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70年代医生下海 > 第221章 杏林之家说

70年代医生下海 第221章 杏林之家说

作者:虎宝宝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6 19:39:46 来源:小说旗

看着她说道:

“张大姐,我这倒不是在说你。”

黄瑶远倒是无语了,你这么角色代入干嘛?

搞得我都说不下去了。

“我一般不收,而且大部分的医生都不会收。

大家都不富裕没有必要,更何况,这医生本来工资就相对高的。

再加上如果用治病的红包来衡量救不救人,那也没有必要存在这个职业了。

你们说,是不是?”

黄瑶远说道,然后又看着张大姐继续说道:

“就像那天哪一样,如果仅仅是为了那个红包救妞妞的话,那你觉得我是什么人?

你还会跟着我们吗?”

这话说得张大姐不好意思了,脸一下刷得通红通红的。

“所以,你们不要想太多了,我就是打一个比方。

当然,

就像我做医生以来,虽然做不到悬壶济世之功,至少做到了问心无愧。

也算对得起救死扶伤这个职业道德。

不然就对不起几千年来被别人称道的杏林,更对不起董奉那份心。”

“杏林?黄叔,那杏林是什么意思啊。”

小孙听了半天,就最后一个词没有听懂了。

“杏林啊,那是在三国的时期,有一位中华名医叫做董奉,他的医术非常高明。

求医问药的人数不胜数,而且他几乎都是药到病除,所以他的名气非常大,找他看病的人在附近的人越来越少。”

“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啊?”

小孙不解地问道。

“难道你天天生病吗?

天天去看病吗?”

老万在一旁打趣小孙说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大部分的病,只是一种表象,更多的是需要自我调节。

还有就是心情愉快。

所谓笑一笑百年少。

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一个地方的医生医术高不高明,不是在于他每天要看多少人,而是每天要少看多少人。

如果当一个医院的人数太多了。

并不能证明这个地方的医生有多么厉害,反而说明这个地方的情况堪忧。

出发是人口急剧增加导致的环境问题,和饮食问题。”

“饮食问题?”

老万都不甚理解地问道。

“对,就比如我们之前村庄出现的问题,还有之前华兴公社出现的急性肠胃炎等等,都是由于环境和饮食,出现了问题,导致大量的百姓生病。”

“那人口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人一多,首先就是那个生病的比例会变高,这个大家都不难理解。

其次就是,人多,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就更多,彼此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也就随之更大了。”

“哦。。。明白了。”

小孙点点头,表示听懂了。

“所以,这董奉,他觉得附近的人都差不多会一些日常调理之类的了,于是他就想出去走走。

他一路行医,见有好的草药就收集起来,遇到病人就随手医治,即使没有生病的人,也告知他们怎么调理身体。

每到一个大的地方,或者说生病最多的村庄,他就会在那里暂时定居下来,给附近的百姓治疗。

所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只要他一到那个地方,就会吸引很多人跑来求医问药。

据说,只要他住过的房屋,是没有安装门槛的,因为按了也会被踏破。”

“啊。。。这么厉害啊。

不过这跟杏林有什么关系呢?”

小孙不解地问道。

“你啊,着什么急?

我马上就要讲到他跟杏林的关系了。

就在他四处云游救治病人的时候,他也发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过的中草药药理,也有很多关于医术的感悟。

所以他需要静心下来归纳总结,编写成册,深入研究。

于是就到了一个叫做其家村的地方。

一边整理一边救人治病。

但是那个时候都是写书还是用竹简。”

“竹简?”

小孙没有用过,举得有些神奇。

“嗯,就是用竹子一块一块的,用碱水蒸煮过,然后祛虫打磨,在上面写字。

为了保存更好,甚至还有用刀刻字的。”

“啊。。。那多费时间啊。”

“对。。。所以在那个时代,纸是非常贵的,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那个时候有纸吗?

如果有纸,为什么还用不起呢?”

“也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东汉时期,有一名叫做蔡伦的宦官,他发明了纸,这也是中华四大发明之一。

甚至影响了世界。”

黄瑶远骄傲地说道。

“那可不是嘛!”

小孙也跟着说了一句。

“不过我这些都是看书得来的故事,这些都需要你们这些后人去研究,去探索。

只是那个时候,刚刚发明出来,多少有些昂贵。

所谓‘物以稀为贵’吧。

而且我一直觉得这其家村一定就离当时的洛阳很近,不然他写书哪些用的纸应该非常贵。

于是就让人种杏树。”

“杏树?”

小孙不解地问道:

“那杏树可以做纸吗?”

“可以啊,而且这杏树除了用来造纸,还可以吃,就是那杏子还可以入药呢。”

“入药?”

老万都觉得不可思议了。

“那当然,不过这药理就没有必要跟你们讲了。”

黄瑶远只是一时兴起跟他们讲起。

至于药理知识哪些,他们那里懂。

小孙知道一些,不过也仅仅知道而已。

“哦。。。”

小孙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那董医生,他看病就有一个规矩。

什么规矩呢?

就是他看病从来是不收取钱财的,只求轻症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治愈者种五棵杏树在他屋子后面。

以至于,在多年过后,那些病人种下的杏树,都长大了,长成了大树,一片一片的。

甚是好看。

每年一到开春时节,杏树就会开花,它的花朵就桃花一样粉色怡人,漂亮极了,甚是好看啊。

不过这路上我怎么没有看见过杏树开花呢?”

黄瑶远也觉得奇怪,问向张大姐。

毕竟她在这边待的时间更长。

“以前我们村里到处都是,只是后来我们搬走了,就没有树了。”

“啊。。。”

小孙惊讶道。

“你啊,什么啊?”

老万一副被惊吓的样子。

“把老子给吓一跳。”

老万摸了摸他被烫伤的手。

明显是被吓得碰到了。

“这路边以前也有的,只是后来修路的时候,也给挖了。”

“可惜了。”

黄瑶远叹气道。

“不过,很多村子里还是有,只是现在比以前少了许多,很多人也没有卖这个玩意儿。

所以种它还不如种粮食。”

“说得也是,

那董奉之所以被称为杏林,就是因为那片杏树林,

后来叫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把好的医生叫做杏林的教法,

即使到了现在,也是有称为杏林之家,就是医学之家的意思。

而且只有好的中医才能称为‘杏林’,对西医没有这个称谓。

很多地方还是不太习惯,特别是一些老人,还保留把好的中医叫做‘杏林’。”

“哦,,,,原来是这样啊。”

小孙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