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1951之大国重器 > 第三十二章 防空导弹

1951之大国重器 第三十二章 防空导弹

作者:流云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5:23:49 来源:小说旗

“小李啊,咱们现在的处境可不算乐观,必须得搞出更多、更厉害的武器装备。战斗机的性能得大幅提升,导弹得更先进,能精准打击目标,坦克也要更结实耐用,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有足够的底气。”

他稍作停顿,目光紧紧盯着李子腾,加重了语气:“你可是咱们国家的希望,得用你的聪明脑袋,造出那种既能有效进攻,又能稳固防守的超级武器。只有这样,咱国家才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再也不被别人欺负!”

李子腾听着李部长的话,胸膛微微起伏,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得如同寒夜中的北斗星,看向李部长,斩钉截铁地回应:“首长,我完全明白当下的形势,您放心,我一定会拼尽全力,研发出最牛的武器,绝对不让国家再受到任何威胁和欺负!”

李子腾缓了缓神,接着说道:“首长,如今的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的就是信息化、立体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制空权就像是战争的咽喉要道,掌控了它,就等于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关键。”说着,他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那幅巨大军事地图前,伸出手,指着地图上那片广阔的蓝色区域,神情严肃,“您看,咱们和其他大国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尤其是空中力量这块,差距还比较明显。所以,现在咱们最迫切需要的并非坦克等陆地武器,而是制空权,这是现代战争的核心关键所在!”

“制空权?”李部长轻声重复了一遍,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在办公室里缓缓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李子腾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对,就是制空权!”李子腾语气笃定,提高了音量强调,“在现代战争中,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几乎掌握了战争胜利的钥匙。信息化、立体化作战,都离不开制空权这个基础。没有制空权,地面部队就会面临空中打击的巨大威胁,后勤补给也难以保障,整个战局都会陷入被动。”

“不过,”李子腾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带着一丝感慨,“想要发展咱们的空军力量,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在技术、人才、装备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

李部长抬起头,目光带着一丝疑惑和探究,问道:“难道你想研究防空武器?小李,你知不知道研究这东西的难度有多大?咱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防空武器的研究经验,目前的防空还仅仅停留在用高射炮、高射机枪的阶段。而且国家现在资源有限,能给你的支持也相对较少,你得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你真有信心能把这事儿干好吗?”

李子腾缓缓转过身,神情愈发凝重,语气也变得更加沉重:“首长,您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美国的b- 47轰炸机群以极快的速度、极高的飞行高度,突然出现在咱们城市的上空,那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还要让我们英勇的战士,像过去那样,用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的钢铁洪流,用宝贵的生命去填补巨大的科技鸿沟吗?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要改变这种局面!”

李部长听了这话,瞬间沉默了,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他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痛心,他心里清楚,李子腾说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小李……”李部长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轻轻摇了摇头,“这防空武器的研发,现在全世界都还在摸索阶段,就连美国和苏联这些科技强国,都没有真正成熟有效的方案。咱们要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谈何容易啊!”

“我知道这很难,”李子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向前走了两步,站到李部长身边,语气坚定且充满决心,“但这并不代表咱们就做不到!首长,您相信我,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调配必要的资源,我一定能够研发出领先世界的防空武器,为国家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空中防线!”

李部长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他那充满自信的神情和坚定的语气,让李部长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原本想着让李子腾去研究坦克、重炮等陆地武器,这些相对来说技术难度可能稍低一些,也更符合当下的部分需求。可现在李子腾提出要研究防空导弹,这确实让他犯了难。

他上下打量着李子腾,看着这个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和无畏勇气的年轻人,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或许,这个年轻人真的能创造出奇迹。

“小李,你有这份决心,我就放心了!”李部长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走到李子腾身边,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过,研发武器装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战士们的生命,必须得结合实际情况,谨慎行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斟酌、验证,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

“首长,您放心,我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李子腾点了点头,态度诚恳而坚定,“您对这个防空武器还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比如射程需要达到多远?精度要控制在什么范围?能拦截什么样的目标?您给我详细说说,我好心里有个底,在研发过程中有更明确的方向。”

李部长听李子腾一下子问出这么多问题,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打趣道:“你呀你,你当这是去菜市场买菜呢?还射程、精度……这些要求可不是随口一说就能定下来的,得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他走到办公室角落,拿起那个已经有些陈旧的搪瓷茶缸,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大口浓茶,缓缓说道:“小李啊,咱国家现在的底子还很薄,这你是知道的。要是在和平年代,咱们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攒家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搞研究,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可现在的国际形势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真的等不起啊!”

李部长叹了口气,神情中满是无奈,继续说道:“我就直说了吧,你这个防空武器,首先得确保能造得出来。不能只是理论上可行,必须要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能够实现量产。其次,操作一定要简单易懂,咱们的战士们大多是从普通百姓中招募而来,很多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你不能指望他们一下子就能熟练掌握那些复杂的高科技操作。武器要设计得便于他们上手,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有,成本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咱国家经济还不富裕,研发的武器必须得便宜又实用,性价比要高。别动不动造价就好几万、几十万的,咱们负担不起啊!”

李部长一开始说得情绪还有些激动,到后面声音渐渐低沉下来,甚至带着一丝苦涩。他心里明白,这些要求对于一个满怀壮志、一心想要研发出世界领先武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有些过于苛刻。但他也是出于对国家现实情况的考量,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明白,首长。”李子腾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且沉稳地说道,“您放心,我一定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力研发出符合我们国情的防空武器。我会在有限的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攻克技术难题,实现武器的性能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小李,你有这份志气,老子就舍命陪君子!”李部长走到李子腾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李子腾心中十分感动,他深知国家现在正处于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到处都需要资源投入建设和发展。国家能够支持自己研究防空导弹,必然是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做出了牺牲,甚至可能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这份信任和支持,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同时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更加强烈的斗志。

李部长接着说道:“我回去就组织开个会议,把你的想法跟其他同志们好好说一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你也抓紧时间准备一下,列一个详细的初始清单,把研发所需的材料、设备、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写清楚,这样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调集资源,为你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李子腾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道:“好的,李部长,我马上就去着手准备清单,争取尽快整理出来。”

其实,李子腾心里还有一个秘密。原来,在之前的一次重要演习结束后,他意外获得了系统奖励的一款防空导弹—中国红旗-22防空导弹。这款红旗-22的最大作战斜距为5~100公里,最大射高可达米。最大速度为4.4马赫。

红旗-22采用倾斜发射方式,虽然反应速度较垂直发射稍慢,但设计简单、成本低。

一部火控雷达可同时引导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

对隐身目标和低空目标有较好的拦截能力。

李子腾一迈进自己的研究室,就像被卷入了一场科研的风暴中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攻克难题、研发先进武器的渴望。从这一刻起,他彻底与外界隔绝,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防空导弹的研究中,开启了废寝忘食的工作模式。

工作室里乱中有序,四处都散发着浓厚的科研气息。墙壁上,各种图纸层层叠叠地贴满了,就像一幅幅神秘的藏宝图。有导弹的整体构造图,上面细致地标注着每一个部件的名称和尺寸;有线路布局图,复杂的线路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还有性能参数图表,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导弹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地上也堆满了各种零件和工具,扳手、螺丝刀随意地散落着,各种金属零件在灯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有的已经被反复打磨过,表面留下了岁月和汗水的痕迹。空气中,机油那刺鼻的气味和金属散发的独特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息,这是属于科研工作者的味道,也是梦想与努力交织的味道。

“防空导弹……防空……”李子腾一边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一边小声地喃喃自语,手中紧紧攥着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仿佛那是他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他都要反复琢磨,遇到关键的地方,还会停下来,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思考。有时候,他会突然眼前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然后迅速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下一些思路和想法。

回想起之前研发覆铜钢子弹、107火箭炮、56式半自动步枪以及枪榴弹的经历,那些日子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每一次面对技术难题时的绞尽脑汁,每一次试验失败后的重新再来,都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这些过往就像一盏盏明灯,为他在如今这条更加艰难的研发道路上照亮前行的方向。面对复杂的防空导弹,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内心充满了挑战的兴奋。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战士,看到了更加强大的敌人,心中涌起的不是恐惧,而是热血沸腾的斗志。

“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李子腾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像是发现了宝藏的关键线索,已经隐隐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在他的脑海里,导弹的工作原理逐渐清晰起来,就像一幅原本模糊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他仿佛能看到导弹在天空中呼啸而过,精准地拦截目标的画面,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半个月就悄然过去了。在这半个月里,李子腾几乎没有踏出办公室半步,除了短暂的休息和吃饭时间,他就一直坐在那张堆满了图纸和资料的桌子前,专注地画着草图。他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不停地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一个个零件,在他的笔下逐渐有了形状,从最初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后来细致地描绘出每一个细节,这些零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组合成一件强大的武器。一个个模块,也在图纸上慢慢成型,它们就像是搭建一座宏伟建筑的基石,每一块都至关重要,承载着李子腾的希望和梦想。

这一天,阳光明媚,汉阳兵工厂的大门缓缓被推开,发出沉闷的声响。紧接着,一辆辆满载着设备和材料的军用卡车,像是一条钢铁长龙,有序地鱼贯而入。卡车行驶在工厂的道路上,车轮碾过地面,卷起一阵阵尘土,弥漫在空气中。司机们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每一辆车上都承载着重要的物资,这些物资对于李子腾的研究来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保障。

随着卡车的到来,工厂里变得热闹起来。工人们纷纷涌出来,准备卸载物资。他们熟练地操作着起重机和叉车,将一箱箱设备、一捆捆材料从车上搬运下来,整齐地堆放在指定的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钢铁的味道,混合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嘈杂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中午时分,忙碌了一上午的李子腾终于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端着餐盘,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来到了食堂。他的眼神依然有些恍惚,显然还沉浸在刚刚的研究思路中。他走到食堂的一张空桌子旁坐下,开始吃饭。这几天,他的心思都完全放在了研究系统提供的资料上,整个人都像是被一种魔力吸引着,完全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倒也不觉得累,甚至偶尔会忘记吃饭这件事。

就在这时,陈厂长也打了一份饭菜,看到李子腾后,便走了过来,在他旁边坐下。陈厂长看着眼前这个全身心投入研究的年轻人,眼中满是关切。他注意到李子腾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上也带着疲惫的神色,忍不住说道:“子腾啊,研究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你得注意身体啊,别把自己累垮了。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

李子腾抬起头,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说道:“放心吧,陈厂长,我心里有数。我现在状态挺好的,就是一投入到研究中,就容易忘记时间。”

陈厂长看着李子腾,轻轻摇了摇头,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那时候的他,也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抱负,为了科研项目不顾一切地投入。他想起自己曾经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只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那种对科研的执着和热爱,和现在的李子腾一模一样。

就在陈厂长陷入回忆的时候,李子腾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兴奋地说道:“其实,我马上就要初步完成一种防空武器的图纸设计……”

陈厂长听到这话,一下子从回忆中惊醒过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惊讶的神色。他手中的筷子都不自觉地掉了下来,饭菜不小心打翻在了自己的衣服上,他却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直直地盯着李子腾,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