手艺,也饿不死!”

这就是要编制名册,用流民来治理流民,然后再根据职业来做分类赈济。

司彦是最先实践用流民治理流民的人,他最先赞成张世的想法。

然后又道:

“流民也得分类,而后针对性救治。”

“快饿死的给粥、病的给药,死掉的埋葬。”

“还有些自己身上有银钱的,只需要田地便可重获新生。”

说起田地,这些日子跟着张县丞东奔西走,统计田地的叶卓然紧随其后:

“此次张县丞查出了不少田地跟册子不符。”

“问了之后,才知道有些人家家里没人之后,无主田地没有按规定上报,而是村子里直接分了。”

“对这部分,张县丞已经命他们将这些年田地的总收成,上交一半给官府,还罚没了今年的收成。”

“这些总计有个三、四十亩,再过一月就能收获,到时候多少会有一笔进项。”

“至于荒地并不多,整个玉泉县,能支持开垦的荒地,也只有一百九十多亩下等田地。”

“最多能安置两三百流民,这收成只够他们饿不死,想要交税都困难。”

“至于粮种、农具和住所也是问题。”

“不过县丞说如果成为本县居民,这个可以由县衙借贷。”

土地不等于田地。

玉泉县但凡能种的土地,全都开垦过了。

剩下的,不是苏家磨坊那种容易被淹没、土地湿润蓬松;

就是距水很远,根本没办法浇灌;

再不然土质很差,不符合种粮条件的。

这所谓的一百九十亩下等田地,只怕也是凑合能种而已,收成估计不乐观。

叶卓然最后下了定论:

“指望我们县吸纳农人,估计不行,要不迁回原地,要不遣散在各县,再不然另谋出路!”

苏润点点头,将情况记录下来,然后看向了梁玉。

梁玉这几日也瘦了一圈。

见众人看来,还有些万众瞩目的小骄傲,但很快就想起了正事,难得严肃道:

“玉这些日子跟着爹爹见了不少商户,其实这些商户手中是有钱有粮的,但就没卖。”

“爹爹说,指望他们捐钱比要他们的命都难。”

“还说他们会留着粮食,等官府施粥彻底支撑不住的时候再高价卖出。”

“玉这些日子冒充和尚到处化缘,也只能在一些善心富户中拿到些东西,给子渊送来!”

说着,还忍不住感慨:

“要钱可真难啊!”

“商人逐利,本也是正常。”苏润接了一句。

梁玉连连点头,附和道:

“爹爹也是这么说的!”

“不过爹爹跟玉说,我们南边的澜江省每年可以收两次稻谷,他们那里的米要便宜很多。”

“若是这些人去南方买粮食,等他们运回来,还按照我们这边的米价卖,其实也有的赚。”

但紧跟着惋惜道:

“唉……只可惜朝廷禁止跨省贩卖。”不然他就可以去求爹爹买米了!

梁玉无心之言,倒是让众人沉思了一瞬。

司彦主动道:

“其实这样也可以互惠互利,他们以常价卖米,我们这边以常价买米。”

“至于运货的商户也能赚到差价!”

“璨之的主意不错,若是商户多了,我们这边米价下跌,大家都能过得好一些。”

“子渊,不如我们把这条留用。”

苏润也觉得很不错,当下就写在了一旁。

相比于其他人,徐鼎见过的血最多,身上的杀气也最明显:

“我整日都是打打杀杀,劝完这个劝那个,治灾我没什么想法,但治安有些头绪。”

“首先就是要宽刑,比如让那些小偷小摸过来的,知道不会追究,案就不会越犯越大。”

“在此基础上,给流民分类。”

“恶民斩杀以震慑为非作歹之心。”

“愚民迁入城外由人安抚教化。”

“至于最后的饥民,则带回来安置。”

苏润点点头,将自己的笔记拿出来,挨个说明:

“润发现,不同流民希望得到的援助不同。”

“有想另投亲人,但没有路费;有想回家乡,但不知道做什么;有想留在这里,进城找工;甚至有想出家的;更多则是不知道去哪儿,不知道做什么的。”

“我们赈灾,归根到底是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此才不生动乱。”

“如此可将流民分类,需要钱便能缓过来的,就直接给钱。”

“想进城找工的,核查没有问题,可以放进来,多余的可给钱遣散到周围县城。”

“然后能开垦荒地的,便如卓然所言,地方县衙借给粮种、耕牛等物。”

“至于这批多出来的,一来可以如昌永所言,让他们参与赈灾;”

“二来,青云府堤坝毁损,肯定需要人修筑,以工代赈就可以。”

“三来,我们青阳府正好要服徭役,不如把他们雇去修路、建醋坊,以工代役。”

“果醋坊需要大量工人做工或者送货,而且也可以官府牵头种果树,让他们去干活,这就可以吸纳很多流民。”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商议出了救灾书。

天亮时,新鲜出炉的治灾救民书,被几人送往县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