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我,草头神,以香火证道成真神 > 第109章 一片血海

我,草头神,以香火证道成真神 第109章 一片血海

作者:孥马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07 03:26:11 来源:小说旗

洪元修与洪元竹两位武师从远方赶来,他们感受到一股洞虚境强者的力量波动,便急忙前来查看。

可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疑惑: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较量,为何百姓们依旧如常,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洪元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以及洪元竹,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二人皆是洞虚境界的高手。

他们在盛国朝廷担任要职,负责守护淮云府的安全。

此次感应到异常力量,特来探查,却发现一切平静如昔。

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两位武师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面带不解,继续探寻真相的脚步。

而这里的百姓,依然沉浸在这份由“神灵”带来的宁静与祥和之中。

他们的直觉没错,那股陌生的洞虚境气息确实曾出现在这里。

通常来说,不请自来的洞虚境强者很少是好惹的角色,尤其是那些突然闯入盛国领地的。

他们对盛国的态度可想而知,并不友好。

因此,默认情况下,任何新出现的洞虚境强者都被视为潜在的威胁。

洪元修和洪元竹能够感应到那位陌生洞虚境的存在,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方已经采取了行动。

但奇怪的是,这里的居民看起来并没有遭受什么伤害,与两人来之前的预想大相径庭——他们原本准备面对的是一片血海。

尽管如此,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两人还是决定仔细调查一番。

不久后,他们在天殷子自爆的地方停了下来。

洪元修捋着银白的胡须,眼睛微眯:“看来我们没找错地方,那名陌生洞虚境确实来过这里。

从村民们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他们都见过那个被称作邪道的人物。”

洪元竹皱眉,环视四周后沉思道:“这里有明显的自爆残留气息,和那个所谓的邪道属于同源。”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洞虚境的邪道居然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里自爆了?是什么力量迫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不远处,一座名为城隍庙的神庙静静矗立。

村民们说,正是庙内供奉的城隍消灭了那个邪道。

洪元竹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城隍?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

洪元修淡淡回应:“缉魔司之前上报了一个消息,提到可能发现了神灵的踪迹,地点就在万安县。”

虽然说是“可能”,但能让缉魔司特意上报,这事本身就非同小可。

洪元修心中已有了七八分相信,特别是现在结合现场情况和其他证据来看。

他抚摸着长须,平静地说:“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我认为事情**不离十就是这样。

等回去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向缉魔司了解详情,再看看朝廷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或许这场灾难最终没有演变成更大的悲剧,多亏了那位神秘的城隍。

洪元修对那位城隍颇有好感。

他的弟弟洪元竹点头同意:“那我们现在回去,查一下这个死了的邪道的信息?”

洪元修却摇摇头,目光投向城隍庙,笑道:“急什么,既然来了,何不去‘见见’这位城隍呢?”

于是两人直接走进了城隍庙,如同其他百姓一样,上香叩拜。

这便是洪元修所说的“见见”——只是简单地上香叩拜神像而已。

难道还能大喊一声“城隍出来见我”吗?当然不可能。

赵伏龙早已注意到这两人的到来,但见他们并无恶意,便没有多加干涉。

七月二十一日河岗乡请神之后,庄稼迎来了丰收季节。

稻田里的稻穗饱满,村民们忙碌地收割着,虽然之前遭受过蝗灾,但在城隍的庇佑下,至少保住了六七成的收成。

对于河岗乡的村民来说,这种忙碌是幸福的象征。

而那些在蝗灾期间得到城隍庇护的村庄,庄稼更是获得了大丰收。

然而,外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消息传得慢,有些人得知河岗乡的事迹时已经太迟。

即便有些人早知道此事,也未及时选择供奉城隍。

因此,除了那些受到赵伏龙庇佑的村庄外,其他地方依旧哀声怨道。

有人找到县衙求助,有人四处借粮。

乡长徐义年一天内已遇到五个来借粮的人。

有的是远房亲戚朋友,有的是邻村的村长,甚至是乡长,想大批量借粮。

徐义年只能无奈苦笑:借粮是不可能的。

这些借粮者一要就是一大笔,河岗乡哪有那么多粮食可供外借?

尽管河岗乡因为城隍显灵挽救了庄稼,但六七成的收成仅够自家人维持生计,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外借?那些早期供奉城隍的村子,就算有粮也不会大量外借,毕竟粮食是命根子。

面对接二连三前来借粮的人,从庄稼开始收割起就没停过。

有些人一次借不到也不放弃,反复讨粮。

徐义年起初还耐心婉拒,后来也开始感到头疼。

他更担心的是,如果这些人被逼急了,可能会铤而走险,做出偷粮甚至打砸抢烧的事情。

虽然河岗乡供奉了城隍,但他会保护凡人免受同类伤害吗?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

徐义这两天为粮食的事愁得头疼。

直到某个午后,他忽然意识到最近找他借粮的人明显少了。

以前每天都有五六个村民来求助,而现在一天顶多一两个。

徐义心里犯起了嘀咕:是大家终于明白他这儿也没余粮可借,还是他们找到了新的出路?他真心希望是后者,虽然自己也无力援助更多人,但心底还是盼着大家都能平安度过难关。

为了确认情况,徐义还特意询问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长,得知确实来借粮的人少了许多。

这让他稍微松了一口气。

两天后,徐义去了邻近的桥石乡处理点私事。

在桥石乡的郭家村,他遇见了一件怪事。

尽管郭家村同样遭受了蝗灾,收成惨淡,但田里却种满了他从未见过的新作物。

这些植物长得比人膝盖还高,叶片宽大且带刺,每一株间隔约两尺远,像是精心栽种的树木。

徐义好奇地找到老友老郭打听详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