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145章 飞龙在天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145章 飞龙在天

作者:龙行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5:23:41 来源:小说旗

苏润的回应掷地有声,看不出丝毫心虚之色,又身姿挺拔,满目坦然。

宋修齐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先前决定无错。

因此,只笑着安抚了两句,让他不要受方才之事影响,好好考试。

罗永已经被拿下,谭明松想来很快也会被抓回来,学政大人这里也顺利过关,苏润心情大好。

闻声,他规规矩矩道谢。

然后领了试卷、草稿等物就退下了,只等着放开手脚,好好考一场。

因是府试案首,所以苏润这一次又被提坐堂号。

清扫完号舍,熹微的晨光已经柔柔洒下。

见时辰不早,估计很快就会发考题,苏润倚墙望向泛着鱼肚白的天空,默默背诵四书五经找状态。

不多时。

提着考题贴板的衙役,走到苏润的号舍外,展示考题。

苏润抬头看去,只见第一道的四书文题目乃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虽然苏润对于四书文没出论语有些惊讶,但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解题上。

这句完整的话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意思为: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题目这句话,虽然看起来是引导百姓向善。

但实际上,结合此段全文。

就知道这话是在齐宣王问孟子,他该如何统一天下时说出的。

此题真正想问的,应该是后面那句:天下可运于掌。

至于答案?

应是孟子最后所说的:‘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

如此,百姓归附便如江河归大海,形成‘孰能御之’之势。

所以此题的解答,应是: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天下之民归心焉。

有了方向,苏润趁着下道题没发下来,抓紧时间打草稿,然后提笔修修改改。

只是他刚改完,还没来得及细看文章怎么样,经义题的题目就下来了。

题目只有四个字:

【飞龙在天】

苏润将题目抄下来后,很快就锁定了来源:

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

原句是: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苏润往常所做的经义题,很少出自易经。

此时,看着这四个字,一时间,倒真是愣住了。

而他周边号舍中,也传出唉声叹气之音。

苏润心知此题都难,反倒放平了心态,开始解题。

九五: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最好的一爻。

飞龙在天:因仲夏的龙星飞跃于正南中天,故有此称。

而这里的龙,则是对苍龙群星一年四时运行情况的阐发。

飞龙在天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也喻帝王在位。

利见大人:有利于出现或遇到大德之人。

所以苏润认为,主考官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意思应该是:

熙和帝正处盛年,应出现贤臣能臣相辅佐。

解出题目意思后,苏润松了口气。

其实这题有拍马屁之嫌,但因为委婉,反而是很高明的马屁。

既然主考官都这么明示了,那答题方向还用说吗?

拍就完了!

苏润笔走龙蛇,动笔开始打草稿。

只是因为前面思考,耽搁了些时间。

草稿才打到一半,五言六韵诗的题目就下来了。

写过文章的都知道,思绪一打断,就算能再接上,也不是那个味道了。

所以衙役来的时候,苏润还是只顾写文章,头都没抬一下。

衙役对此也司空见惯。

他数了几个数,到点就去下一个号舍了。

反正他要拿着考题贴板在考场里转悠,有的是后面抄题目的学子。

苏润打完草稿,趁着思维活跃,又改了一遍。

考场里陆陆续续传来考生要火、要水的声音。

但苏润始终专心致志,不受打扰。

直到把文章修改完,确认没有问题,他放下笔,抬头看天时,就发现太阳已经悬在头顶了。

正是午时。

苏润虽然很想照例出去吃午饭,但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算了,先凑合一顿,回去再吃顿好的补补!”

抱着这样的想法,苏润也招手要了热水和碳盆。

炒饭已经放好了盐,加点水煮成粥,喝着也是有滋有味。

趁着做饭的时间,苏润顺手把试帖诗的题目也抄下来了:

【赋得潦潮流人得忧字】

流人既指被流放的人,也指离开家乡、流浪外地的人,又指浪子。

光看流人,指向不明,但结合潦潮的含义就知道了。

潦潮:雨后大水。

如此,这五言六韵试帖诗的题目就很明白了:

以清河大水后的流民为题目,以忧为韵脚,写诗。

苏润不用猜就知道,此次院试题目肯定会有跟清河水灾相关的,所以早有准备。

当然,这也是此次院试所有考生的共识。

只是苏润相比其他考生,自然更真情实感一些。

而且这些日子,经过程介等几位秀才共同指点,学问也大有长进。

区区试帖诗而已,自然难不倒苏润。

他慢条斯理喝粥的功夫,脑子里就浮现出了自己这段日子亲眼看到的景象。

等喝完粥,苏润便将脑中的画面,写在了草稿纸上。

修修改改之后,一篇写实的试帖诗就有了:

洪水漫九州,黎民失所愁。

旦夕家何在?飘零泪满眸。

饿殍面黄瘦,穷途鬻子忧。

绝望躺泥泞,长叹命如沤。

窃恶为饥餐,道丧意难收。

天恩施广野,岁安乐悠悠。

苏润将两篇文章一首诗写完,最后检查了一遍。

确认不能改的更好,就将号板上杂物清理下去,开始小心的将内容誊抄在试卷上。

检查没有问题后,摇铃、糊名、交卷,然后熟练的被衙役带到龙门处。

能一路过关斩将到院试的,无一不学识出众。

苏润到龙门的时候,就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多个考生了。

见他们多蓄须,其中还有几个头发微白的老童生,苏润就知道肯定有代沟。

反正不熟,苏润便提着号篮站在了一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