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我在黑心工厂上班那几年 > 薪火相传

我在黑心工厂上班那几年 薪火相传

作者:天之道心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4-08 18:24: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工友互助社“挂牌的那天,下着小雨。杨志强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被雨水打湿的招牌,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招牌是李师傅亲手做的,虽然边角有些粗糙,但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认真。

“发什么呆呢?快进来帮忙!“林晓雯从里面探出头,头发上还沾着彩带的碎屑。

小小的办公室里挤了二十多个人,大多是曾经一起维权的工友,还有几个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老赵正站在一块白板前,用粗犷的字迹写着“劳务派遣维权讲座“几个大字。

“互助社成立后的第一个活动。“老赵看到杨志强进来,咧嘴一笑,“你小子来当主讲。“

杨志强的手心顿时沁出汗水:“我?不行不行,我哪会讲课...“

“谁说的?“林晓雯塞给他一叠资料,“你整理的这些案例多清楚,连李师傅都看懂了。“

李师傅在一旁憨厚地笑着点头。自从拿回被克扣的工资后,这个曾经胆小怕事的中年人像变了个人似的,成了互助社最积极的志愿者。

雨点敲打着窗户,室内的气氛却越来越热烈。杨志强深吸一口气,站到了临时讲台前。看着下面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突然明白了这份责任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杨志强...“他的声音起初有些发颤,但渐渐变得坚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识别工资单上的'陷阱'...“

讲座结束后,一个瘦小的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穿着某电子厂的工装,裤腿上还沾着机油。

“杨、杨哥...“年轻人怯生生地开口,“我们厂里情况跟您讲的差不多...“

他叫小王,是附近一家电子厂的劳务派遣工。听了讲座后,他鼓起勇气留下来求助。

杨志强给他倒了杯热水:“慢慢说,怎么回事?“

原来,小王所在的工厂通过“绩效奖金“的名目克扣工资,实际到手的钱比合同约定的少了两成。更过分的是,工厂要求他们签“自愿放弃社保声明“。

“我们组长说,不签就滚蛋...“小王的声音越来越小。

林晓雯气得拍桌:“这是严重违法!“她立刻拿出投诉表格,“我们可以帮你向劳动局反映。“

小王却犹豫了:“可是...厂里说谁闹事就开除谁...“

老赵走过来,拍拍小王的肩膀:“小伙子,你看看我们。“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媒体报道,“半年前,我们也跟你一样害怕。“

杨志强接过话:“维权的确需要勇气,但你不是一个人。“他拿出手机,调出一个案例,“你看,上个月我们刚帮玩具厂的十几个工友要回了社保补偿。“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进办公室。小王看着墙上“工友互助社“的招牌,又看看眼前这群人真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

“我...我想试试...“

小王的事还没解决,互助社又陆续接到几个类似的求助。杨志强发现,劳务派遣领域的违法现象远比他们想象的普遍,手法也更加隐蔽。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天晚上加班整理案例时,杨志强揉着发酸的眼睛说,“我们一个个案子处理,根本赶不上新问题出现的速度。“

林晓雯从电脑前抬起头:“你有什么想法?“

“预防比补救更重要。“杨志强走到白板前,写下“工友课堂“四个字,“我们应该定期进工厂做普法宣传,让工人们提前知道自己的权利。“

老赵眼睛一亮:“好主意!但工厂会让咱们进去吗?“

“不一定以维权名义。“林晓雯推了推眼镜,“可以用'安全生产培训'或者'职业发展规划'的名义。“

计划很快成型。他们联系了几家对工人权益相对重视的企业,提出免费提供培训课程。令人意外的是,有两家企业当场答应了。

“人事经理说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培训师。“林晓雯挂掉电话,一脸不可思议,“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

杨志强笑了:“那就先不讲维权,讲讲劳动合同的基本常识总可以吧?“

第一场培训定在下周三,是一家制衣厂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杨志强和林晓雯熬了几个通宵准备课件,老赵则负责扮演“刁钻学员“,给他们出难题。

“如果工厂要求我们自愿加班怎么办?“老赵粗着嗓子问。

“劳动法规定...“杨志强对答如流。

“要是发现工资算少了怎么查?“

“首先核对考勤记录...“

问答演练持续到深夜。当杨志强终于能够流利解答老赵提出的各种问题时,窗外已经泛起鱼肚白。

周三早晨,杨志强站在制衣厂培训室的讲台上,双腿微微发抖。台下坐着五十多名新入职的工人,大多和他年纪相仿,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迷茫。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劳动合同那些事儿...“

课程进行得很顺利。杨志强从最基础的劳动合同签订注意事项讲起,逐步深入到工资组成、加班费计算等敏感话题。令他意外的是,工厂的人事主管不仅没有喊停,反而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这个问题问得好。“杨志强指向一个举手的女工,“'公司要求我们签空白合同怎么办?'答案是——绝对不要签!“

他趁机展开:“劳动合同必须写明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而且要一式两份,劳动者自己保留一份...“

课间休息时,几个工人围上来咨询。杨志强耐心解答,同时小心把握分寸,避免显得太过“维权导向“。

“老师,“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小声问,“如果公司不给我们交社保,去哪里投诉啊?“

杨志强正要回答,余光瞥见人事主管走了过来,立刻调整了说辞:“首先建议和公司友好沟通,也许只是经办人员疏忽...“

人事主管递给他一瓶水:“杨老师,讲得真好。我们厂确实有些新员工对基本权益都不了解。“

回互助社的路上,林晓雯兴奋地说:“有门儿!人事主管约我们下周再去,说要给管理层也讲讲!“

杨志强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厂房,心中升起一丝希望。或许,改变真的可以从最基础的认知开始。

就在“工友课堂“渐入佳境时,危机却悄然而至。

一天深夜,杨志强接到小王急促的电话:“杨哥,我们厂出事了!“

原来,小王和几个工友在互助社的指导下,向劳动局投诉了工厂不交社保的问题。劳动局来调查后,工厂不得不补缴了社保,但第二天就以“生产结构调整“为由,将参与投诉的工人全部辞退。

“现在有十几个兄弟没工作了...“小王的声音带着哭腔,“都是我连累了他们...“

杨志强立刻联系了老赵和林晓雯。第二天一早,互助社全员到齐,紧急商讨对策。

“这是典型的打击报复!“林晓雯气得脸颊发红,“劳动法明确禁止因维权解雇员工!“

老赵皱着眉头:“问题是证据。工厂用的是'结构调整'的理由,表面上看很正当。“

杨志强沉思片刻:“小王,你们被辞退时有书面通知吗?“

“有,但上面只写了'因公司生产经营需要'...“

“其他人呢?都是同一天收到的通知?“

小王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们组长老刘也被辞了,但他没参与投诉!“

杨志强眼睛一亮:“这就有突破口了!如果所谓'结构调整'是假的,他们不可能只针对某个部门或岗位...“

接下来的三天,互助社全员出动。林晓雯负责整理法律依据;老赵联系媒体朋友;杨志强则和小王一起,挨个走访被辞退的工人,收集证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发现,被辞退的二十三人中,有十五人是明确参与投诉的,其余几人也是平时“不太听话“的。更重要的是,工厂同期还在招聘同类岗位的新员工,完全不符合“结构调整“的说法。

“铁证如山!“杨志强将整理好的材料装进文件袋,“这次不仅要帮他们恢复工作,还要让工厂付出代价!“

劳动仲裁庭上,电子厂的代表律师振振有词:“公司确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完全合法合规...“

轮到杨志强发言时,他不慌不忙地出示了三组证据:一是被辞退员工的名单与投诉记录的对比;二是工厂同期招聘同岗位新员工的广告;三是几位未参与投诉却被辞退的工人的证词。

“这充分证明,所谓'结构调整'只是打击报复的借口。“杨志强的声音沉稳有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双倍赔偿。“

仲裁员仔细翻阅证据后,询问工厂代表:“你们对此有何解释?“

律师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

一周后,仲裁结果出炉:认定电子厂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责令恢复小王等二十三人的工作,并支付仲裁期间的工资损失。

消息传来,互助社沸腾了。小王和几个工友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工友之家 维权先锋“。

“杨哥,林姐,赵叔...“小王红着眼眶,“没有你们,我们这些人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杨志强接过锦旗,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当初被鑫辉电子开除时的绝望,想起那些不敢出声的日日夜夜。如今,他们不仅为自己讨回了公道,还能帮助更多像曾经的自己一样无助的工人。

“这是互助社的第一面锦旗。“他将锦旗挂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但绝不会是最后一面。“

仲裁胜利的消息不胫而走,工友互助社的名气渐渐传开。求助的电话越来越多,小小的办公室常常挤满了人。

一个周末的下午,杨志强正在整理档案,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和几个年轻人。

“您好,我们是大学劳动法诊所的。“长者微笑着递上名片,“想和贵机构探讨合作可能。“

原来,这位张教授带领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专门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他们在媒体报道上看到了互助社的事迹,特意前来取经。

“你们的实践经验非常宝贵。“张教授诚恳地说,“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一线接触。“

林晓雯眼睛一亮:“我们正好缺专业法律支持!“

两方一拍即合。很快,每周三下午,都会有法律系的学生来互助社值班,提供专业咨询;而互助社的成员则受邀去大学分享案例,帮助教学。

合作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有了专业支持,互助社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大大提升;而大学生们也从工友们的真实故事中,理解了法律的现实意义。

“这是我上过最生动的一课。“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以前书本上的法条是冰冷的,现在我知道了,它关系着一个个真实的人生。“

秋天来临的时候,互助社搬进了更大的办公室。新办公室位于工业区服务中心,租金优惠,还有专门的咨询室和培训教室。

挂牌仪式上,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客人:劳动局的刘监察员、曾经报道过他们的记者、合作企业的HR、甚至还有两位****。

“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一位****握着杨志强的手说,“我会在下次会议上提出加强劳务派遣监管的议案。“

仪式结束后,杨志强站在新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工业区。一年前,他还是个被不公待遇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工人;如今,他站在这里,成为了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想什么呢?“林晓雯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杨志强笑了笑:“我在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老赵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两个小崽子,别想一口吃成胖子。“他嘴上这么说,眼里却满是骄傲,“慢慢来,日子长着呢。“

是啊,日子还长。劳动权益保护这条路,他们才刚起步。前方或许还有更多挑战,更多不公,但只要薪火不灭,终能照亮更多黑暗的角落。

窗外,秋日的阳光洒在工业区的每一个角落。流水线上,机器依旧轰鸣;车间里,工人们依旧忙碌。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自己的权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劳动合规,越来越多的“杨志强“正在鼓起勇气,为自己、为他人发声。

这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