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 > 第64章 最幸福的事

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 第64章 最幸福的事

作者:黄金战五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15:27:27 来源:小说旗

从沈婉钧的财务室兼临时宿舍出来,陈暮唏嘘。

估计这次老村长们走账,让这位高才生纠结良久。

最后,沈婉钧还是妥协了。

估计这次妥协让其极为痛苦,所以才找自己谈话,约法三章。

不过,这以后这种事,肯定不会再走沈婉钧这边。

当然,最好是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

陈暮再次找到了老村长,将这件事说了一下。

“哥哥仔村长,这是我们考虑不周了。既然沈会计说了,以后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沈会计的要求来。”老村长倒是明事理。

老村长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毕竟当了那么多年村长,不像其他村民那样,对于账目不重视。

这些年,组织也不是没来查账。

只不过,渔民村过去太穷了,穷的叮咚响,然后组织上一年也没多少钱下来。

纵然都让老村长拿了,那又能拿多少钱。

只要渔民村这边不闹事,村民不给组织添麻烦,上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会太过在乎。

但是现在村里已经成立村合资企业了,那的确要正式了。

“老村长,这个以后大家正规走账就行。笔笔有支出明细就行了。”陈暮笑说,“我找您,主要还是来谈谈村里发展的情况。”

老村长给陈暮倒了一杯茶。

“老村长,我这次呢,弄到了一条金龙鱼,卖给了海鲜舫的老板娘。然后呢,我将这笔钱,注资进入了公司,算是我个人借的。这笔钱,我打算对村里进行基建。”陈暮说。

基建?老村长有点恍惚。

那不都是国家弄的么。

当然,通常来说,虽然这种事,属于国家弄。

但是,绝大多数村,也是自己弄。

毕竟等国家来修路什么的,那不知道什么时候。

这城市里都还那么落后,何况农村。

国家那么大,那么多村子,轮到自己村,那鬼知道是什么时候。

所以,一般都是村里有人发福了,回馈村里,一般都是修路之类。

“我呢,计划就是先给村里修路,一定要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然后路好了,再修路灯,修学校,修村办医院,修祠堂。”陈暮说,“最后,再来给家家户户修小洋楼。”

“什么!”老村长闻言,直接激动地站了起来,“修路,修路灯,你还要修学校,修医院,修祠堂!”

路和路灯什么的,老村长都不在乎。

但是学校,医院和祠堂,这可是农村里,最为重视的。

农村最困难的两点,莫过于孩子上学难,以及村民看病难。

上学难,就不说了。

一般都是镇上才有学校。那徒步往返二十多公里,常有的事。

这也导致,必须带饭去学校吃。可镇上的学校,哪有什么热饭的地方。

夏天还好点,带点干粮,例如烤好的红薯,蒸好的玉米棒子之类,那就能对付一天。

冷是冷点,但是不容易坏,也能吃。

可到了冬天,虽然渔民村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但是10度左右,那食物也太冰了,吃下去也不是那么好受。

但是没办法,农村孩子上学就是那条件。

如果自己村里有了学校,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还有医院。

那就更难了。

首先,得去城里,才有医院看病。

然后,这往返的交通本来就不便利,然后还贵,还折腾人。

如果不是实在挨不住,这年头,农村人都是自个抓点草药,吃个偏方就行了。

当然,还不少是请跳大神的神婆来治病。吃什么香灰之类的,也不少。

但这个,真能治病吗?

谁知道呢。但是生病了,没办法啊。

还不是就得死马当活马医。

如果村里有医院,那以后村里人看病就简单了。

至于说,祠堂。

这个,也不用多说。

华夏人,一向敬畏祖宗。

只不过渔民村姓氏比较杂,不像一些大姓村,那没有祠堂是不行的。

但是如果有祠堂,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尤其,如今国家推行火葬。

农村里,依然是找地方土葬,入土为安。

但是,渔民村的条件在这,地少。

要么是田地,要么就是沙滩。

能适合土葬的地方很少。

所以,死了还真只有火葬。但烧了后,连一块碑都没地方立。

如果有祠堂,那就再好不过了。

“哥哥仔村长,这要花不少钱啊。无论哪样,钱都不少。”老村长欣喜过后,脸色凝重下来。

这些事情,自然是好的。

但是,没钱,你怎么弄?

要有大钱才行啊。

“钱方面,都不是问题。这次我从港岛那边带回来了100万港币。所以,这些应该都没问题。”陈暮笑说,“就是,修这些恐怕要占一些地,这些地,我看了下,有一些可能是邻村的。到时就需要老村长去和邻村协调一下。当然,买地也好,一起发展也好,都行。”

“呃,哥哥仔村长,这地的确是大问题。不过,我是建议不要一起发展。”老村长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味道,“对于隔壁这些村人的嘴脸,我太清楚不过了。如果一起发展,到时这些地的股权问题肯定划分不清,很容易扯皮。而且,他们搞不好就借由这来找我们要钱。我们发展越好,他们讹我们的越多。”

对于人性,尤其农村一些好吃懒做人的尿性,老村长再清楚不过了。

买地就是最好的选择。那样,未来他们再扯皮,也有理有据。

如果一起发展,那未来扯皮的日子在后头。

这恨人有,笑人无,那是再常见的事了。

陈暮点点头。

二人再细谈一番后,陈暮通知李工头开始后续的工程。

“这么大工程!”李工头闻言喜笑颜开。

他们这些人,最怕的就是没活干。

没活干,就要饿肚子。

陈暮这边村里那么多活干,那就再好不过了。

“哥哥仔村长,既然那么多活,我让我们婆娘都过来帮忙。那样,我们也算可以一家团圆。当然,你放心,钱我们绝对不多少。多少人干活,我们领多少人的工钱。”李工头一脸兴奋。

他们这些农村出来打工的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够将婆娘带在身边一起打工。

那样,夫妻俩不但可以天天见面,还能一起赚钱。这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