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1951之大国重器 > 第六十八章 新老争锋

1951之大国重器 第六十八章 新老争锋

作者:流云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05:23:49 来源:小说旗

会议室刹那间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屏气敛息,目光齐刷刷地紧盯着伟人,仿佛那是黑暗中唯一的指引,满心期待他能在这危急时刻拨云见日,给出破局之法。

“同志们,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找到解决办法!”伟人双手撑在会议桌上,微微前倾,目光坚定且锐利,如同一把把利剑,挨个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龙国人民,历经无数风雨,什么时候被困难吓倒过?过去没有,现在更不会!这次粮食危机虽然严峻,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闯过去!”伟人的声音掷地有声,在会议室里回荡,让众人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了些许。

就在众人沉思,努力思索对策之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叩响,发出“笃笃”两声。随后,门缓缓“吱呀”一声被推开,一阵冷风趁机灌了进来,让屋内的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一个年轻军官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步伐急促而稳健地走进来。他神色略显紧张,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匆忙赶来。只见他几步跨到伟人身旁,微微弯下腰,一只手挡在嘴边,在伟人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声音压得极低,旁人根本听不清内容。

“好,快让他进来!”原本眉头紧锁的伟人同志,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黯淡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恰似在无尽黑暗中,猛然望见了破晓的曙光,那光芒里满是期待与振奋。众人见状,也纷纷坐直了身子,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压抑中多了几分期待,似乎都预感到,转机即将来临。

几秒钟后,会议室的门缓缓晃动,李部长步迈进屋内。

但当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时,那双眼眸却仿若藏着一团炽热的火焰,满是坚定与自信,熠熠生辉。那目光像是在无声宣告,无论面前的困难多么艰巨,他都有十足的底气去攻克。

“李部长,你来得正好!”伟人同志原本紧绷的脸上,此刻露出了一丝急切的期盼,他赶忙对着李子腾招了招手,语气中满是期待,“你是不知道,现在粮食危机火烧眉毛,情况紧急得很!快,快跟大家说说,你们那想出了什么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我们都眼巴巴地盼着你的好消息,就指望你给咱们指条明路呢!”

听到伟人同志的话,原本交头接耳、神色焦虑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齐刷刷地射向李部长,仿佛他是此刻唯一的希望。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农业专家忍不住小声嘟囔:“军工方解决粮食问题,真能行吗?粮食问题可不是小事啊。”这话虽轻,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引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另一位戴着眼镜的官员也跟着附和:“是啊,之前咱们研究了那么久都没头绪,他研究所工业部……能有啥高招?”不过,也有人反驳:“李部长可不是一般人手下尖兵强将无数,他之前的科研成果大家都看在眼里,说不定真有办法呢。”众人议论纷纷,眼神中既有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也有对李部长的怀疑与期待。而李部长神色平静,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口……说到“各位领导,我这次来,是因为手下的一位科研人员。在座的想必都听说过他,就是研发出防空导弹的李子腾李总工。就在几个小时前,他给我打电话,信誓旦旦地说找到了能解决咱们国家粮食问题的办法。他再三向我保证,只要有一些地方的支持,再加上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配合,这事儿准能成。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太重大,虽然我也能去协调,可就怕中间环节多,耽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还是决定第一时间来向各位领导汇报。

我已经安排汉阳军区的人去接他了,让他马不停蹄地往京城赶。按照路程和时间估算,再有几个小时,他就能到京城了。

几个小时后…

李子腾由李部长的警卫员带他来到了中南海1号会议室。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位年轻的军官快步走了进来,他走到伟人同志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好,让他进来!”伟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几秒钟后,李子腾身穿军装,大步走进了会议室。

“李总工,你来得正好!”伟人对着李子腾招了招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你有什么解决粮食问题的办法,快跟大家说说!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李子腾身上。这一刻,会议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每个人的眼神里,期待与疑惑交织。

李子腾,这位年纪轻轻就担任汉阳兵工厂总工的科研奇才,在武器研发领域那可是声名赫赫。他带领团队一路攻坚克难,研制出了“毒刺”导弹,其精准的打击能力,让敌军闻风丧胆;还有那威力巨大的云爆弹,一旦引爆,强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令人震撼。凭借这些辉煌成就,他在军事科研界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可如今,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棘手的粮食问题。这农业和武器研发,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有人不禁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他在武器方面确实厉害,可农业这一块,隔行如隔山。

李子腾稳步走到会议桌前,身姿笔挺,神色镇定自若。他轻轻将手中的文件袋放置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刹那间,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动静吸引过来,聚焦在他身上。

“各位领导,我此次前来,是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极具潜力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李子腾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掷地有声。

“它的优势十分显着,不仅产量高,还具备出色的抗病能力,能有效抵御多种常见病害,大大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威胁;同时,它还非常耐旱,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李子腾一边说着,一边从文件袋里拿出资料,上面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可见。“就算在如今气候异常的严峻形势下,种植杂交水稻也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成,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从根本上缓解我们面临的粮食危机。”

这时候一名将军说到“这真能成吗?靠谱不?这可关系着全国人吃饭的大问题呐!”一个领导皱着眉头,满脸怀疑地说道。

“这太悬乎了!要是搞砸了,那可不得了!”另一个将军在一旁急得说到。

“瞎搞!”农学院的一名专家“噌”地一下站起来,伸手指着李子腾说到,“你一个研究武器的,懂啥种地?杂交水稻?我听都没听过!”

“你这是把全国人的吃饭事儿当玩笑呢!你知不知道要是搞砸了啥后果?国家得受多大损失,你能负责吗?”专家越说越激动,胸脯剧烈起伏。

“就是就是,这风险太大了!”另一位专家赶忙附和,他心里直犯嘀咕,就怕李子腾这主意把现在好好的农业体系给弄乱套了。“杂交水稻从来没大规模试过,要是出问题,粮食安全可就完了!”

“咱们可不能拿国家命运冒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质疑声不断,会议室里火药味十足。

大部分农业部的专家们全都直摇头,一个劲儿地反对。在他们看来,李子腾想出来的方案步子跨得太大了,风险高得吓人,压根儿行不通。他们打心底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经历了好几千年考验的传统农业种植方法,才是稳稳当当、靠得住的,怎么能轻易就改呢。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边是坚守传统的老专家,一边是力推新方案的李子腾,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就像火星撞地球,激烈地碰撞着,感觉一场大争吵马上就要爆发。

可李子腾呢,面对专家们一连串的质疑,没有丝毫打退堂鼓的意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清楚,要是不能把这些专家说服,自己满心期待的计划就只能泡汤。于是,他定了定神,诚恳地说道:“各位前辈,我完全理解你们心里的顾虑。不过,也请大家相信我,杂交水稻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的,真的能让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好多!”

这时候一名老农业专家提出一个专业问题“你可晓得,咱国家地大物博,各地的土地状况千差万别,气候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你这杂交水稻,不一定在所有地方都能长得好!”一位农业专家满脸严肃,眉头拧得紧紧的,语气里满是质疑。

“您说得对,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李子腾态度诚恳,连忙点头承认,接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不过呢,杂交水稻的推广不是一刀切,肯定得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做调整,可这并不说明它就行不通呀。”

说到这儿,李子腾稍稍停顿了一下,眼神坚定而自信,继续说道:“我已经仔细研究过我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了,筛选出了好几种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

随后,他伸手一指桌上摊开的地图,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清晰地标出了各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您看,像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就适合种植籼型杂交水稻;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粳型杂交水稻更合适;还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耐旱型杂交水稻就能派上用场……”

这时候另一位农业专家也说到“要推广你这杂交水稻,得花老多钱,还得投入海量人力,咱们眼下哪有这么多资源啊!”一位专家双手一摊,满脸无奈又焦急地说道。

“就是啊,农民们种传统作物都种习惯了,哪那么容易就接受新的品种,推广起来难度可太大了!”另一位专家也跟着附和,不住地摇头。

“资金和人力投入确实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李子腾坦然承认,神色认真,语气却十分坚定,“不过我觉得,这钱和精力花得值!一旦杂交水稻成功推广开,产生的收益绝对远远超过现在投入的。”

他稍作停顿,条理清晰地继续阐述:“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分阶段推广。先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试试,等种出成果,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慢慢扩大种植范围。”

“关于农民接不接受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搞些宣传,给农民们讲讲杂交水稻好在哪,再配上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等他们了解透彻了,肯定能做出正确选择。”

伟人始终安静地聆听着双方激烈的争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里清楚,此刻面临的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一方是那些传统的农业专家,他们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思想上却相对保守,对新事物总是抱着怀疑和抵触的态度。

另一方则是年轻气盛的科学家李子腾,他浑身充满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只是在这个行业里,他的资历尚浅,难以让众人完全信服。

伟人明白,自己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将紧紧关联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走向。

这时,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李子腾带来的那袋稻谷种子上。只见那一颗颗种子颗粒饱满,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闪烁着光芒,好似蕴藏着无尽的希望与可能。

“李子腾同志,”伟人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能有几成把握,确保杂交水稻能够成功推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