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活佛小济公:女施主请自重! > 第18章 寺庙闹妖又闹怪,既渡妖鬼也渡僧(一)

“唉!”

“唉!”

蒋寻善在寺庙的院子内,唉声叹息的左右走动,不时看看院外,不时看看院内,似乎有什么很急切的事情。

今天清晨起了个大早,她就在这院子内踱步,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

刘臻是师兄弟中起得最早的,他早晨要练功,一般都会四五点钟左右醒,昨晚回来过后便昏昏沉沉地睡去,晚上甚至都没有诵经。

不过好在长时间在扶余身边修身养性,身子骨还算硬朗,一晚上缺眠还不会让他有任何疲劳的感觉。

清晨醒来打开房门,刘臻也是左右环顾面露疑惑,随后就看到了院子内踱步的蒋寻善。

苏醒穿衣的时候就听见了院子内的脚步声,本以为是淑华奶奶早起做粥的动静,没想到是蒋寻善。

“蒋施主,您这是?”

刘臻疑惑的走过来问道。

“哎呀,倾安呐,扶余圣僧还没回来吗?”

蒋寻善抱着手焦急的问道。

“昨晚师尊要求我和师弟提前回来后,就没见到师尊了,他老人家神通广大逍遥自在,去哪里都不奇怪,三四天不见不算稀奇的事情。”

刘臻缓缓解释道。

和任龙坐出租车回来后,二人在山下分别,走的时候孙盛要求自己的孙子孙枫华给二人塞了红包,钱不算多,两千算是奉上一份香火钱,刘臻没要,毕竟他一直以出家人自居,自然不会沾染钱财。

任龙没有这方面的忌讳,更何况他本来今天晚上就想要回家,于是就拿下了这笔钱。

出租车送刘臻到了求缘山,任龙便添钱把自己送回了旺杨屯的临时住所,因此回来的只有刘臻一人。

而师尊从饭店分别过后就一直没见过了。

“这可如何是好啊!”

蒋寻善急得根本站不住,左右踱步,看的刘臻都是无奈。

“要不,您有何急事,先和我讲,没准我也有解决的办法不是?”

刘臻询问道。

“是这样,我不是加入了咱们济公庙宇出家了吗?虽然还没有彻底剃度出家,但外面几乎已经传开,昨晚上我接了清心寺高僧静心长老的电话。”

“他和我讲,我之前那些捐款已经帮助到了很多的孩子,受帮助的孩子们自发从学校来到了清心寺,打算谢谢我和清心寺的住持。”

“可....我现在已经算是咱们济公庙宇门下的弟子,既然已经改换门庭,我就不应该去。”

“我说清过后,哪曾想静心长老翻了脸,说是,我今天若是不去,那就把这笔捐款算在寺庙香火钱头上!”

蒋寻善焦急的说道,刘臻听了后微微蹙眉,这个静心长老虽然自己不认识,但他这么说,岂不是有逼迫蒋施主的意思?

“蒋施主,虽然我这么说有些五十步笑百步,但,既然那笔钱已经捐出去,而且已经帮助到了困难的孩子们,那静心长老所说的也无非是个名分罢了。”

“力行善事,自有善缘,他人三言两语,是无法撼动属于您的善果的,大可以随他们而去,就和当时咱们在商城内第一次见到师尊的时候一样,您在乎的是做善事带来的名分,还是这笔钱是否能真的做善事呢?”

“既然已经帮助到了那些孩子,那即便别人夺走了您的名,也夺不走您的实,更何况当初捐款的时候,记者都采访过了您,世人都知道是您做的,又何必在乎这清心寺妄图夺走的虚名呢?”

刘臻劝说道,不得不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心,刘臻的境界几乎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不单单是心胸的更加宽阔,更是整个人意识层面的升华。

钱权名利为虚浮,虔诚修心为上品,刘臻已经到了高僧的境界,一声倾安高僧实至名归。

蒋寻善缓缓点头,她自然明白刘臻口中说的道理,只是心中还是有些不忿。

“那是我为了于成龙做的善事呀,若是被他们夺了名,我担心他的下场.....”

说至一半蒋寻善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刘臻也是明白了她所焦急的理由。

无非就是担心那些花出去的钱并无法让于成龙有善果。

自己的确做了好事,但这些慈善款本就不纯,蒋寻善自己也是带着目的捐出去的,说是为了救助贫困的孩子学生,说到底当时的她也不过是为了替于成龙赎罪。

所以对于蒋寻善而言,她很难不去在乎这个名。

刘臻见状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劝说,既然她在乎这件善事的名,那自己刚才说的道理她必然不能理解。

就在二人僵持之际,院门外哒哒哒走上一位小脏僧,大摇大摆甩着衣袖,手里还攥着一颗吃了一半的苹果。

“咦?倾安,蒋施主,真是有雅兴呀,起这么大早嘛?”

扶余笑嘻嘻的走进院子内问道。

“哎呀,扶余圣僧!”

蒋寻善连忙跑了过来屈身拉住扶余的手,扶余一脸疑惑地被她拽着小手拉到院子内。

刘臻很无奈,但既然师尊回来了自己也就不需要过问,和扶余打个招呼后,便来到角落里去晨练了。

将来龙去脉一说,扶余顿时哈哈一笑。

“这个静心和尚怎么这么小气呀,不就是损失一位钱主,竟如此心急?”

扶余笑着说道。

“倒不是静心长老心急,说到底还是弟子在乎那个名份。”

蒋寻善羞愧的低头说道。

“诶~那本来就是你的善心,凭什么被套了别人的名字!他们大屁股一扭,拿着你的钱落了个大善人的称号,让你的善心落了空,这怎么行!”

“就算我们不争名不夺利,也不能任由他人欺负呀!”

扶余没好气的抱着肩膀说道,随后翻过手拽着蒋寻善。

“走,小僧带你去讲理去!”

扶余气哼哼地说道,说着就拉着蒋寻善要走,刘臻本来也打算跟,但是却被扶余挥挥手打发。

“小僧是去报仇的,自然要带最能打的徒弟一起去!”

“倾心!”

扶余没好气的大叫道,伸出手,一只圆滚滚的白鸟,便直溜溜从刘臻的房间里飞了出来,落在扶余摊开的手中。

“见过师尊!”

白二兴奋的说道。

“哼,蒋施主被人欺负了,你要不要替她出出气呀!”

扶余看着小灰问道。

“若是师尊您同意,我直接掀了他的清心寺!”

白二激动的说道,扶余和蒋寻善都是嘴角一抽。

“你是我的弟子!又不是大魔头,我们是替蒋施主出气去的,又不是去大开杀戒!”

扶余没好气的说道,白二顿时嘿嘿一笑。

“意思差不多嘛~~”

“那好吧,我们走!”

扶余带头,白二一扇翅膀落在扶余的肩膀上,蒋寻善看了一眼角落里练功的刘臻,无奈的叹息,随后也跟了出去。

那么说,这清心寺在哪里呢?

正在云峰村,云峰山,之前扶余一家农家乐一行的去处。

琉璃山清心寺,虽然山名为琉璃,但其实是云峰山其中一座山峰的独名。

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山上长满了漫山遍野的枫树。

什么是琉璃色啊?是半透明或者透明的,夹杂金色黄色橙色的一种特殊颜色,琉璃更多的形容的器具,所以该颜色较为混杂。

之所以叫琉璃山,是因为山上的枫树在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了琉璃色夹杂的金黄橙。

入土叶枯色为黄,夏末秋初色为橙,丰收时节色为金,不同时间三种不同的颜色,因此得名琉璃山。

但要是按照地理地图上来讲,琉璃山只是一个本地化的称呼叫法,这座小山本身还是云峰山的一部分,只是叫的人多了,听习惯了,所以即便在百度上搜琉璃山也能精准的定位。

因此,扶余他们此行要去的,其实就是云峰山。

这扶余可熟,毕竟就是在那里收服的云峰山君,但若是不开车前行,扶余也不知道该怎么走。

所以这个小脏孩,气鼓鼓的跑下山沿着马路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最终在蒋寻善的劝说下一同上了出租车.....

扶余没有到达之前,清心寺那边,也发生了一段故事。

“各位客爷,路过来瞧,山中神仙,下凡捉妖~”

“既能算命,也能瞧病,既能解忧,也能出招~”

“穷困潦倒,分文不取,若其心善,给钱不要~”

“富贵滔天,拿钱换命,若其作恶,替天行道~”

琉璃山下,上山的阶梯旁,一个瘦脸老者盘腿坐在一棵枫树之下,闭着眼摇头晃脑的叫号,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他身上穿着黑色的道袍,用金线勾勒出山林小兽的模样,虽然衣服有些褶皱看不真切,但书中暗表,那勾勒的分明是一只黄仙。

黄仙,其实就是黄鼠狼,黄鼬,但在华夏古代的神话故事内,因其多在村庄附近游荡,而且极为聪慧,善学人所为,通常被老人们误认为是妖。

总有传说黄皮子讨封,询问过路人自己是妖还是人,说是妖,那道行减退,它便会记恨,说是人,他便得了道行可以修成人形,来日报答。

但这其实无非就是神话故事罢了,黄鼬捕食前,强壮的下肢体会支撑他的上半身,让他和人一样的直起背来站立,从科学角度来讲,他这样是为了看清楚远处的猎物从而最快速度的捕猎,只是人们将它的习性神化了一部分,站起来的身姿误以为他是装人模样。

因此黄鼠狼在华夏更甚能有五仙的称号,分别是狐仙 (狐狸)、 黄仙 (黄鼠狼)、 白仙 (刺猬)、 柳仙 (蛇)和 灰仙 (老鼠)

但是大家转念一想,其实这本身就是古代时候华夏人居住环境内经常出现的各种小动物。

歪头还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告诫我,晚上在林子里小便的时候要先跺跺脚,咳嗽一声,目的就是为了告诉那些五仙,让他们躲闪,怕我小便的时候弄脏了他们。

小时候还见过黄鼠狼和小刺猬在城市的街巷角落里游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城市内几乎看不到。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衣服上缝画黄仙,是有忌讳的,但这位黑袍老道完全不在乎。

他尖嘴脸,嘬着腮,瘦的像竹竿,哪怕道袍已经是最小号,穿在身上依旧和床单一样披挂,盘腿坐着,手里端着一个小香炉,焚着香,背后别着一把小蒲扇,像鸡毛。

随着他反反复复的诵念这首歌,越来越多的人看向这边,大多数人是当个乐子,但总有人会上来询问。

“你是算命的,还是瞧病的?”

一位穿着朴素衣着的中年男子走过来问道。

“既能算命~也能瞧病~”

老道睁开一只眼,一挑眉看着面前的男子回答。

“那你给我瞧瞧病,当真是,穷困潦倒分文不取?”

男子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看其身上的穿着便可知道,他并非富贵人家,应该就是云峰村的一家普通农户,衣服不能说破烂,但也多次缝缝补补,紧凑不合身。

老道没说话,伸出自己枯瘦的手掌,男子半信半疑的坐在老道对面准备好的小板凳上,将自己的右手递过去。

老道没接,反而是自顾自的摇摇头。

“男左女右~”

男子无奈地撇撇嘴,将左手又递了过去。

老道接在手中号着脉,随后微微一笑,睁开双眼看着他。

“你这是胃寒呐,最近是不是因为腹泻反复,浑身没力气啊?”

老道笑着问道,男子顿时面露喜色。

“没错!这几天干农活都没力气,吃饭也吃不下去,肚子总是疼,上厕所就拉稀,一拉就是四五次,解决完浑身力气都没了。”

男子连忙说道,话语虽然粗鄙,但在这农村里,也情有可原。

老道笑着点点头,捋了捋他那三绺胡须,然后将面前的香炉打开,捻出来香灰在手中搓了搓,不一会,就搓出来一个灰色的小药丸。

“你若信我,你就吃,你若不信,便不吃,你虽没有什么善缘,但却未曾做过恶事,既然家境贫苦,那我也不会找你要取金银,走吧~”

老道笑着说道,然后再次闭上眼,男子半信半疑地接过来药丸,一时间有些不敢下嘴。

毕竟,自己可是看着他拿香灰搓的,这香灰能治病吗?

可转念一想,人家本来也没有收自己钱,敢上来询问让他看,本就是不想花大价钱去医院内救治,甭管管不管用,至少吃不死人,香灰本身就没毒,大不了方便的时候拉一盘蚊香呗。

一咬牙就将药丸送入口中,周围看客顿时传来一片哗然。

香灰丸下肚,一股暖流便顺着腹腔直入后腰,再入那里,顿时男子脸色通红的僵硬一下,四处寻看,向远处的公共厕所一溜烟的跑过去。

他那里一泻千里不必书写详细,简单十几分钟,他便满面春风的从厕所里走了出来。

面色红润不说,肚子一点疼痛感都没有,整个人都好像轻松了不少。

随后他连忙跑了过来对老道抱拳拱手。

“多谢道长!”

老道睁开眼,笑着对他摆摆手。

“你只是贪嘴,那螃蟹和菠萝,能一起吃?说晦涩点,你这是胃生阴寒,说简单点的,你这就是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了!”

老道哈哈地笑着说道,男子脸上一红,但还是笑着点头接受。

见真的有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凑上来询问,但更多的,还是站在一旁观望。

毕竟谁也不知道刚才的男子是不是老道请来的托。

人越多,就越拥挤,逐渐堵住了上山的路,很多打算上下山的人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不多时,就有和尚快步从山上下来。

“各位施主,请尽快散去,此乃琉璃山清心寺的上山之路,你们妨碍了前来上香的来客。”

两个和尚中,一个年长的和尚双手拜佛,高声说道,顿时热闹的人群安静了些许。

“静成方丈,您快把他们赶走呀,我们上山都上不去了!”

“是啊,你们都堵在这,到底是来拜佛的还是看热闹的?别误了我们的修行!”

左右的人不满地喊道,老道歪头看了一眼,随后没所谓的继续闭着眼。

见人们还不愿散去,站在高处的静成,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间的老道,眉头很明显的紧皱。

僧道两家,理念不同,一门供奉佛座,一门供奉三清,彼此之间算是同行,因此看到老道身上的道袍时,表情多带有不悦和不满。

这分明就是挑衅,全t市都知道清心寺伫立琉璃山,他在此处做卖,分明就是抢生意。

快步走上前,分开人群,静成带着年轻和尚来到了老道面前。

“这位道长,请您换个地方,这里是清心寺,您在这里叫号,岂不是堵住了其他施主的修行?”

老道顿时没好气的看着他。

“只是小道在此处做些善事,哪有堵住您清心寺的道理?聚的人多,也不是我刻意而为,而是各位赏识我的神通法术,您庙大,我微小,还怕我抢了你们的香火?”

老道笑着问道。

此番话,岂不是说,他们清心寺只是一个空絮头,没有真本事吗?

静成的表情有些不太美丽,但他毕竟入寺多年,心态还是比较稳定的,倒是一旁的年轻和尚坐不住了。

“你这老道好生无礼,僧家道家互不干扰,彼此尊重,你刻意在此处,先不提你是否真的有神通,就算是有,难道不是故意挑衅我们!”

年轻和尚大声叫道。

“清书,不得无礼!”

静成皱着眉看着年轻和尚说道。

他们法号称谓的首字不同,是因为佛家取法号是有法裔辈分的讲究的。【小说内和现实无关。】

心静清如海,安淳敬素贞。【原文是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算是歪头刻意更改避嫌,书写这类佛家道家有关的小说,本就多带忌讳,还望能够海涵。】

通过这段话不难看出,其实清心寺的建立时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要是从诗词字列判断辈分,这清心寺的弟子也才排到如字辈。

虽然年轻和尚是清字辈,但他这一辈自己也算是小师弟行列,清字辈师兄们有不少都收了弟子。

而静成,赫然就是静字辈的小师弟行列,之前拳赛遇到的静心高僧可是大师兄。

不过当前清心寺的住持心飞长老,一生只收了三位弟子,其他心字辈长老接连驾鹤西归,只留下了心飞长老一人,因此静字辈的人并不多,至少没有清字辈多。

所以,静字辈的三位高僧,就是清心寺的三位方丈。

住持最大,方丈其次,首座第三,化主为末。【这也是修缮过的,其实寺庙的地位职称有很多,只是我没必要写的这么详细,清心寺也不是什么大寺庙。】

“静成方丈,可是这老道完全不讲道理,分明是他在这里乱事,还说我们没本事!”

清书不满的说道。

“诶!本道哪里说过你们没本事,我只是说各位施主赏识我而已,莫要误会了我的意思。”

老道云淡风轻地说道,他越是满不在乎,越是让清书和静成心生不满,分明就是目中无人的样子。

就在二人争执,互不相让的时候,悠悠童声从远处传来。

“僧家道家本是一家,尊三清,拜佛座,心怀虔诚同修大道,争争吵吵这是分家,不尊三清,不拜佛座,狭隘心胸难成大道!”

顺着声音,大家看了过去,随后看到一位肩落白鸟的醪糟小和尚从远处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背后还跟着一位低着头不开心的老妇人。

不必卖官司,这正是扶余一行人。

路途遥远,好在蒋寻善身上有钱,这两三百的车费要是让扶余来掏,估计光溜溜也拿不出来。

扶余的话说的很不客气,也很直白,让静成和老道,都是微微皱眉。

但是见到扶余是一个小和尚样貌,那么静成的表情较为舒缓,老道的眉毛就更加紧皱了。

人群自然让开,扶余插着腰站在二人面前。

“你们呀,修行不到家,倒是吵起来比谁更牛气,你们的祖师爷在天上,互尊为朋,互敬为友,推杯换盏,好生自在,你们倒好,本事不到家呢,脾气倒不小吼!”

扶余没好气的说道,昂起头牛气的很。

“你是哪家的小和尚呀?”

虽然扶余的话很不客气,但毕竟是穿着僧袍,静成的声音就显得比较随和,说到底扶余还是一个孩子样貌,大人不会和孩子较真,只当童言无忌。

“小僧不才,求缘山,济公庙!法号扶余!”

扶余自我介绍道。

静成顿时一愣。

因为他听说过。

静心师兄曾经提到过,三年前,他在商场内被一个孩童和尚说教过,这件事让静心师兄念念不忘,虽然每次提及的时候多带有一丝不屑,但其声音的不确定加上飘忽的视线,足以证明自己这位喜欢撑面子的师兄很佩服这位小和尚。

打听过也便知道,那个小和尚就是济公庙宇的僧人。

而师兄更是提及过,他说自己是济公长老的弟子,有人传出来过济公庙宇内的照片,扶余的小佛像就在济公长老下面。

难道真是他?

静成整理好衣冠,正式的拱手作揖。

“见过扶余高僧。”

这一下,人群顿时哗然一片。

只要是来到清心寺来上香供奉的人,都认识静成方丈,他是寺庙内的三位方丈之一,而且主管香火传教,每次清心寺开坛讲座的时候,都是静成方丈坐在中央诵经,所以没人不认识他。

这在清心寺可以说是不小的人物了,此刻竟然对一个孩子如此客气,怎能不让他人震撼,而且他称呼扶余一声高僧,显然扶余的辈分不简单。

想想便是,他们如何修行不管,他们只是信仰的崇拜,扶余可是完全不同。

他是那庙内供奉的雕像的弟子!这可就不一样了。

静心寺供奉的是十八罗汉,而济公长老正是罗汉之首,降龙罗汉。

他们再怎么朝拜,也和供奉上的十八尊金身搭不上关系,而扶余可是亲传弟子,这是天差地别。

这么客气,是因为扶余的辈分的确高,求缘山济公庙刚刚修建不久,论资排辈,扶余就是济公庙的住持,或者说堂主更为贴切,哪怕七八岁年纪,辈份上也不是自己能比的。

他们本就不信,一个小孩子还能真的是济公长老的弟子?但是当时大师兄介绍一番过后,心飞住持再三严令,见到扶余后要注重尊卑,心飞住持都自认为辈分不及扶余。

住持都这么说了,静成哪敢怠慢。

不过跳出小说的去讲,心飞住持能认可扶余的身份,说明他老人家的修行也不简单就是了。

不过嘛,尊重是尊重,按辈分,自己应该是叩首跪拜的,但此刻只是作揖行礼,说明心中还是很不确定,只是能有这尊卑的样子,就让扶余很满意了。

“免礼免礼~”

扶余笑着摆摆手,然后看向一旁的老道,老道自然是没好气的别过头。

“我可不对你行礼,我家祖师爷是文昌帝君,我可不拜你。”

老道没好气的说道。

“咦~~~”

扶余坏笑着发出啧舌。

“你呀你呀,披挂一身皮,当真以为我看不出?”

“嘿嘿,小黄皮,不找我讨个口封呀~~”

扶余坏笑着说道,用小手指曲曲弯弯的指着他,顿时老道瞳孔一缩。

一瞬间,他的眼睛极为不明显的掠过一抹黄颜,只是在阳光之下,寻常人难以发现。

“你....”

老道显然是被震撼到了,话到嘴边根本说不出口。

“你快问我呀!”

扶余没好气的说道。

“哼,上天入地,我无所不能,天文地理,我无所不知,我有何需要问你的?”

老道没好气的说道。

“哦!”

扶余惊讶的一跳。

“那你给我算算姻缘吧!”

扶余一屁股坐在老道面前的地上,伸出稚嫩的小手给他。

顿时所有人满脸无语。

哪有僧人问自己姻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