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创业在晚唐 > 第二十六章 :义儿(感谢盟主朴散之_散人)

之后的时间飞逝,队伍沿着罗带水进入到了茂州地界,然后又转向东南,在山豁口中蜿蜒前进。

这一路,南诏军并没有追击宋建,但赵怀安依旧能看到队伍里的那些骑士每天都出去哨探,每次回来褡裢里都裹着首级,也不知道是谁的。

因为没了南诏的威胁,赵怀安终于抽出空开始教习自己的门徒们武艺。

一开始赵怀安是打算教德式长剑的,毕竟这个能在短时间就形成战斗力。

当年他学这个的时候,学了三个月,自觉长剑在手,敌十个无兵无甲目标不在话下。

但可惜这几天赵怀安走了一圈,都没有在军中发现类似的长剑。

目前唐军实战制兵就两种,一横刀,一陌刀,这两个就是长短区别,一边有刃一边无刃,但德剑的大部分招式都需要用到双刃,所以现在赵怀安教不了这个。

不过赵怀安不打算放弃这个,毕竟他太了解品牌差异化了,以后这种双手长剑就是自己的品牌,这样才有传播度。

除了这方面外,德剑还是非常适合实战的,号称老欧洲第一实战兵击,教自己门徒这个,到了战场上也能打。

所以赵怀安决定等回到邛州或者成都的时候,找人去打一批来发给自己的门徒,就当是入社的福利了。

因为教不了长剑,赵怀安这些天就教了巴柔,其中尤以摔法教得最多。

没办法,摔跤这个武艺太适合军中了,其他的可以说是花拳绣腿,但这个必然是杀人技。

在大阵之中,不仅排枪弓弩能要命,只是将你摔倒在地,同样能要你的命,尤其是铁甲武士更是如此,一旦摔倒,离死不远。

所以赵怀安教这个,门徒们反响很强烈,都学得用心。实在是赵怀安教的这个太机巧了,彷佛是只要抓住一处,都能将人摔飞出去。

在赵怀安教这个的时候,那忠武军的李师泰又来了一趟,不是来找茬的,反而是恭恭敬敬来道歉的,尤其是听到赵怀安愿意授艺。

他专门送了一领铁铠给赵怀安,就学那门揍晕他的“唐手”。

很显然,人家李师泰不想入什么义社,就决定交束脩换拳术。只是他不知道,这可为难死了孙传秀了。

他们保义军是真的精穷,学门武艺要一领铁铠,他们哪里学得起。

但他们都知道,赵怀安的武艺绝对比铁铠更珍贵,所以愁坏了孙传秀这些人,最后还是赵怀安和他们说,来学,束脩要给就先欠着。

也就是这些个保义军是实在想学,不然以他们实诚君子的寨风,他们真不敢欠,主要是怕还不起。

除了这些个外,任通、宋远也来学了,他们之前和赵怀安也学了点,深感巴柔之精巧,也决定教束脩,只不过得到成都才能给赵怀安。

这倒是无所谓,赵怀安只是没想到任通、宋远两人也是颇有家资啊。

这段时间赵怀安也了解很多物价,和一开始不把钱当钱不一样,他现在已经很了解购买力了,就像李师泰送的那领精铠,要是能在市面上卖,一领少说八十贯。

而八十贯是多大的钱呢?这么说吧,要是就光买大米,能买四百石,一个人吃的话,能吃十一年,你就算算吧。

而如果是用来买房的话,现在成都一处普通二进宅子,也就是二百贯左右,换句话说,从赵怀安这里学一门武艺,得交半套房子的学费。

这是一般人能学得起的?

但既然任通、宋远要交,他也不能不收,反正都是老兄弟了,肯定要用心教的。

除了这些教束脩的,赵怀安最用心的还是自己的核心门徒们,毕竟这些人算是铁杆基本盘了,自己以后能不能混出来,就看他们能不能打了。

这里面杨茂、牛礼两个学巴柔学得最有天赋,也许和他们个子小也有关吧,能和猴一样扒着人乱窜。

正是有这样的误解,赵怀安开始还觉得赵文忠、赵文英、赵文辉、赵文逊四个也能学好的。

哦,这四人就是之前和何文钦一起来拜自己的五寸丁们。

本来赵怀安还看不上这四个小萝卜,但没想到在伏击南诏人的那一战,这四个那么拼,压根不要命。

赵怀安决定好好培养他们,后来一问四个年纪,基本都是十二三岁,这让赵怀安还挺不好意思的。

这个年纪就随自己杀南诏人,命是歹啊!

在听这四个人都是各家寨里的孤儿,赵怀安决定收养他们四个做义儿,以后就跟他姓赵了。

不过这四个虽然巴柔学得稀烂,但拳击却学得不错,尤其是那个赵文忠很有天赋,步伐很灵活。

除了这几个,孙泰、赵虎、王离、何文钦都只能说中规中矩吧,也许在兵技上会有一点天赋吧。

另外,他从保义军新收的部曲,也跟着一起学了,都挺不错的,但特别优秀的就三个。

一个是那个韩大,他叫韩通,就是邛州人,只不过家早没了。这人武艺不错,在保义军中就是有名的勇士,弓箭用得很好,长枪也不错。

同他一块的还有两个,都很壮实,名字也很有时代特色,一个叫钱铁佛、一个叫韦金刚。

赵怀安发现大唐祖宗们特别爱取这些佛教相关的名字,他这些天和忠武军那边的人也打熟了,就遇到好些个叫金刚的。

钱铁佛、韦金刚两个有点憨,说什么巴柔、拳术他们都不爱学,只爱用铁锏。

为此赵怀安还从李师泰那边淘了两面铁锏,然后让这两个自己琢磨去吧。

但真正让赵怀安惊喜的,还是宋使君送来的那三十个被俘的唐军,他们是真的有武艺,其中还有四个牙兵出身的最出挑。

一个是来自定边军的陆仲元,善用横刀。定边军是川西境内的边军了,当年就是抵御南诏人的主力,军号甚至比赵怀安以前的黎州军都要响亮。

但四年前,定边军和南诏军的战斗中元气大伤,这个陆仲元就是那会流出去的。

还有一个善用陌刀的,那是来自兖海军的,叫周德兴,一个地道的山东大汉,赵怀安前世就是苏北那片的,听着口音就觉得亲切。

除了这两个,还有一个是神策军的,叫陈法海,之前做过神策军的队将,但四年前因得罪上官被鞭笞出营,只能留在成都卖力气。

前段时间成都招募市井闾左支援邛州,这陈法海就是那个时候重回军中的,但不幸又被南诏人俘了。

以上三人都各有所长,但真正让赵怀安惊讶的就是第四个,他叫郭从云,此人竟然号称会马槊。

他是出自博野军的,四年前随军从凤翔入蜀参加成都之战,之后一直驻扎成都,于前些日被俘。

如果此人说的是真的话,那这人在赵怀安的团队中就是妥妥的高端人才。

赵怀安的队伍中,就何文钦那小子会骑马,他们寨子那边不远就是一片山巅草场,自小骑。

但何文钦不会槊啊,其实不仅他不会,甚至成都突将的那些精锐,会马槊的也不多。

所以按道理,即便郭从云丢了主将,犯了军法,但以他的能力,去哪都有人要的,也不知道怎么就被塞到赵怀安这边了。

这也算是捡了个小漏吧。

本来赵怀安还挺高兴的,但有一次和李师泰那些忠武军牙兵吃酒,他又被笑了一顿。

原来在人家忠武军中,马槊不是有手就行?是的,中原第一强藩的职业武人就是这么牛。

而且人家还说了,他们淮西马军独步中原,丝毫不虚北面的三家。

这就让赵怀安吃惊了,这淮西还有地方养马吗?

当然,疑惑归疑惑,赵怀安最后还是把李师泰拉过来捶了一顿,教他们什么是尊师重道。

但不论怎么样,这四个牙兵都是精锐武士,虽来自不同藩镇,但都参加过四年前的那场成都大战。

说个不客气的,赵怀安除了拳脚能教一教,其他的都还得和这四人学一学呢。

不仅是弓马大槊,还有如列阵旗鼓,这些赵怀安都是一窍不通。不懂这些,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骄横武人?

所以赵怀安把这四人拉了出来,专门做为教头,给自己和一众门徒授艺。

就这样,他们一路行军,只要休息就教授武艺,也在过程中,彼此熟络起来。

到这个时候,赵怀安这个团队才有了凝聚力,但不多。

这一路,鲜于岳也常来赵怀安这边,只是次数明显变少了,这不得不让赵怀安感叹,这结义还没多久,交情怎么就淡了呢。

当然,这只是赵怀安的矫情,因为人家鲜于岳这段时间疯狂进步,已经是宋使君的头号侧近,管理全队大小事。

这种情况下还能来看赵怀安那么多次,那是真看重这份兄弟情了。

此外赵怀安的那位贵人,宋建的身体也好了差不多了,还屈尊降贵来看过一次赵怀安,看到赵怀安这边苦练武艺不缀,夸了一句“很有精神”,就走了。

这弄得赵怀安更加没底了,有时候啊,收人家的礼太重了,这心是真慌。

此后,宋建又让人拨了一车稻米给赵怀安,然后就再没联系过他。

就这样,赵怀安在学习和怀疑中度过了乾符元年的十一月。

直到十二月的第二天,他们这支兵马终于赶到了邛州前线,然后就下大雪了。

这是川西迎来的第一场大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