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天庭神经病:奉旨寻回罢工神仙 > 第62章 当神仙久了,不记得了

“好嘞。”

余贝弛乐呵呵地应答,旋即转头看向正盯着老人手上动作的姜阿笱。

离近了悄悄问道:“现在怎么办?再去天桥底下。”

姜阿笱却是摇头,抬头看了眼天色,“不急,在这儿等等。”

听到他的话,老人将脚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半块被岁月打磨得泛着幽光的石板。

眼角的皱纹随着笑容舒展开来。

“你们别嫌这台阶脏,石板做的,坐上面可凉快了。”

姜阿笱点头致谢,旋即毫不在意地轻抚衣摆席地而坐。

腰背笔直如松,双手虚搭膝头,端的是千年修炼养成的风骨。

连神仙都不嫌弃,他一个凡人更没资格乱叫了。

余贝弛跟着坐下,顿时心里一惊。

粗粝石面触体生凉,将灼人暑气隔在方寸之外,有种拥抱冰箱的感觉。

“好神奇,真的很凉快。”

姜阿笱的指腹轻触石阶,“地脉清气流转,凡尘烈日确实消了不少。”

蝉声复又聒噪起来时,姜阿笱低头看向阶缝里半朵蔫萎的野菊,指尖轻点便绽成新蕊。

石头坐在老人旁边,新奇地望着他手上的动作。

“爷爷,你在修二胡吗?好厉害。”

“对,这也是个老伙计了。”

老人鼻梁上架着缠胶布的圆框眼镜,镜片后浑浊的瞳孔却亮得惊人。

门前坐着的几人一仙,除了偶尔有余贝弛打蚊子的动静,便是老人修琴使劲的吸气声。

老人布满裂痕的手指灵巧地拨动琴弦。

姜阿笱凝视这一幕,放在膝盖上的指尖无意识地颤动。

该翻过来了……

老人忽然将二胡横置膝头,食指轻叩蟒蛇皮蒙的琴筒,侧耳辨音的模样让姜阿笱眉头微动。

“您这琴筒辨音的手艺……”

脱口而出的瞬间,姜阿笱愣住,脑中有种迷蒙的感觉。

自己……何时通晓制琴技艺?

元帅好像没教过他。

老人闻声抬头,浑浊瞳孔映着街灯,看着姜阿笱抚摸上左眼的动作又缓缓低下头。

当银弦在松脂浸润下重获张力时,琴筒渗出清泉般的共鸣,惊飞了檐角打盹的灰鸽。

姜阿笱注意到老人腰间别着的半截竹制烟杆,又恢复了原本平淡如水的神色。

脑中的迷蒙感随着震颤的弦音一起退去。

当神仙久了,那种感觉,大抵是他窥探凡间时候的经历。

巷口飘来油的香气与孩童嬉闹,老人却始终保持着修复古琴的动作,每个调试音柱的动作都异常熟练。

当最后一道琴轸旋紧时,老人放松地露出笑容,抬起发僵的脖子,仰头望着逐渐显露出来的夜色。

余贝弛懒洋洋地将头歪向一侧,目光掠过纹丝不动的姜阿笱。

远处的灯光透过树叶间隙,在姜阿笱金色衣衫上洒下斑驳光影,竟将那道静坐的身影衬得如同风化千年的石雕。

难怪现在老龄化严重,合着是从天上这里就出了问题。

这个神仙在这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一动不动。

余贝弛感觉自己都快闲出屁来了。

当第七次感受到翅膀震颤的气流掠过耳垂时,余贝弛无聊地抬手,把嗡嗡叫的蚊子赶走。

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拨动刚修好的二胡琴弦,看着和他一样在这里坐了一下午的几人突然感慨道:

“我这里许久都没见过年轻人了,见到你们还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又开始学习二胡了,没想到是我想多了。”

姜阿笱回头看了眼老人屋内满满的器具,蹙眉问道:

“肇始于唐,已历千载春秋,可是因技法失传才无人问津?”

老人摇头拨动琴弦,琴筒震颤出苍凉的音色。

“那自然不是,现在的技法可比往昔繁复十倍。”

打掉脸上的蚊子,余贝弛漫不经心地插嘴:“现在小孩学钢琴、小提琴那种西洋乐器的多些。”

“确实,现在的孩子都对这种老东西不感兴趣,学的人少得很。”

老人笑着点头,眼尾的褶皱堆积在一起。

见老者的表情似是早已习惯,姜阿笱眉心已不自觉地蹙起褶皱。

自己在九霄俯瞰红尘时,曾见过无数凡人以二胡演绎山河壮阔、诉说生离死别。

这代代相传的丝竹之声怎会到此地步?

察觉到姜阿笱略微发沉的神色,余贝弛往他身边挪了挪,压低嗓门浑不在意道:

“现在都国际化了,接触外来东西的人也多,相比之下学的人就少了些,挺正常的。”

他抓了抓腿上的发痒的红色疙瘩,下意识地多说了一句:

“学二胡……估计也只能拉曲乞讨,卖艺为生。”

姜阿笱猛地抬头,黑眸中的凌厉让余贝弛有些瑟缩。

余贝弛自觉说错了话,使劲一拍嘴,抱歉地冲姜阿笱露出尴尬的笑。

还侧过头瞅了眼老人,还好他没听到。

台阶缝隙里的野菊也受到姜阿笱情绪的干扰,稍稍垂下头颅,花瓣收缩敛住自己。

这凡人说话虽是无意,却也是他对此乐器最真实的印象。

乞讨……

姜阿笱手指微蜷,望着老人被夕阳拉长的孤影,摇头未言。

老人正准备起身,手才放在膝盖上,忽地转头看向他们,嘴唇上的胡茬一颤。

“哟,今天难得我这儿有人,你们要是不嫌弃,我给你们拉一首行不?”

手搭弦上,浑浊的眼球中多了几分期待。

恰似春日之苗盼甘霖,奏曲者,比听曲人更期待自己的表演。

“如此,多谢。”

姜阿笱轻轻点头,冲紧挨着老人坐的石头招手,示意他过来,不要妨碍老人的发挥。

高兴地抬头一笑,老人将二胡抵在膝头,琴弓轻轻一抖,琴筒震颤出的音符竟模拟出鸟鸣啾啾、马蹄嘚嘚。

半阖的眼帘下,仿佛藏着另一个世界。

老人的眉头随着节奏舒展,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琴弦上流淌的曲调,是浸透岁月的欢欣。

“这也是位高手啊,对吧?”

虽然听不懂,但余贝弛的指尖却也跟着在膝头轻叩节拍,小声地出声。

姜阿笱听着那欢快的曲调,眼尾随之舒展。

“溪水跃青石,新燕掠柳梢。”

琴箱里传出的旋律愈发雀跃,连墙头晒太阳的狸花猫都支起耳朵,老人即兴改编的民间小调带着田野的生气。

用马尾弓擦响的松香里,蒸腾着与老人年龄不同的、春茶般的鲜活生命力。

技法与那少年如出一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