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 第447章 机场风波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第447章 机场风波

作者:双手持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19:57:59 来源:小说旗

墨绿色飞机的舷梯放下,一位位身穿民族传统棉袄的四合院住户走下飞机,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过度。

傻柱扶着冰冷的栏杆,忍不住吞咽口水:“我滴乖乖,下面怎么那么多外国人?”

阎埠贵偷偷的扯了扯傻柱的衣角,心中慌得一批,却装出澹然的样子:“咳咳,傻柱,保持住形象,咱们代表了轧钢厂,代表了四合院,你别丢人。”

傻柱回过神来,收敛惊慌情绪,挺直了胸膛:“对对对,不就是些洋鬼子嘛,我太爷爷当年用锄头敲死过好几个呢!就埋在村后面的河沟里,估计现在早就烂成了泥。”

李东来听到他们的对话,额头浮现出三条黑线,冲着身后的摄影师摆摆手:“同志,这段掐掉。”

那位来自央娘的摄影师此时额头已经冒出了汗水,手也开始发抖了。

听到李东来的话,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掐掉,绝对得掐掉。”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李东来扭过头去,冲身后的住户们交代道:“从现在开始,你们说任何话前,都需要向周同志打报告。”

周同志是领队,专门负责这次瑞典之行,他曾经有过在瑞典工作的经验,对当地的风土民情颇为了解。

上面考虑到此次瑞典之行,是国内普通民众,第一次大规模出国旅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专门请周同志担任领队。

住户们纷纷点头,他们现在的眼睛已经不够看了,哪里有空说话啊!

有好几个住户早就拿出了借来的照相机,对着周围的景物“卡察”了起来。

......

1,2,3,4...102

“我滴上帝老爷爷啊,一共一百零二位嘉宾!东方神奇小子竟然携带了一百零二位嘉宾前来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记者中的数学课代表掰着手指头数了两遍,当他终于数清楚后,发出惊叹声。

一百多位嘉宾,这还是诺贝尔历史上的邀请宾客最多的一次,特别是这些宾客来自神秘的东方,那些记者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围了上去。

有记者认出了李东来,冲出重围,话筒怼在李东来的面前:“李东来教授,我们刚才数了一下,跟您同行的宾客足有一百零二位之多。这在诺贝尔历史上还是首次。在此之前,只有56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来自北美洲的胡克教授邀请了八位宾客。

您邀请了这么多人前来,是否存心浪费诺贝尔颁奖委员会的资源?

李东来整了整衣领,仰起头,神情严肃道:“首先,我对于能够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而感到高兴。至于人数问题,我曾经咨询过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执行委员诺尔曼·巴德利先生,根据他的描述,诺贝尔奖委员会对于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人数,并没有特别的规定。

我记得在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人,只要他不违背正义的法律,就应允许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

1789年,法兰西的《人权宣言》第5条规定:“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不得受到妨碍。”

也就是说,既然诺贝尔颁奖委员会没有限定邀请人数,我就有权力邀请自己认为符合资格的人参加。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

在你们西方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澹薄,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在成年后,基本上不来往,更不用提亲戚朋友了。

而在我们东方,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状态,我邀请的这些人都是我的亲戚朋友,在我研究医学的过程中,他们给予我了许多无私的帮助。

我认为他们有资格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并且参加晚宴。”

那个记者本来想借此几乎,来嘲讽东方的贫穷,被李东来巧妙的化解后,自然不甘心。

“即使你说的有道理,也不能邀请这么多人参加,根据诺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每招待一位宾客,他们需要消耗大概2000美元的资金。”

李东来道:“不能?请问你是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吗?”

记者尴尬:“不是....”

李东来道:“那你凭什么觉得诺奖委员会不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就在这个时候,李东来恰巧看到一位胖乎乎,身穿工作人员制服的中年人从远处一路小跑过来。

“你....应该就是诺尔曼·巴德利吧?”

诺尔曼·巴德利惊讶于李东来的敏锐,他们只是通过几次话,并没有见过面,李东来竟然能够一眼认出他。

“是是是,我是特意来接你们的。”

按照诺奖委员会的规定,抵达斯德哥尔摩的学者并不需要接送,但是,这次李东来可是带了一百多位宾客前来,万一出了问题,诺奖委员会脸上也无光。

李东来指了指那位一脸不服气的记者说道:“诺尔曼·巴德利先生,你来的正好,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请说。”

“我想知道诺奖委员会欢迎我们的到来吗?我们这么多人,是否对诺奖委员会的正常运行构成了负担。如果你们觉得我们浪费了你们的资金的话,我们现在可以立刻乘坐飞机返回东方,反正飞机是我们自家的。”

“啊?!”诺尔曼·巴德利的冷汗瞬间下来了:“欢迎,热烈欢迎!事实上,我们诺奖委员会对于你们东方,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深为感动。真的。”

开什么玩笑,在诺奖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把哪一位大奖获得者撵回去的事情发生。

李东来接着问道:“那我想问一下你,你们诺奖委员会是否授权这位记者先生,代替你们诺奖委员会发表看法!”

诺尔曼·巴德利此时也察觉到问题的所在,他走进人群中,看了一眼那位记者的胸脯,摇摇头道:“绝对没有!诺奖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委托过任何记者和媒体代替我们发表观点。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尊贵的颁奖机构,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自损名声的行为。”

在这个年代,报纸的名声就跟后世自媒体的名声差不多。

他们为了销量,博人眼球,尤其热爱报道一些奇葩新闻。比如人咬狗,或者是王妃跟保镖偷情的新闻。

这个时候,那个记者也看出了李东来准备做什么,脸色吓得苍白起来,冲着李东来递出哀求的眼神。

一直敏锐观察现场状况的周同志悄悄拉了拉李东来的衣角,在他的耳边小声说道:“李东来同志,这件事我看就算了吧,咱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参加颁奖典礼的,没有必要跟一位不识趣的记者计较。”

李东来摇摇头道:“老张啊,你在国外工作那么多年,还是不懂外国人啊。他们这些人用咱们京城的话说,都是一些眼皮子浅的人,如果你轻易放过他们,他们非但不会感激你,还以为你惧怕了他们,以后还会像恶狗似的,围着你追咬。要想避免被骚扰,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棍子敲死,杀鸡儆猴!如果不能得到这些人的爱戴,那么只有让他们敬畏你。”

周同志虽然是领队,但是在出发前,也得到了上面的命令,不能干涉李东来的行为,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这位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虽然在科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造诣,但是在人情世故方面还是太嫩了。

李东来清楚周同志的想法,在他看来,周同志的想法代表了国内一大批人的想法。

他们以己度人,认为只要有好的对待这些不怀好意的记者,就能够感动这些记者。

其实他们陷入一个思维误区,这些记者之所以会不怀好意,根本原因在于利益。

记者们无法忍受李东来,在他们的面前,夺走在他们看来只能属于他们的奖杯。

冤枉你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是被冤枉的。

今天李东来就是要让这种喜欢冤枉别人的人付出代价。

他脸色冷峻,大步走到那个记者跟前:“诺尔曼·巴德利先生,我现在正式向你提出投诉,这位记者刚才冒充诺贝尔颁奖委员会,明确表示不欢迎我们的到来。”

那记者闻言吓得打了一个哆嗦,连忙摆手否认:“误会,这全是误会,我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并没有不欢迎.....”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诺尔曼·巴德利直接打断了他,伸手拿起他的胸牌看了一眼:“来自太阳报的克拉克记者,鉴于你的不友好行为,现在我代表诺奖委员会取消你在诺奖期间的采访权力。请你回到住处后,立刻把出入证和胸牌交到记者管理中心。并且,从今年开始,在十年内,诺奖委员会都不欢迎你的到来。”

这个决定让记者克拉克顿时面如死灰,诺奖颁奖典礼是一场盛会,相关的新闻和花边消息,将成为下个月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焦点。为了获得采访的资格,克拉克付出不好少代价,其中甚至包括一艘游艇的使用权。

现在全完了。

不,不仅仅是完了,等到他被诺奖委员会撵走的消息传扬出去后,报社肯定也会作出相应的处罚。

看着失魂落魄的克拉克记者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离开机场,诺尔曼·巴德利暗自摇了摇头,这些记者还是没能搞懂诺奖颁奖典礼的游戏规则,他们还用老眼光来看待被采访的对象。

报社的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他们可以用笔头子决定一家公司的死活,决定一个人名声的好坏,在日常采访中,自然得到了被采访对象的热情款待。

但是,在诺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他们在科学上作出的贡献,足以让他们有资格任性。

刚才李东来的态度尚且算客气的,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科学家殴打记者的事情。

最终处理结果表面,永远不要跟一个在科学上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作对。

......

诺尔曼·巴德利交代属下把克拉克的名字拉入黑名单,并且向太阳报发去了投诉信后,扭头看向李东来:“李教授,关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决定,你还算满意吗?”

诺尔曼·巴德利的态度让周同志感到震惊,在他的印象中,记者是惹不起的存在,现在竟然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被李东来提出了投诉,而诺奖委员会竟然同意了,并且作出了最严厉的处罚。

而更让他震惊的是,下面的那些记者看向李东来的眼神此时充满了敬畏。

在他们刚出机舱的时候,周同志便注意到了,那些人就像是看笑话似的看着他们。

那种不屑,戏谑的目光,周同志曾经在马戏团见过,就是游客观看骑独轮车的猴子时发出的目光。

只是短短几分钟,同样一群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截然不同。

难道李东来说的正确的?对待这些人,就应该强硬一点?

.......

有了刚才的小插曲,四合院的住户们都清楚这些记者的厉害,对于任何采访,都表示不接受。

而张青翠和顾慎也没有跟外国记者打交道的经验,并不适合接受采访。

最终,巴菲特被推到了前面,他似乎很乐意露脸,面对长枪短炮,显得格外的兴奋。

“巴菲特教授,你原来是阿斯利研究所的研究员,并且在学术界已经小有名气,为何会抛下这一切,去往神秘的东方。”

“欧,亲爱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作为一个天才科学家,对于名誉并不注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而李东来教授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可以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巴菲特教授,请问你在京城的日子还顺利吗?据说那里物资贵乏。”

“跟发达地方相比,京城确实要贫穷一些,不过,对于一个一心向往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来说,个人的享受问题,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巴菲特教授,据说你获得了家族百分之五的股份,这些股份的价值高达两千万美元,请问有了这些钱,你会离开京城吗?”

“No,No,No。我刚才说过了,我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搞研究,钱对于我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巴菲特先生,这是我的号码,等你回到了宾馆,可以给我打电话。”

“好的,女士。”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