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挤到软榻上,往李渊身边挪,叫李渊斜了一眼,憋憋屈屈又起身坐到了殷灵毓那边。
还是脸皮薄,殷灵毓想。
李渊看着单薄苍白的殷灵毓,再想想她的境遇,倒也起了两分怜悯:“以后有什么人敢对你指手画脚,尽管去找你这二哥,护不住你那就是他没用。”
现下的义女,那认了就是真真儿往族谱里记的,和自家孩子区别也只是资源略差些,李渊这一句,也是真心把人认下了的意思。
“好,灵毓谢过耶耶。”殷灵毓扬起一个乖乖的笑,李渊原本准备的考校也有点说不出口了。
“咳……听你二哥说,你琢磨了不少好东西?”
殷灵毓点头:“灵毓给耶耶准备了见面礼。”
“你这孩子。”李渊心里熨贴,毕竟自己的好意有反馈总是叫人舒服的,这份孝顺劲儿也抚慰了李渊心里的阴影,于是伸手接过殷灵毓从袖子里摸出来的纸展开:“来见耶耶还带什么东西……”
“这什么东西?”李渊眨巴眨巴眼睛。
殷灵毓画了辆自行车。
现下虽然暂时不好找橡胶,但路也不好走啊,在宫里相对平整的地面上,木头轮子也够用了。
想要变成军需品运送物资,修好路之前那是不太可能的,但哄哄老人家没问题。
“这个是灵毓以前设想过的一个自己就能走的车,暂且可以叫它自行车,耶耶您看,只要踩着这个踏板,让轮子动起来,再加上把手控制方向,就可以用两个轮子往前走。”殷灵毓比划一下:“耶耶放心,灵毓以前用柴火做了小的模型,能动的,就是树皮做链条不太结实,最好换成铁的,耶耶可以做一辆来试试,还可以给它起名字。”
殷灵毓说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迫不及待了,窜起来又往李渊身边凑,什么眼刀子,看不见,根本看不见,此时正死死摁着图纸不让李渊抽走。
“耶耶!这个儿臣也很需要!”
李渊怕撕破了纸,也不敢太用力,皮笑肉不笑:“怎么?你小妹给我的礼物,你也要抢?”
李世民一噎,随后眼神有些幽怨的看向殷灵毓。
“小妹啊……”
殷灵毓移开视线。
“小妹啊………”李世民拖长了语调。
“有话快说。”李渊一把把图纸抓起来塞进怀里。
李世民于是又把视线投向李渊,眼睛里全是“想要”。
李渊被他看的汗毛直立,只能又把图纸丢给他:“诺,拿去吧,讨债鬼,做出来第一辆给我送过来!”
“好嘞!”李世民麻利的折起来放进袖袋,甚至还很不放心的起身就走,生怕李渊改了主意再抢回去。
李渊对着被留下来的殷灵毓,撇了撇嘴,复又想起什么,解下腰间一块玉玦放到殷灵毓手里。
“好孩子,拿着,见它如见我,朝臣少不得给你两分薄面。”
不等殷灵毓谢恩,李渊倾身凑近她:“只是,下次要是还有这种东西,先拿来给耶耶,你二哥再想要,叫他自己来找我。”
殷灵毓能说什么,自然是点头。
等她走了,李渊才举起酒壶,直接对着饮了几口,被召来的宫人吹着尺八,弹着箜篌,悠扬婉转,李渊不由得低低笑了起来。
是个人物,有点子像走在自己前面那个女儿,但女儿可比她身体好得多了。
怪不得二郎急着要,他也是好福气,总能遇到良才美玉。
且看来日吧,他没有说出自己原本定的兰陵封号,他想,可能是配不上这义女的。
她也许会走的更远。
李世民几乎是迫不及待再次扑向了匠人做工的地方,听得了风声的几位重臣也都在,匠人们正在组装曲辕犁,不少人脸上还带着黑眼圈。
李世民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曲辕犁的组装,等到最后几个部件安好,和重臣们迫不及待上前,围在周围观看,杜如晦直接上手抬了抬,的确是轻了很多。
“此犁看起来甚是精巧,不知功效如何。”长孙无忌说道。
这自然是得田地里见真章,众人皆露出期待的神情,官吏也找来了三头牛与一架直辕犁,放在不远处的一片荒地,于是李世民当即招呼了人将曲辕犁抬上,浩浩荡荡,一并过去了。
荒地野草丛生,土壤板结,并不肥沃,但正适合演示,李世民率先开口:“谁愿一试?”
一个年轻力壮的工匠率先站了出来:“小人擅耕田,小人来。”
他挽起袖子和裤脚,招呼了几个同伴套上牛,一人走在前面牵牛,一人扶着曲辕犁,在田地里行进,一头牛竟然也轻松的拉动了犁头,不必人力再推,且翻土的深度和速度也远超以往的直辕犁。
另外几人用的就是直辕犁,两头牛都比不上曲辕犁快。
到了田埂处,只是牵着牛转了犁盘,很快也转过了弯,田垄整齐又深,看着叫人心里舒畅,而直辕犁别说转弯了,还差好长一截儿才能撵上呢
“此物若推广开来,必使粮食产量大增。”杜如晦高兴的脸都红了,看那样子,恨不得自己下去犁二亩田。
房玄龄则还稳得住,思索片刻后道:“此犁虽好,但推行恐也不易,需得安排妥当之人负责此事才行。”
“交给下面的人就是了。”长孙无忌看着已经在往回走的两人一牛:“比起推行,有了这曲辕犁,三五年内粮食都要增产不少。”
“百姓家中多养不起牛。”魏征按捺着激动开口:“有了这新犁,不管是垦地还是开荒,都要省力许多,真是利国利民之物!”
李世民目光灼灼,呼吸都逐渐急促起来:“即日起工部全力制造曲辕犁,还有推广一事,也有劳诸位拿个章程,只是籍田礼早过去了,朕不能亲手演示,倒是憾事。”
殷灵毓,殷灵毓!
对!还有那自行车!
那匠人已经拉着牛和犁回来了,臣子们围成一圈议论着,该如何让百姓能尽快用上曲辕犁,李世民将新的图纸给匠人们递过去,于是匠人们也围在了一起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