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 > 第十七章:交易

九月的北大荒,大地像被大自然打翻了颜料盘,层林尽染。

抢收的喧嚣刚落下帷幕,北大仓又迎来了充满烟火气的赶集日。

天还没亮透,住在知青大院里的一众知青们便早早的起来了。

“吱呀——”宿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孙小小第一个跨出门,十分的兴奋,大口呼吸着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

“快点,姜柔、丽姐。”孙小小朝着两人催促道。

“来了。”姜柔套上外套。

此时的北大荒处于九月下旬,天气已经逐渐转凉,早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几度了。

其他知青也陆陆续续走出屋子,一边哈着气搓手,一边互相打趣。

屯里的老黄牛“哞哞”叫着,像是在为这场出行欢呼。

村民们也没闲着,赶着装满自家农产品的牛车,三五成群往村口走去。

李大爷远远瞧见知青们,热情招手:“娃们,磨蹭啥呢!再不走,好东西都被抢光喽!”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脚下的土地被寒霜打过,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路边的白桦树褪去了翠绿的外衣,金黄的叶子在寒风中摇曳,偶尔飘落几片,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知青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这北国独有的风光。

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虽然眼下全国的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这是一种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和分配模式。

在这种体制下,农民被组织起来共同劳动,生产成果由集体统一分配。

不允许个人私自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买卖以获取利润,可也因此限制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品购买的单一性,只能前往代销社购买。

而代销社在每个村里都有,但东西并不齐全,再加上其只供应油盐酱醋、文具等日用品,并代收废品。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农村地区仍然出现了一种“赶集”的现象。

赶集是指几个村子间的农民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进行小规模的商品交换和买卖。

赶集的集市上此时早已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张凯与王丽带领着知青们到来。

“这里就是周边几个村联合一块所提供的一个交易地点,也就是所谓的赶集点。在这里大家都少做少看,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可,前往别去碰那些违禁品。

还有这里的交易时间总共就两个小时,大家买完东西,就前往别乱跑,等结束之后,到时候大家都在这里集合,我们统一一起回去,千万别忘记了时间。”张凯对着众人说道,其实更多是说给新知青的。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明白,在这一点上张凯很明显是有着一些威望的。

大家各自散入人群当中,穿梭在这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眼中满是新奇与好奇。那一个个摊位,犹如一座座小小的宝藏山,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物品。

“曲乔梁、王浩你们要不要一块。”王伟兵朝着两人问道。

“王伟兵,赶紧走了。”跟王伟兵相熟的知青叫他。

“你去忙吧,我们在这里看看。”王浩拒绝王伟兵想要同行的邀请。

这时,冯玉找了过来,从身后走来,拍了拍曲乔梁的左肩,“乔梁。”然后躲到右边,随后故作可爱的来了一声,“乔梁我在这。”

这一番做作的表现并没有引起曲乔梁的注意。

曲乔梁看了看冯玉周围,然后问道:“姜柔呢,怎么没有跟你一块过来吗?”

冯玉一听这话,顿时就不高兴了,脸一下就拉胯了。

“乔梁,你居然不关心我,我昨天差点就命丧狼口了。”

对于冯玉这一表现,曲乔梁很是反感,,内心吐槽,“那不是你作的嘛!”但也不能说出来,“我们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彼此之间互帮互助。”

冯玉听了曲乔梁的话,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另一边,在王丽的带路下,三人来到了,一处摊位,将收拾好的板栗、松子、野山菌拿了出来。

王丽掀开粗布包袱,露出黄澄澄的板栗和油亮的松塔。

野山菌用白桦树皮裹着,还带着露水的潮气。摊位老板是个戴毡帽的老汉,眯起眼凑近打量:“这榛蘑成色倒好,咋卖?”

“三斤换一尺布票。”王丽伸出三根手指,指甲缝里还留着秋收时的泥渍。

她知道黑市上一尺布票能换五斤玉米,但公社供销社的布要凭票供应,知青们攒半年也凑不够做棉袄的量。

而这赶集点虽然不是黑市,但也是有着严格的管控,更重要的是每人最多只能带两件物品来此交易。

姜柔他们的几样山货加在一起也才十五斤。

老汉皱了皱眉,似乎觉得不太划算:“姑娘,这价可有点高。你看这山货虽好,但如今谁家都不缺这几口吃的,布票可不好弄啊。”

王丽连忙陪着笑脸说:“大叔,您看看这板栗,颗颗饱满油亮,松子也是精心挑选的,野山菌更是新鲜得很,都是我们知青辛苦上山采来的,您就给个合适的价吧。”

老汉思索片刻,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行吧,看在你们知青也不容易的份上,两斤半布票,不能再多了。”

王丽有些犹豫,姜柔在一旁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暗示她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曲乔梁也在旁帮腔道:“丽姐,大叔说得也有道理,现在这东西能换到布票已经很不错了,再商量下去怕就没这个机会了。”

王丽咬咬牙,点了点头:“那好吧,大叔,就这么定了。”

老汉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布袋,小心翼翼地数出两斤半布票递给王丽。王丽接过布票,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然后小心地放进口袋里。

完成了交易,三人站在摊位旁,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丽一边把钱和布票小心地放好,一边说:“这下好了,有了这些布票,咱们可以给每个人做一双棉鞋了,冬天就不用担心脚冷了。”

姜柔朝着毡帽老汉问道:“大爷,你知道这里谁会木匠手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