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305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

玉泉六子还没当官,有关朝廷庄严、百官肃然的幻想,就在今日碎得一塌糊涂。

六人插不上话,干脆站在殿中央,顶着‘雨我无瓜’的表情,在苏润带领下,齐刷刷观摩起来。

甚至,苏润这个不消停的,偶尔还小声点评两句:

“吵架的时候嗓门大就是有好处!”

“德明,你看郑尚书,没理搅三分,你家岳父大人落下风了!”

梁玉也感慨:

“哇!斯文扫地啊!”

司彦无奈叹息:

谁还记得,陛下最开始问的是他们六个的意愿?

不过熙和帝只命人上了茶水,静静看着众臣翻旧账。

所谓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所以,不伤大雅的情况下,熙和帝经常放任臣子互斗,只要不出事,怎么吵都不过分!

甚至,听到哪段旧账没听过时,熙和帝还会示意许忠义记下,回头去查。

太子明显也习惯这场面了。

只是,玉泉六子那一脸凑热闹,甚至恨不得亲自上去拱火的态度,看的赵叡额角青筋直跳:

这几个不省心的东西!

朝中数十名大臣争抢,他们六个至少面上装一下啊!

怎么能光看戏呢?

傻不傻啊!

然而,他刚吐槽完,就看到了自家傻弟弟。

那表情,几乎完美复制粘贴了苏润的,从头到脚,清清楚楚写着七个字:

看热闹不嫌事大!

见状,赵叡只能揉着额角叹气:

“唉……头疼!”

放任众人吵了一会儿,抒发完郁气后,赵叡在熙和帝的暗示下,开口呵斥:

“放肆!传胪大典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众人熟练低头,敷衍告罪,各归各位。

玉泉六子接收到太子目光,也敛了神情,乖乖装起鹌鹑来。

待太和殿恢复以往的安静与肃穆之后,熙和帝跟没事人一样,笑眯眯的问:

“你们方才应该对各部有所了解了,可想好要去哪里?”

六子看戏归看戏,但该想的还是想了。

苏润坚守咸鱼操守,绝不背叛:

“陛下厚恩,臣无以为报。”

“然臣喜爱钻研经典,能得中状元,任职翰林院修撰,已于愿足矣,不敢再图二职。”

“故臣愿留在翰林院,静待君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陛下需要,臣随时恭候!”

翰林院事情少,还清闲,他好好在翰林院躺着把自己晒成鱼干不香吗?

非得去当牛做马干什么吗?

想法归想法,苏润场面话说的还是很漂亮的。

赵叡失笑:

明明就是懒,偏生说得这么好听!

但熙和帝没自家儿子那么了解苏润。

在岳父滤镜下,他还以为苏润有意表忠心,故满意点头:

“你既有此心,朕也不勉强,便依你所言!”

反正人在翰林,也不影响干活,甚至可以哪里需要派去哪里!

崔毅眼热,锲而不舍的要人,却被无情驳回:

“朕有言在先,要让他们六人自己选,崔尚书怎可勉强?”

崔毅失望归队,只能暗暗给其余几人使眼色。

然梁玉紧跟苏润步伐,表示要一起留在翰林院。

见状,柳玉成心头一跳:

虽说没给陛下面子,但自家女婿真是大智若愚。

跟着苏润这个准驸马走,能走错吗?

熙和帝听此,虽觉不妥,但稍稍思忖后还是允了。

只是,为免六子全都留在翰林,他状似玩笑地提醒了句:

“方才满朝文武争你们都争翻了天,要是你们四个也留在翰林,只怕辜负百官之心啊!”

这话就是敲打了。

宋修齐、柳玉成、秦镶,甚至连萧均都给司彦几人递眼色。

不过司彦早就想好自己接下来的路。

故熙和帝话落,他上前一步,沉声道:

“陛下,言路者,乃国家之耳目也。”

“前朝魏征以直言敢谏着称于世,匡正时弊,辅佐明君。”

“臣敬服魏公,愿为君王耳闻闾巷之议,目见四海之状,故自请入督察院,一达民意,二监百官,三纠君王,使天下臻于大治!”

宋修齐对自家女婿没选自己有些意外,但目中很快晕开满意之色:

他看重司彦,不就是因为司彦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苏润赞同地点头:

德明这性格是挺合适去督察院的!

何况,还有柳玉成罩着,出不了事。

司彦的话干脆利落,虽然语气硬了点,但很对熙和帝胃口。

连赵叡都忍不住点头:

这才像句人话!

方才他那糟心妹夫说的都是什么东西!

熙和帝当即将司彦指去了督察院。

恰好从五品的监察御史一职尚有空缺,熙和帝便直接指了司彦任此职。

跟着,徐鼎斟酌片刻,回道:

“陛下,臣于火器一道颇有心得,愿于此途深研,全力襄助前线战事,驱跶虏,扬国威,平天下!”

见有戏,兵部和工部赶忙跳出来抢人,一个说自己管军事,一个说自己管打造,总之都不愿将徐鼎让出去。

只是他们争也白争,熙和帝对火器制造,早有想法:

“即日起,军器所独立行事,不再受工部直辖。”

“新科进士徐鼎,任军器所从五品副少监,携太子别院匠人,成立火器坊,大小事务,仅报太子东宫处置!”

没有平台,创造平台。

苏润几人也为好友高兴:

上司是太子,大方且护犊子,最重要公务缠身,没空管重安!

徐鼎乐呵呵谢恩。

现在就只剩下张世和叶卓然了。

叶卓然规规矩矩,如实说民以食为天,他是农家子出身,知道百姓生活艰难,故想去户部,倡导百姓耕田,顺便研究一种名为温室大棚的东西。

熙和帝觉得甚好,当即给了个户部郎中的实职,还是正五品衔。

见徐鼎那边成立了个火器坊,张世也有了新想法:

“陛下,臣等研制一应器物,皆为大炎富强,百姓安乐。”

“吾等研制之艰辛,非外人可明之万一,臣实在不忍看其零落。”

“故臣自请,愿负责我六人研制商品之制造、售卖,待一切成熟,再移交户部,请陛下恩准!”

造纸、印刷、玻璃等等,都是他们的心血。

他虽碌碌无能,但也得为好友们守着些,不能让人昧去利益,平白污了他们这六颗为民之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