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 > 第153章 句句戳心窝子

朱允炆站在殿中央,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像是刚从蒸笼里捞出来的白胖包子。

他那身明黄色的皇孙袍服,本该衬得他贵气逼人,可此刻却像个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

今日朝会,他提出了几条“妙计”,本以为能博得皇爷爷朱元璋的青眼,谁知却像是捅了马蜂窝,引来满朝文武的群起而攻。

“如此,便可佐证殿下与杨靖所言,权宜之计最后往往沦为官场通例,赎罪银一事,确实不妥!”

说话的是詹徽,这位户部侍郎平日里看着和蔼可亲,像个隔壁卖烧饼的大爷,可一开口,句句如刀,刀刀见血。

他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眯眯地朝三皇孙朱允熥一鞠躬,语气里带着三分恭敬七分揶揄,“这种历史典故,殿下信手拈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些人还在背后嚼舌根,说什么《声律启蒙》不是殿下所作,啧啧,真是眼瞎心盲,活该被雷劈!”

朱允熥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那双清亮的眼睛,像是能看透朝堂上每一个人的小心思。

他轻轻拂了拂袖子,姿态从容,仿佛这殿内的风风雨雨,都与他无关。

詹徽这话,分明是捧他,顺便往朱允炆的心窝子里扎了一刀。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朱允炆,像是看一只被架在火上烤的鹌鹑。

朱允炆的脸“唰”地红了,红得像刚从染坊里捞出来的布。

他攥紧了袖口,指节泛白,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不就是提了个赎罪银的主意,至于把我往死里怼?你们一个个的,至于吗?

詹徽却不打算放过他,继续慢悠悠地开口,声音铿锵有力,像是庙里敲钟的老和尚:“若非对历史烂熟于心,怎能如此轻车熟路,如探囊取物一般?三皇孙殿下的史学造诣,怕是早已甩了文渊阁那帮老学究好几条街!微臣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回家把这话刻在祖宗牌位上!”

这话一出,朱允炆的脸色比刚刷了白墙还难看。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詹徽按在地上摩擦,偏偏还得保持皇孙的体面,强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

殿内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文官们低头掩嘴,武将们则毫不掩饰地咧嘴偷笑。

朱允炆咬紧牙关,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就在这时,周观政也来凑热闹。

这位老臣平日里看着像个教书先生,慢条斯理地捋了捋胡子,语重心长地说:“二皇孙殿下啊,您可得向三皇孙多学学。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嘛!学问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得下苦功夫!”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劝导,可那语气,怎么听怎么像是在补刀。

朱允炆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你们俩,能不能别来给我扎心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场神仙打架,偏偏他还是那个被殃及池鱼的倒霉蛋。

提出个建议,怎么就弄得举朝反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

他偷偷瞥了朱允熥一眼,见那家伙依旧笑眯眯地站在那儿,像是看戏的闲人,气得他牙根直痒痒。

就在这尴尬的当口,杨靖站了出来。

这位耿直的汉子,五大三粗,平日里看着像个扛着锄头的庄稼汉,可骨子里那股子刚正不阿,连朱元璋都得给他三分面子。

他对着朱允熥深深一躬,声如洪钟:“殿下深明大义,真乃大明之福!”

这话一出,殿内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朱允炆愣住了,啥意思?这是变着法儿说自己蠢得冒泡呗?都说杨靖耿直,今天算是见识了!

他心里暗恨得牙痒痒,可偏偏还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毕竟,他还指望着拉拢杨靖,跟朱允熥掰掰腕子呢。

“是孤考虑不妥。”朱允炆咬着牙挤出这句话,脸上强挤出的笑容比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鱼还僵硬。

他瞥了杨靖一眼,见这家伙居然还点了点头——对,没错,点了点头!那模样,仿佛在说:“嗯,你总算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朱允炆内心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草(一种植物)!这朝堂还能不能让人好好混了?

他感觉自己的脸已经被扇得啪啪响,偏偏还得硬着头皮站着,像是根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电线杆。

高坐龙椅的朱元璋,这时候终于开口了。

他不悲不喜地扫了朱允炆一眼,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聊今晚吃什么:“那第三条,超发宝钞呢?”

这话一出,朱允炆的心又“咯噔”了一下。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坑,刚爬出来,又被推下去一个更大的坑。

而这次出手的,是杨士奇——朱允熥的铁杆心腹,一个比詹徽还狠的角色。

杨士奇站了出来,腰板挺得笔直,眼神犀利得像是要把朱允炆钉在柱子上。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就是一记重锤:“二皇孙殿下所言,真乃旷古之谬论!”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杨士奇这话,简直是把朱允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都给扯了下来。

朱允炆站在那儿,腿肚子都开始打颤,感觉自己像是被剥光了扔在菜市场,任人围观。

他偷偷瞄了皇爷爷一眼,见朱元璋眯着眼,嘴角似笑非笑,心里更是一凉:完了,这回怕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杨士奇可不管这些,他继续侃侃而谈,语气里带着三分讥讽七分义正辞严:“前元的宝钞,我大明继承发扬,规定一贯宝钞等值一两银子。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可若是超发宝钞,呵呵,所有人手里都攥着一贯宝钞,市面上却没那么多货物,那会怎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慢悠悠地说:“货物必然涨价,宝钞自然贬值。发的越多,贬得越快!到最后,宝钞还不如茅房里擦屁股的草纸值钱!百姓拿着宝钞买不到米,商贩拿着宝钞换不到布,这日子还怎么过?”

这话一出,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朱允炆的脸已经红得像个熟透的柿子,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杨士奇这嘴,简直比刀子还锋利,句句戳心窝子,偏偏还让人挑不出毛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