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七0风月季外传 > 第三章 秀场的星光 2.拓片上的雨丝

七0风月季外传 第三章 秀场的星光 2.拓片上的雨丝

作者:有秦友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7 06:1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2、拓片上的雨丝张恒的工作室在玛黑区老楼,木质楼梯吱呀作响时,梦莹看见墙上贴满丝绸拓片——秦汉的菱纹绮、唐宋的八达晕,还有一张泛黄的证书复印件:1915年南充丝绸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祖母说,当年送展的缎子,纹样是照着顺庆码头的晨雾绣的。”他从抽屉深处轻取一漆盒,盒内静卧一块巴掌大小的蜀锦,雨丝纹细腻交织,其间隐约可见

“**”二字,那是李姐奶奶昔日丝厂的印记。梦莹指尖轻触那细腻如丝的纹理,仿佛穿越了时空,亲手触摸到了百年前顺庆码头晨雾中的温柔。

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延续。”梦莹感慨道,眼中泛起泪光。

张恒点头,语气坚定:“我们要让这份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两人目光交汇,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厚爱,宛若蜀锦般细腻繁复,又似磐石般坚韧不移。

梦莹轻声说道:“就像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将传统武术与现代元素融合,展示非遗新魅力。”张恒眼中闪过一丝灵感:“对,就像‘95后’凌云带领‘00后’师妹,用热血浇灌非遗热爱。”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那份对传承的执着,如同针线交织,愈发紧密。

他们深知,只要心中有爱,技艺之光必能穿越时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梦莹与张恒并肩而立,窗外的巴黎铁塔在夕阳余晖中熠熠生辉,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见证着他们心中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

未来的路,或许荆棘密布,但这份对故乡与技艺的热爱,将成为他们前行的灯塔,照亮每一个梦想的瞬间。

咖啡机在角落咕嘟作响,梦莹忽然摸到漆盒底层的凹凸——是行小字,用四川方言写的:“江雾起时,蚕眠三分。”这是父亲常说的养蚕谚语,指深秋雾重时要减桑叶。

她抬头望去,只见张恒正专注地用剪刀修剪着桑蚕丝的流苏,那动作娴熟而优雅,宛如缫丝厂中理茧的匠人,指尖翻飞间,尽显灵巧与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梦莹轻声念出谚语,张恒手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原来如此,这谚语不仅是养蚕的智慧,更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我们设计的每一根丝线,也应蕴含这份敬畏与细腻。梦莹点头,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是的,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对自然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感悟。”她轻抚未完成的蜀锦,指尖滑过每一根丝线,仿佛穿越时空,与往昔匠人心灵相通。

两人心照不宣,继续着手中的活儿,对故乡与技艺的挚爱,如江雾般缭绕,愈发浓郁。

窗外,夜幕渐降,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三年前在佛罗伦萨,”他忽然开口,剪刀停在半空中,

“我看见一件清末旗袍,领口残了片玉兰花,丝线里嵌着细小的金箔。鉴定师说是嘉陵江的桑蚕丝,金箔是用顺庆产的黄纸打的——你说,是不是有人把整个南充都绣进了衣服里?”梦莹微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或许正是如此,那些丝线与金箔,不仅织就了衣物,更织进了故乡的魂。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故土的深情告白,让远方的游子,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份匠心独运,正是我们传承的精髓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