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创业在晚唐 > 第六十二章 :遏归(求追读)

创业在晚唐 第六十二章 :遏归(求追读)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4 17:51: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天夜里,赵怀安带着保义都就离开营地,来到了南昭军撤军的必经之路等候着。

赵怀安让各队用绳子前后绑着,好不容易才全须全尾地抵达了目的地。

可即便这样,赵怀安他们还是迷路了。

幸亏带路的乡人给力,在天光破晓前,终于抵达到了一处土坡后。

土坡下有一条土路,一直延伸到西河,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过了这条水就能返回唐安。

在这处土坡后,赵怀安令队伍原地休息,开始补觉。

而他自己则和一众队将们站在土坡上遥望西南的一处壁垒,那里就是南昭军把守的仙人戍。

晨霭蒙蒙,壁垒若隐若现。

忽然几声厚重的钟声传出,仙人戍寨门大开。

眼尖的韩通看到了,忙喊了一句:

“仙人戍的敌军出动了。”

赵怀安这段时间也苦练箭术眼力,所以也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他点了点头,随后紧紧盯着那个方向。

这一次他带着队伍移动到这里,是有一定风险的,保义军的编制虽然是直属于川西中军,但他个人的品秩是比那个凤翔将低的。

而现在凤翔军和南昭军已经提了和平接收,那别管合理不合理,那就是领导的意思。

如果南诏军与凤翔军达成合议,他赵大还主动打人家伏击,那是有过无功,因为他是在违抗军令,擅自出军。

但赵大也顾不得许多了,反正他是不会放过这群南诏人的,要是闹起来,终究是到杨帅那边打官司罢了。

可时间一点点过去,赵怀安却始终不见那边有动静,看来那边真是要达成和议了。

一咬牙,他就给身边的队将们鼓劲:

“一会那南昭军只要从这过,咱们就灭了它。那帮凤翔军是孬种,但咱们保义都却都是带种的,抢了咱们就想跑?这不做梦呢?问过我赵大,问过咱们兄弟们了吗?”

赵大说话提气,一众队将们齐齐低呼,尤其是孙传威更是咋咋呼呼的,一副要干死那些南诏军的样子。

这小孙自从白术水一战后,不仅将川东颜家当成了死敌,那些屠杀他寨子兄弟们的南诏军,也是欲除之而后快。

至于其他人,反正是以赵大马首是瞻。

经过这么久的相处,不管下面丘八们如何,反正在场的这些个队将对咱们赵大是心服口服的。

但众人当中,高仁厚看着仙人戍那边似有光亮传来,应是甲胄在反光,于是提出了不同意见:

“都将,以末将看,那些南诏军怕是诈和啊。”

赵怀安愣了一下,不知道老高何出此言,忙问:

“老高,你细说。”

高仁厚为众人分析:

“都将,哪有行军撤军还金戈铁马?甲胄在身?我看那些南诏人是想给凤翔军来一下啊。不过也对,凤翔军多马兵,不先击溃了,一旦撤退的时候被追上,那就惨了。”

赵怀安恍然,今天又学习到了一个行军小知识,于是给高仁厚竖了一个大拇哥。

而高仁厚果然神了,就在他作此预言没多久,仙人戍那边果然发出震天呼喊。

再然后赵怀安等人就看到,最远处的凤翔军旗帜就撤了。

这?

凤翔军这就被击溃了?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赵怀安等人看到那支南诏军正逶迤而来。

因为土道狭窄,这些人排成一列长长的纵队,前面的队伍已经快到赵怀安这边的土坡,而后面的队伍现在还在仙人戍。

也是这个时候,赵怀安他们才明白为何这些南诏军要假意投降,要击溃外面的凤翔军了。

看着土道上蜿蜒看不到头的车队,赵怀安等人齐齐咽了一下口水。

这些南诏狗奴到底是抢了多少啊,这辎车缴获是一车接一车,目不暇接。

你别说,这南诏军的主将也是一个有脑子的,知道要是那些凤翔军看到他们这如山的辎重,肯定会背信弃义,撕毁协议。

到时候,这些南昭军在路上行军,压根挡不住凤翔军的骑队。

所以还不如由南诏军先下手为强,先击溃了凤翔军再说。

看来,这南诏将也是个醒目的。

想到这里,赵怀安觉得那南诏军将应该不是一个无名之辈,忙让郭从云去喊一个南诏骑奴过来。

很快,一个罗圈腿,气质精悍,发髻也梳得和唐人一般的南诏骑奴过来了。

这人赵怀安认识,叫段忠俭,是那二十多个骑士中最先投靠的,很识实务,也会说唐话。

此人过来,忙在地上给赵怀安磕头。

一开始赵怀安听这人姓段,还问他有没有一个兄弟叫段正淳的,但奈何这人茫然一会,告诉他,他们段氏是南诏大姓,可能有吧,但他不认识。

其实,这个段忠俭也的确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家也养不出他这样的骑士。

他算是之前南诏权臣段宗榜的家将后人。

南诏国内,军中大族有段氏、杨氏、张氏、郑氏、李氏、这五家和王族蒙氏一起构成了南诏国权力的主体。

只是很可怜,除了南诏的王族蒙氏有民族的主体自觉,一直坚称他们是从哀牢山杀出的猛人。

其他五大族,基本都说自己祖上是汉人,而且还是汉人的豪门。

就比如他段忠俭所在的段氏就自认为是来自河西武威段氏,老祖宗是赫赫有名的东汉名将段颎。

你瞧瞧,这该怎么说,合着南诏和大唐打一百年,竟然还是内战呢。

赵怀安将这段忠俭喊来后,指着远处土坡的南诏军旗帜,问道:

“此军主将可认识?”

段忠俭忙起身,小心奔到坡上,然后眺望一番后,忙回来回道:

“将主,那是黑爨三十七蛮部的乌撒部,此部主将叫乌蒙隆,素狡悍。”

赵怀安自然不知道什么黑爨三十七蛮部,他只问了一句:

“我军能胜否。”

这个段忠俭头埋在地上,毫不犹豫:

“将主神武,诸军奋发,我军又是以逸待劳,以整击乱,必胜。”

赵怀安大喊一声“好”。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这个段忠俭汉化程度很高,是个人才。

赵怀安再无疑虑,看着渐行渐近的南诏军,沉声下令:

“各回本队,看我旗帜,必胜!”

众队将齐齐低吼:

“必胜!”

众人甲片缀着框框响,奔向了坡后,那里七百多名吏士席地而坐,鸦雀无声。

……

走在这支撤退南诏军最前的正是此军主将乌蒙隆,作为南诏滇东有数的豪杰,此人弓马娴熟、尤掌兵法谋略。

此刻他身穿一身黑色柳叶甲,里面衬的是锁子甲,骑着一匹吐蕃大马,头上的八瓣盔在阳光中闪闪发光,威风凛凛。

这人一边骑马,一边与一个并绺而行的唐人士子说话。

乌蒙隆颇礼贤下士,对边上这人说道:

“张君,我看李唐山河日下,迟早要完,还不如与我南下滇东做个清平官,我滇东虽比不上南诏广大,但三十六部同气连枝,自成一国。你做我等的清平官,世代富贵不敢说,但一生富贵荣华,我还是能保证的。”

这个唐人士子戴着黑色的幞头,有着蜀地少有的伟仪姿,面对乌蒙隆的说辞,此人施然行礼:

“军主明察,只是仆能力卑下,恐辜负军主的期待。”

这个士人叫张龟龄,是成都蜀州的士人,被乌蒙隆索到,特扣在军中。

乌蒙隆作为滇东三十六部之一的豪杰,也有一份野望。

如今南诏国主酋龙老迈,朝中权臣如段氏、郑氏皆野心勃勃,此就如汉人所说的,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而他乌蒙隆正觉得自己就是那英雄。

但要想完成自己取代蒙氏王族的野望,他就需要搜罗各种人才,而眼前这位张龟龄不光人长得有威仪,学问也很大,据说曾参加过长安的科举。

虽然这人肯定是没能考上的,不然也不会在蜀州的乡野被他索到,但只是参加科举这一经历,就已经足够让乌蒙隆郑重对待了。

他至今犹记得部落里的长者曾和他说过,昔日他们南诏的雄主不过是俘了一个西泸的县令,带回国内就能成为他们的清平官,而那位清平官正是他们现在朝内最厉害的权臣郑买嗣的七世祖。

每每听到这个故事,乌蒙隆都对大唐有一种深深的敬畏。

大唐的人才太多了,疆域也太广大了,纵然他们南诏奋十代之余烈,疆域东接黔中,西抵瓦底江,西北连吐蕃,北连大渡河,南连女王国、西南征服了骠国,称霸大唐以南,无尽林海。

但就是这样,他们南诏每每入侵川西,也不过是抢掠丁口、牲畜,从不敢对大唐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们南诏的精英们,一年去长安求学的都有数千人,如果不是他们国主酋龙交恶大唐,他乌蒙隆本也该是求学长安的一员。

可惜了。

所以,以这位张龟年的能力和学识,已经足以辅佐他成就野望了。

只是奈何,此人现在面和心却不顺。

不过没关系,等回了部落,给他配上五六个姨婆,发几十个奴隶,赏几十头牛羊,还怕此人不归心嘛?

想到这里,乌蒙隆再忍不住往后看了看,那里就是他开启野望的资本。

而当他往后看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张龟龄正看着不远处的土坡若有所思,甚至小心翼翼放缓了马速。

乌蒙隆在扭头回来后,也不经意地看了一眼那边的土坡,忽然鄙夷道:

“唐将颟顸贪婪,注定有此败,如是我,必会于那坡后伏一军,击我军归途。奈何,奈何,唐军无人啊!”

话音刚落,那边土坡忽然升起了一面土黄色军旗,上书:“保义”二字。

乌蒙隆一下子就从马上惊得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