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 第27章 计谋果然高明

两人缓步走进御花园的深处,冬日的寒意虽未完全消散,却掩不住园中那份隐隐的热闹与生气。

枝头的冰霜尚未融化,晶莹剔透,在冷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宛如一颗颗剔透的珠玉,悬挂在枯枝之上。

园内的石径蜿蜒向前,路旁几株枯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枯黄的落叶堆积成厚厚一层,踩上去时发出沙沙的轻响。

仿佛在低语着冬日的故事。

空气中隐隐飘来一股梅花的清香,淡雅而悠远,似有若无地萦绕在鼻尖。

令人心神微动。

远处,两个老者立于一方古朴的石桌旁,举杯对饮,谈笑风生。

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与这冬日的清景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卷。

“刘兄,近来听闻你推辞了皇上赐予的官职,打算归隐家中,撰写一本关于声律的书册?”

其中一位老者手持酒杯,杯中酒液在晨光下泛起微光,映衬着他那张略显沧桑的面容。

他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语气却不失温和,似在试探,又似在关切。

声音低沉而平稳。

“嗯!”另一位老者微微点头,须发皆白,面容虽被岁月刻下深深的痕迹。

却难掩眼中那一抹坚定的光芒,仿佛岁月未能磨灭他内心的志气。

他轻轻放下酒杯,捋了捋胡须,缓缓道:“皇恩浩荡,固然令人感怀,可如今朝堂之上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哪里还需我这把老骨头苟延残喘,徒占其位?

反倒是江南文风日渐式微,不少人作对吟诗之时,连韵脚都分不清,词牌不成词牌,托名复古,却弄成了个四不像,令人扼腕叹息。

我早就看不下去这等景象了,胸中郁结已久,始终难以释怀。”

“声律啊……”另一人闻言,轻叹一声,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感慨与敬佩。

目光悠远,似在思量这背后的艰辛与意义。

他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杯中酒液微微荡漾,“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

汉字浩如烟海,音韵繁复,要将其梳理得朗朗上口,条理清晰,非得穷尽一生心血不可。

此等大业,谈何容易?非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为也。”

“宋濂仙逝后,这文坛之上,也就老夫还能担此重任了。”

刘三吾目光悠远,似在追忆往昔,又似在展望未来,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负与决然,“穷其一生又如何?

这大明盛世,不缺治国之才,缺的是能为之歌颂、传颂千年的文人。

我若不做,谁来做?总不能让这文脉就此断绝,湮没于尘埃吧?”

他的声音虽不高,却字字铿锵,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刘兄高义!”另一老者举杯相敬,眼中满是赞叹,杯中酒液微微晃动,映出他由衷的敬意。

两人相视一笑,杯盏交错,清脆的碰撞声在园中回荡,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豁达。

仿佛这冬日的寒意也无法侵入他们的心境。

朱允炆带着朱允熥缓步走近,步履从容,脸上挂着得体的笑意。

目光却不时扫向身旁的朱允熥,似在暗中揣摩他的心思。

冬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映出一片淡淡的金辉,衬得朱允炆的笑容愈发温和。

却掩不住眼中那一抹隐秘的狡黠。

两位老者闻声转头,见是皇孙驾到,连忙放下酒杯,齐声问好:“皇孙殿下!”

声音恭敬而郑重,带着一丝儒者的风骨与礼数。

“这位是周观政大人!”朱允炆侧身一指,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目光却不自觉地扫向朱允熥,嘴角微微上扬,似在期待什么。

他的声音刻意放得平稳,带着几分引荐的郑重。

朱允熥闻言,拱手施礼,姿态谦逊而得体,声音平稳如水:“先生!”

他的目光落在周观政身上,平静中透着一丝审视,似在掂量这位新任老师的斤两。

周观政却依旧板着脸,眉宇间透着一股不苟言笑的威严。

似一块千年不化的寒冰,令人望而生畏。

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肃穆,带着不容商量的语气:“既然皇上已下旨命我为皇孙之师,我自当竭尽全力,不敢有半点懈怠。”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直视朱允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似要将对方看穿,“殿下,我的规矩是每日卯时上学,戌时下学,晚上还有功课须完成。

一年之中,唯有冬至、元旦与万寿节可稍作休息,其余时日,风雨无阻,绝无例外。”

此言一出,空气中似凝滞了一瞬,园中的风声仿佛都静了下来。

周观政的声音虽不高,却如重锤敲击,字字落地有声,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允炆心中早已乐开了花,面上却不动声色,强忍住笑意,嘴角却微微抽动,险些露馅。

黄子澄的计谋果然高明!

这规矩未免也太苛刻了些,简直是将人往死里逼,毫无喘息之机,连一丝余地都不留。

他想起那天黄子澄与他密谈时的情景,黄子澄曾言,周观政性情执拗、古板如铁,而朱允熥却生性活泼好动,喜好自由,这二人若放在一处,定如水火不容,势必碰撞出火花,难以调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儒学三纲五常的根本,若朱允熥因受不了这严苛的规矩而违背师训,便等于与整个儒家道统为敌,天下士人皆会唾弃于他,声名尽毁,永无翻身之日。

先前用对联不过是为了挫一挫他的锐气,而这周观政,才是真正的杀招,足以将他逼入绝境,叫他无路可退。

朱允炆越想越得意,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似已看到胜利在望,胸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快意。

朱允熥却并未多言,面上平静如水,宛如一潭深湖,波澜不惊。

眼中却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冷意,似寒霜悄然凝结。

他心中暗骂茹瑺,若非这家伙行事鲁莽,急于与他联手,行事不够缜密,何至于让自己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

等他将六部九卿暗中拉拢过来,再与朱允炆摊牌岂不更好?

如今却弄得这般进退两难,实在不够稳重,简直是自找麻烦。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满,面上依旧波澜不惊,似一切尽在掌握,目光平静地迎向周观政,没有半分退缩。

“三弟,这位可是文学大儒,刘三吾!”朱允炆见他沉默,忙转而介绍另一老者,语气中带着几分推崇,似要借此缓和气氛,打破方才的凝重,“皇爷爷对他极为敬重,称其为当世文坛巨擘,文采无人能及,堪称一代宗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