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 第50章 头大的朱高煦,第一个巨大困难

朱高煦怀着忐忑的心看向许柴佬,现在他只希望许柴佬能够说一些好消息出来,他可不想一上来就压力那么大啊。

许柴佬见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看向自己,不卑不亢的站起身来,拿出一大摞书册,这些他也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禀王爷,吕宋的区域主要就是这块小岛,下方还有两块岛屿,不过如今并没有人去管理,基本都是土著人居多,汉人很少。

吕宋岛上如今有汉人三万六千七百九十八人,土著有两万一千三百六十二人,这是去年五月统计出来,并且载入户册的。

有一半的人口集中在这座城内,以及城外周边庄子,有两万六千余人,城内有一万两千五百余人。

另外的人口分布在岛的中部,以及南部,中部最少,只有九千余人,不到万人。

南部则主要集中在巴姥酋、古泪、答陪几地,另有巴吉弄、麻逸、加麻延、勿来瑕等地还没有被纳入管理。

这是户册、丁册,请王爷过目。”

朱高煦听着这些,一阵头皮发麻,总人口加起来不到六万,他带来的人都比这里的总人口还要多了。

朱高煦知道这里的人肯定不多,但也没有想过这么少啊,他记得在明末时期,吕宋的汉人不是都已经高达十万之数了吗?

怎么如今才这么点人?还是把土著给一起加上的。

当翻开户册看了之后,朱高煦两眼有些发昏,一个吕宋的人口,连大明的一座大城的人口都比不上?

随后翻开丁册一看,好家伙,丁册上只有两万一千九百七十二人。

也就意味着十六岁以上,六十以下者只有这么些人。

明朝成丁的年纪是十六岁的标准,秦朝、南宋成丁的年纪是十七,隋朝杨坚时期二十一岁成丁,唐朝天宝年间是二十三岁。

丁涉及到徭役与赋税等等,每个时期的标准都不一样,需要徭役多的,年纪设置就比较小,也是能够体现民间百姓疾苦的一个片面因素。

朱高煦看得是真的一点兴致都没有了,这么点人,他拿头来搞发展啊?

许柴佬看着脸色不好的朱高煦,也是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再次开口。

“王爷,这些是登记入册的人,在吕宋,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登记入册,包括汉人也有没有登记的。

若是将那几个没有控制的地方算上,估摸至少有百万众。”

“可当真?”

朱高煦目光灼灼的看向许柴佬,得到确认后,心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就说嘛,一个吕宋,哪怕只是如今这个时期,又怎么会只有这么点人,那可不就是闹了天大的笑话了。

原来没有纳入户册的,还有至少百万众,有这些人,起码不会出现他刚才想的那种情况了。

许柴佬的声音继续传来。

“因为纳入户册后,需要上交赋税,同时还有徭役,加上臣开始督办的时间也不久,如今只有这些人,不过从去年五月到现在,登入户册的会更多,只是还没有统计出来。

若是重新统计,应该又增加了两万人左右。”

朱高煦点点头,如今知道了这里有这样的人口,就足够了,至于那些不愿入籍,不愿被管理的人,他后面自有办法。

糖和棍棒一起下,他可不信这些人都想死。

“人口的事情本王知道了,那些没有纳入管控的区域,本王后面会处理,此事你无需去管,你接着说其他的。”

人口这个问题虽然依旧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但至少有这个基数,还算是可以了。

许柴佬闻言,随即又拿出一本书册,惹得朱高煦眼皮一跳。

“王爷,吕宋如今有军五千三百二十三人,其中常备巡防有一千两百二十五人,其余人在无战事时,还要承担开荒、农耕、铸城、修路等事宜。

另有武器大刀、长矛、弓箭共计六千三百余,甲胄一千两百二十五,其中皮甲五百二十五,铁甲七百。

另有战船七十三艘,不过没有大海船,这里没有海船制造工艺,不会造,基本都是小船,中船有二十一艘。

这是兵册,以及军库册,请王爷过目。”

有了心理准备的朱高煦,这次没有太多的失望了,毕竟人丁数量就在这里摆着的,大军能有五千三百余人,已经出乎他的预料了,虽然常备军只有一千两百余人。

不过这点小瑕疵,不去理会就是了,就把那四千多人看作卫所的大军就是了。

而武器这些,朱高煦同样没有抱有期待,锻铁冶炼这块,大明之外的这些小国,技术可以说落后得不是一点半点,哪怕是有,他也不准备用的,因为完全无法和明军所装备的相比。

这次他过来,可是多带了不少武器甲胄,以及火器火药的,为的就是这个。

至于战船,朱高煦已经在琢磨着自己要将过来的海船扣留多少下来了。

虽然朱高炽让他还回去,他也确实要还,毕竟这次出海,大明的大海船几乎都被征用了,加上临时赶工制作了一些,才凑出来的。

但还多少嘛,还不是他说了算?

打开看了几眼,朱高煦就合上了,实在没有什么看的心情。

“这些本王知道了,大军的事情不用担心,这些本王来解决,你接着往下说。”

朱高煦说完,只见许柴佬又拿出一摞书册,朱高煦此刻已经有点头大了。

许柴佬也是有些无奈的看向朱高煦,他也没办法,但又必须要如实说来。

“王爷,这是田册,请王爷过目。”

“你直接说,事实是什么样的你就怎么说,不可作假。”

朱高煦拿过之后也没有看,而是等着许柴佬说,毕竟这么厚一叠,让他自己看,只会看得头皮发麻。

这个田册记载的就是吕宋的耕田了,这也是朱高煦非常在意的。

许柴佬无奈,只得开口。

“王爷,吕宋如今有水田六十五万亩,旱田十八万亩,这些耕地之中,有十五万亩是这几年开垦而出,无论是旱田还是水田,品质都比较好。

而此地适合种植水稻,一年可耕种两次,收割两茬。

这些耕地,是去年七月登记的,如今应该能够增加几万亩地。”

头疼,朱高煦很头疼,加起来百万亩耕地都不到,听着是很多,但实际是少得可怜。

哪怕他知道这些耕地都是登记的,没有登记的肯定也有,就是在那至少百万没有入籍的人手里。

然而现在问题来了,他带来的这差不多十万人,耕地从哪里来?

现有的这百万亩耕地他若是动,原来的这些人肯定要跟他急,而且这些耕地种植出来的粮食,原本这里的百姓恐怕都有些不够,按照人口与田亩数一算就能知道的。

但要是不给他带来的人分耕地,指定也要出问题。

一个大难题就这样出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