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退路
史初桐在与京城信件往来的同时,九娘把培养医者的事情扔给了祁叔,如何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一一列明后就放手不管了。
气的祁叔是吹胡子瞪眼睛的说道“我看最应该刻苦学习的是你,你说你,怎么就没点上进心呢”
不管祁叔怎么说,九娘就是不上心,她明白自己几斤几两,那里是自己的强项,所以从不做那些无谓的努力。
不过后期的外伤,她会抽出时间来给学医的孩子们上上课还是能做到的。
这头史先生自从成婚后没事儿就不会来九娘这里,两个人如今正是浓情密意的时候,九娘也尽量不去打搅他们。有些事情刘公子也在慢慢上手,这人初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后来发现真是有两把刷子。做事要比史先生果决,再加上手里有人,一般九娘提出一些想法,过不了几天,他都能给出一个能或是不能的答复。这就是手里人好办事,你说了我去办,效果就这么明显。
史初桐现在正在慢慢适应,调整自己的情绪。张家姑娘自是好的,但是比史初桐也就大了十来岁,两个人相处起来倒也融洽。有时候史初桐会送些蔬菜水果过去看他们,有时候张姑娘也会派人给他们送一些自己做的点心。
不过后来吃了几次九娘她们做的点心和饭菜之后,没事儿也会溜达过来蹭个饭。
与九娘居然一见如故,两人相谈甚欢。虽说经历过一次波折,但张姑娘性格真的是不错,为人处事爽朗大气。
虽然年龄比九娘大,但九娘心里年龄更大,所以两个人每次见面都能聊的很嗨,结果史初桐更是吃醋。
开玩笑说“这那里是我爹娶媳妇,分明是给你娶了个闺蜜来”
闺蜜这个词还是九娘跟她说的,就是“闺中密友”,她就记住了。她说自己跟九娘是闺蜜,但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九娘的认可,所以一直以来很是郁闷。
不但史先生把张筠捧在手心里,就连史初桐现在也慢慢的接受了,看着她把自家爹爹照顾的非常好,也就放下了心思。
她既有武将家的干练,琴棋书画居然也样样不差。婚后把史先生的一应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两人对坐也不会相顾无言。
看着史先生春风得意满面红光神采亦亦的样子,九娘内心吐槽道“这就是对的时间嫁了对了的人,最幸福的爱情的样子也不过如此吧”
幸福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石重睿他们走了快小一年了。
史初桐经过这小一年的历练,进步非常快。商队所有的账册现在都能理的清楚明白,同时把自己原来攒的那些东西也入股过来,收益颇丰。
石重睿他们跟着商队以燕云十六州为基点,频繁往返于中原与契丹之间。留在中原的人在内地收购他们送往契丹的商品,等他们从契丹带回商品进行交接。这样双方都节约时间,也杜绝了哪一方做强做大不听指挥。这样相互制约着,同时大家都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这条商路如今已经蹚的非常成熟,石重睿就准备把这条商路安排给其他人操持,他自己再转战南方海上的商路。海上商路到目前为止基本无人尝试,太辛苦。
在海上一漂就是几个月,连个人都见不到。到了地方语言不通,补给不及时,辛苦自是比往北陆路辛苦百倍。但她听九娘说过,海的那边的国家要比他们这里先进。有很多需要他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如果能够相处融洽,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利。
而且这小一年来他们的人也接触了海边的人,不是没有商路,只是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偷偷出海,倒腾一些东西,没有形成规模而且也非常危险。
一是船只小,在海上一个大浪打过来就打翻了,二是出海的人多是一家人或是亲戚朋友,无事还好但凡出事一个家族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出海的最大阻力。
有句俗话说“编筐织篓养活一家八口,打鱼摸虾饿死一家”,说的就是海上的风险比较陆地上的要大。九娘建议他集资先造大船,培训成熟的水手,等条件筹备齐全在出海。
如今船已经造好了,船员也已经训练的差不多了,他们还近距离的航行过几次,都没问题。石重睿这次就想亲自南下,把这些人都纠集到一起,打出一条更远的商路出来。
虽然他不知道九娘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但他已经无条件相信九娘说的话,准备现在就去尝试一下。他隐隐觉得九娘是把海上做为一条退路来打造的,要不不会一而再的询问相关事宜。
京城的局势越来越紧张,父皇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所以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他现在抓紧一切时间从知识到物质,从精神到实际努力的充实自己。
自从走商开始,把自己淹没在这里掩藏了行踪,才真正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也才发现以前学得那些根本不能立足于世间,可谓是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所以为什么契丹一而再,再而三的敢侵犯中原。
因为人家拳头硬,这个是身处中原人多年以来切身的痛。中原崇文,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契丹人身处的环境恶劣,饮食又多以牛羊肉为主,体型彪悍,又尚武。
自打具有辽阔肥沃土地的中原入了他们的眼,就一直想要占为已有。况且中原连年战乱,要想在这纷乱的世间占有一席之地,庇护自己想要庇护的人,那就要比别人的拳头更硬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