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 第58章 请功书

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第58章 请功书

作者:爱吃毛豆炒青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21:36:49 来源:小说旗

京城。

六七月份的京城,已经有些燥热了。

通往皇宫的朱雀大街上,无比的热闹,彰显出首善之地的盛世繁华。

沿着朱雀大道一直前进,就是朝廷中枢所在,三省六部就坐落在皇宫旁边。

不同于朱雀大街的热闹,这里的氛围有些凝重。

中书省总领百官,三省六部中,地位最高的衙门。

中书省分左相,右相两个职位,左相和右相就是宰相,百官之首。

在大虞朝,右相的权力比左相大,左相更像是一个副宰相。

这一天,中书省接到一封前线传回来的军情。

京城百姓可以忘记,大虞军队正在和草原鞑子厮杀这件事。

但是,作为大虞朝的中枢,皇宫里面的皇帝,朝堂上的大佬,目光无时无刻不关心这一次的大战。

今上从登基那刻起,就默默发奋图强,十几载后,宝剑方才出鞘。

挥师二十万大军,要一雪前耻,灭了草原这个威胁。

中书省,右相秦思源的办公房间,有一个年轻的官员,手中拿着一封刚从边关传回来的军情。

青年官员一进来,便对右相秦思源施礼道。

";右相,前线有军情传回来了。";

右相秦思源正在处理公务,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抬起头来,神态自若道。

";哦,前段时间传回来的军情说,大军正在剿灭草原上的小部落。

如今算算时间,这件事应该也要有一个结果了。

快,把军情拿过来,老夫要瞧一瞧!";

听到秦思源的话后,青年官员立刻将军情递了上去。

秦思源看起来神态自若,但其实,每次有军情传回来的时候,都有一种无比紧张的感觉。

这一次,二十万大军北上征讨草原,除了皇帝铁了心要打这一战外,右相秦思源也是坚定的主战。

这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右相秦思源花了十几年之功,到处抠抠搜搜的搞银子,才得以保证这一次大战所需的粮草。

打仗,是最消耗钱财的。

不过,在国家安危面前,花再多的钱,也得打。

右相秦思源熟读史书,看到前朝的历史都在二百年不等。

新的王朝一旦过了百年,就会像人一样,进入了衰老期。

这时候,国家就和老人一样,各种毛病都会出现。

如果,出了一个中兴之主,休养生息的好,可以度过去。

但是,如果修养不好,而且,还有外敌要来打你,那么就危险了。

如今的大虞,各种毛病已经出现了,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麻烦,最大的麻烦是旁边有一个恶邻还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你,随时都会闯入你家杀了你,夺走你的一切。

这个时候,你要想活下去,必须要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先下手为强。

右相秦思源清楚的知道,这一战,是在为大虞朝续命。

如果赢了,大虞朝未来几十年,将会平稳度过,有了休养的时机。

如果输了......

右相秦思源不敢深想这个问题。

右相秦思源接过军情,然后不自觉深呼一口气,将军情缓缓打开。

当军情打开之后,右相秦思源原本有些严肃的表情,慢慢的轻松了很多。

前线没有任何事情,大军还在稳步推进。

只是一封请功的奏折。

草原上,二十万大军虽然还没有和鞑子骑兵大决战。

但是,前段时间,大虞军队这边,四处出击,剿灭草原上的小部落。

杀掉的鞑子,也有上万人。

这上万个鞑子人头,自然都是这一个个军功。

士兵们在前面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争取一份军功嘛!

右相秦思源看到是朝朝廷要功劳的请功书后,脸上没有一丝不满。

右相秦思源虽然没上阵杀敌过,但是,对于军中将领的想法,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既然是打仗,打仗哪有不给甜头的,如果功劳都不舍得给出去,前线将士们如何肯拼死杀敌?

对于右相秦思源来说,巴不得军中有人立下天大的功劳,最好能杀死鞑子可汗,如果谁能做到,封个王又如何?

大虞本来就有异姓王,朝廷还是舍得千金买骨的。

右相秦思源眼睛缓缓扫过请功书的名单,从上到下,开始看被请功的人都是谁,都有那些功劳?

在请功书上,第一排,第一栏写道:

贾琮,年十四,京城人士,第九营千户长!

贾琮从伙房兵干起,在虎狼军第三、第四营危难之际,率领一百伙房兵,和百余名鞑子骑兵拼杀,用悍不畏死之精神,敢和鞑子骑兵硬碰硬的冲撞,贾琮靠其勇猛,杀死几十名鞑子,一战定胜负。

贾琮被提拔成百户长,暂代第九营。

暂代第九营时,贾琮受命,前去征讨草原鞑子。

期间,贾琮带领第九营将士,每战必身先士卒,以最小伤亡,剿灭数个部落。

后,贾琮正式被提拔千户长,成为千户长后,贾琮又连续立下功劳。

贾琮从军一年半有余,杀敌数百,立功无数,特为贾琮请功!

请功书上,排名第一的人,赫然就是贾琮。

虽然还未决战,但是,自从贾琮和鞑子骑兵对撞,从救下刘当,成为第九营的老大后,贾琮就一飞冲天。

虽然,贾琮被人抨击说成残暴不仁,但是,贾琮每次出击草原部落,都做到了完美。

不仅伤亡最小,而且,每一次贾琮要去剿灭的部落,都是最难啃的。

二十万大军中的各个营,就属贾琮的第九营风头最盛。

功劳是夏不游给贾琮请的,但是经过磐国公同意过的。

统领二十万大军的磐国公,亲自确认过贾琮的功劳,而且,还召见贾琮一次,试了试贾琮的实力。

在军中,如果真有无比出色的武将,上面的将军,不介意提拔的。

毕竟,上阵杀敌,那可是要死人的。

如果,提拔的全是废物,那谁来打仗?

年轻人就是一支军队的新鲜血液,不过,这年轻人也太过于年轻了。

哪怕秦思源宦海浮沉几十载了,在看到贾琮的年纪后,也是有些惊诧莫名。

十四岁的千户长,这也太年轻了吧!

如此年轻,立下了这么夸张的战绩?

秦思源想到,他那个十四岁的亲孙子,还在每日想着逃学去喝花酒......

再看看这个贾琮,十四岁的年纪,已经保家卫国,立下这般功劳了。

这个贾琮,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