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创业在晚唐 > 第十章 :铜山

创业在晚唐 第十章 :铜山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12:54: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赵怀安就不用纠结这个问题了,因为鲜于岳告诉他,按军中律,如他这样的溃兵,必须要回到地方归军,一旦被发现,杖刑、徒刑都是轻的,遇到严的,直接要掉脑袋。

而反过来,能在溃退中主动归队,不仅处罚减轻,如果还有出色表现的,还能获功。

鲜于岳告诉赵怀安,虽然天下礼崩多年,溃兵乱卒数不胜数,尤其是四年前朝廷征发大兵平定徐州庞勋兵变,双方交战经年,中原之地早就是溃卒遍地了。

但在蜀地,情况却截然不同,因为多年安定,又是朝廷直管的藩镇,所以唐制律令在蜀地依旧执行得很严格。

像赵怀安这样的外地人,有口音,根本不可能在蜀地躲多久,被发现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鲜于岳劝赵怀安不要做傻事,和他一起回邛州归军。

而且鲜于岳还告诉赵怀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之前杀了的六个吐蕃士兵是可以计算军功的。

虽然军中是按照首级计功最准,但当时他们在山林中逃亡,根本不可能带血淋淋的首级上路,不然路上就要被猛兽围袭。

但鲜于岳长了心眼,将这六个吐蕃兵的辨发都割了下来。

吐蕃人的辨发是很有辨识度的,所以军中有时候也会认,到时候再加上赵怀安缴获的吐蕃甲胄,鲜于岳向赵怀安保证,这功劳肯定算。

鲜于岳对赵怀安真是苦口婆心,因为他看出赵怀安多少有点不想回唐军的意思了。

他不忍心赵怀安这样的豪杰落草为寇,这样的本事,只有在军中才能一飞冲天。

看鲜于岳这么着急的样子,赵怀安还有点感动。

这老岳还怪热心的。

于是,他将前头领路的阿奇墨喊来,问道:

“老墨,咱们还有多久能到下一个聚落点?”

阿奇墨扒着手指估算着,然后给赵怀安一个答案:

“快了。”

听了这话,赵怀安的脸就是一黑,因为他一个多时辰问老墨时,他就是这么回答自己的。

这老墨到底有没有时间概念啊?

即便内心有一万句怨言,赵怀安还是挤出了笑脸,接着“鼓励”老墨:

“老墨,还得是你,要不说有一老,有一宝呢,你就是活宝!”

阿奇墨当然听不懂赵怀安的阴阳,咧着嘴笑着,露出残缺的黄牙,脸上的褶子也绽放成了菊花。

看到这个,赵怀安又有点内疚了。

哎,这老墨也是个苦命人,据说他今年才三十六,这牙就掉了一半了。

于是,他拍了拍老墨的肩膀,说道:

“那就继续走吧,反正不着急,咱们的补给还够两天。”

此前他们已在山林中走了两天,一路上都没遇到南诏人的踪迹。

他们是往偏西北走,而南诏军是往东北方的荣经、雅州一带进军,只要过了中间一段,后面就安全了。

所以赵怀安他们才决定出山林,由老墨带领,沿着河流去下一个聚落地休整,顺便打听一些外界的消息。

那个地方老墨去过,他说那里是很多茶马商人的休息地,之后就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市。

……

这边,赵怀安正打算让老墨继续带路,边上的鲜于岳却主动问起了话,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些夷人们说话:

“那地叫何名?”

老墨见问话的是“尊贵”的汉人贵族,哈着腰说道:

“咱们都叫那野牛市,不过听一些唐人说,那里以前叫铜山关城。”

赵怀安对此是毫无反应,但鲜于岳听到了却颇为萧索地对赵怀安道:

“未曾想当年韦公所建之边关,今却入腥膻之手。”

边上的赵六也搭话:

“亏先人。”

赵怀安见老墨有点尴尬,忙对老墨道:

“你继续向前带路吧,尽量落日前到,不然又要在外面露宿。”

老墨恭敬点头,然后就转身回到了队伍前,只是相比之前,脚步有点沉重了。

看来老岳的话,伤到了这个夷人了。

他正打算委婉劝一下鲜于岳,毕竟现在大家都一起逃命,不利于团结的话还是不要讲。

鲜于岳反倒是先劝起了赵怀安,只听他真诚说道:

“赵君,这些夷人还是要防一防,国朝吃了这方面的亏还少吗?自古胡夷,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

赵怀安有点尴尬,但并不反感鲜于岳,因为这老岳是一个非常有社交分寸的人。

之前自己要教这几个夷人巴柔,这人就有点反对,但怕交浅言深,才没说。现在经过几天的相处,和自己已经很熟悉了,这才来劝。

不过赵怀安也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相比于汉人,这些夷人会更下死心。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后面回成都,像杨茂、孙泰、赵虎这样的夷人,人生地不熟,反而要靠拢在自己身边。

当然,到时候,赵怀安肯定还会招一些唐人做门徒,这样更放心。

所以对于鲜于岳的好心提醒,赵怀安虽然不能照做,但心里还是感动的,他有心避开这个话题,便问了刚才心中的一个疑惑:

“老岳,你刚才说的韦公是何人呢?”

很明显,鲜于岳被赵怀安这句话给问懵了,他看着赵怀安那清澈的眼神,只觉得如鲠在喉。

不过边上赵六倒是兴奋,他一拍手,大大咧咧道:

“赵大,你是不知道啊,韦公可是额们关中人的骄傲,是京兆韦氏郿城公房的,那地方额去吹过白事,气派得很。……”

赵六这一讲就是一路,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涉及自己的“光辉”事迹,但还是在最后说了韦公的姓名。

所谓韦公,正是韦皋,据说是德宗朝就做了剑南节度使,把持蜀中二十多年,在当年就是假蜀王。

不过更多的,赵六就说不上来了,毕竟年代那么久他层次又低,哪知道这些。

所以,后面这一路,更多的是鲜于岳在补充,说了韦皋在蜀的功绩,言语间很是推崇这位节度,说有唐以来的蜀中节度使,韦皋称第一。

贞元四年,他于清溪关大破十万吐蕃兵;贞元十七年,更是主动攻蕃,转战两千里,击吐蕃军十六万,破七城陷五镇,俘民户三千、活捉蕃兵六千、斩首万余。次年更是再败吐蕃援军十万,生擒吐蕃大相论莽热。

用鲜于岳的话来说,那一战直接把吐蕃的骨头都打断了,此后七十年不敢拥兵南下。而现在的南诏,在韦皋时期更是恭顺得和羊一样。

最后鲜于岳颇有点真情流露,说道:

“设使韦公尚在,其威略素著,恩威并施,南诏何敢衅兵,构祸西南?”

这边鲜于岳说得口若悬河,赵怀安本该是听得入神的,可忽然看到边上摇头晃脑的赵六,脑子里一个恍惚:

“这老六业务倒是丰富,走南闯北的,看来这唢呐还是吹得不错的,以后有机会也给咱吹一吹。”

但赵怀安马上就意识到不吉利,连连呸呸呸。

不过鲜于岳说的这些,也的确让赵怀安大长见识。

因为在他印象中吐蕃不是很猛吗?几次杀得老李家丢了长安,仓皇逃跑。没成想在蜀地被打成了死狗?

乖乖,这个韦皋是真猛,看来中晚唐也是有人物的,不能小觑啊。

不过在听的时候,赵怀安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个劣势,那就是自己对于国朝人物、典故了解的太少了。

如果一直在底层打转也就算了,但要是想进步,难免就要和中上层人物打交道,到时候一聊天,咱这边什么都不懂,真会被人小瞧的。

想到这里,赵怀安暗暗决定,等自己挣到第一桶金,就去雇个读书人给自己讲讲这些国朝典故。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不是正好有个权贵子弟吗?

虽然这老岳说自己家道中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不,这些国朝典故是信手拈来。

现在咱没钱没人,但学习不能耽误,先把这个免费的工具人用起来。

就这样,这一路,赵怀安问了鲜于岳很多蜀中人物,鲜于岳知无不言,毫无不耐之色。

之所以如此,除了救命之恩在,更多的还是赵怀安相当会给情绪价值,每每都能说到鲜于岳的心坎。

而另一边,赵怀安也发现鲜于岳这人的优秀,不仅没豪门子弟的矜骄,自己也文武皆就,堪称大唐的俊秀人物。

就这样,二人情投意合,意气相投,要不是很快到了铜山关,差一点便对天盟誓,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

……

老墨终于说对了一次,他们真的很快就赶到了目的地,铜山关城。

但和老墨描述的不同,映入赵怀安眼里的铜山关遗迹不像个市集,倒像一个军砦。

此时,众人就隐匿在密林中,屏气敛息,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前方的营地。

营地依傍在河流边,外围是一圈稀稀疏疏的木栅,十几顶帐篷散在里面。

在营地的外围,围出了几个牲口栏,有牛有马,人还不少。

这个时候,赵六忽然质问沉默的阿奇墨:

“你不是说这里是市集吗?哪来的兵?”

阿奇墨看了一眼赵怀安,然后小心对赵顺解释:

“这里之前的确是聚落,一些茶马商人常在这里歇脚和山里的大伙换点东西。但这里为何有兵,实在不清楚呀。”

更多的话阿奇墨没敢多说,因为他看到那个叫任通的汉人已经抽刀站在了他的身后。

阿奇墨吓得跪在了地上,对赵怀安哭道:

“恩主信我啊,不敢骗恩主。”

赵怀安没说话,鲜于岳就对他道:

“赵君,夷人信不过,将我们引到这,必是要卖我们。”

说完,鲜于岳直直地看着赵怀安,他的两边,任通和宋远执刀虎视眈眈。

赵六缩到了赵怀安的身后,孙泰、赵虎默默退到了一边,剩下的夷人们惊慌失措,也拔出了刀指向了对面的唐人。

只有杨茂和阿奇墨一起跪在地上,哀求地看向赵怀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